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小学阶段,通过数形结合,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引领学生探寻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为学生提供疏理关系的平台、提供有效的解题策略,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形结合 小学 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小学生天真烂漫,对学习都充满着好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自控力差等。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随着各种已知条件越来越复杂,更是让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基于此,在我们预设的课堂中,将图形、表格、实物以及文字联系在一起,用学生基于图形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充满挑战与趣味。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数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课堂上能根据教材特点讲一些生动的故事,介绍数学的巧妙所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达到“形”之有效,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收集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如蜡烛、灯笼、茶叶罐等,让学生观察,研究它们的特征,弄清概念的含义,再让他们举出生活中或周围具有这样特征的例子。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与形是无法分割的。又如学习“平移、旋转”时,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教师可借助媒体课件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再数形结合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进而掌握平移、旋转的特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想象
二、以数化形,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数”和“形”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数”比较抽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表达较多具体的思维。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把数的认识与计算通过形(学具)的演示,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数的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乘除法;而高年级有些数量也较复杂,我们难以把握,于是就可以把“数”的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来解决问题。画线段图的方法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把它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加以训练的,大家都知道,在教学应用题时,常可以借助形象的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是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老师们总是不忘借助线段图进行讲解。还如我们在教五年级“时间的计算”这一课,虽然很多同学通过计算就能解决问题,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然,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点、时间段通过线段图来表示,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种把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推理最终解决数量问题的方法,就是图形分析法。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发展、知识应用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帮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
小学生在数形结合上除了容易 “忘了结合”或“不会结合”,还有一点是不善于“自觉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及其方法的自觉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还只是刚刚起步。小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还需要教师有意地去培养,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的思维习惯,这种培养应该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引导学生摆小棒、找实物等帮助解题,到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引导数学多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数学课上,教师们通常要求每个学生桌上有一本草稿本,但在大多数小学生心目中,认为草稿本只是列竖式时用,就是没有想到在思考时用。当学生解题碰到困难时,往往停住思考,等待着老师给现成答案。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数学解题公约”,公约内容可以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一定要包括在解式题和几何图形遇到困难时,多画一画草图;在解应用题时,多画一画线段图等,引导学生把数学的思考过程画下来,让思维过程可视化。
单有“公约”还不够,平时在启发学生思考时,教师应该出声提示一下。到高年级,笔者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教学画面: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念一句“数形结合!”学生们恍然大悟,打开草稿本边思考边画,然后就不断有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不断提示、不断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的习惯,在数形结合中,找到解题途径。当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尝到甜头并且这种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习惯就开始自觉形成了。
总之,数形结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它对学生们今后在初、高中学习构建空间思维时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 小学 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小学生天真烂漫,对学习都充满着好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自控力差等。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随着各种已知条件越来越复杂,更是让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基于此,在我们预设的课堂中,将图形、表格、实物以及文字联系在一起,用学生基于图形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充满挑战与趣味。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数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课堂上能根据教材特点讲一些生动的故事,介绍数学的巧妙所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达到“形”之有效,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收集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如蜡烛、灯笼、茶叶罐等,让学生观察,研究它们的特征,弄清概念的含义,再让他们举出生活中或周围具有这样特征的例子。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与形是无法分割的。又如学习“平移、旋转”时,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教师可借助媒体课件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再数形结合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进而掌握平移、旋转的特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想象
二、以数化形,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数”和“形”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数”比较抽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表达较多具体的思维。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把数的认识与计算通过形(学具)的演示,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数的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乘除法;而高年级有些数量也较复杂,我们难以把握,于是就可以把“数”的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来解决问题。画线段图的方法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把它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加以训练的,大家都知道,在教学应用题时,常可以借助形象的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是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老师们总是不忘借助线段图进行讲解。还如我们在教五年级“时间的计算”这一课,虽然很多同学通过计算就能解决问题,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然,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点、时间段通过线段图来表示,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种把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推理最终解决数量问题的方法,就是图形分析法。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发展、知识应用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帮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
小学生在数形结合上除了容易 “忘了结合”或“不会结合”,还有一点是不善于“自觉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及其方法的自觉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还只是刚刚起步。小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还需要教师有意地去培养,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的思维习惯,这种培养应该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引导学生摆小棒、找实物等帮助解题,到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引导数学多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数学课上,教师们通常要求每个学生桌上有一本草稿本,但在大多数小学生心目中,认为草稿本只是列竖式时用,就是没有想到在思考时用。当学生解题碰到困难时,往往停住思考,等待着老师给现成答案。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数学解题公约”,公约内容可以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一定要包括在解式题和几何图形遇到困难时,多画一画草图;在解应用题时,多画一画线段图等,引导学生把数学的思考过程画下来,让思维过程可视化。
单有“公约”还不够,平时在启发学生思考时,教师应该出声提示一下。到高年级,笔者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教学画面: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念一句“数形结合!”学生们恍然大悟,打开草稿本边思考边画,然后就不断有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不断提示、不断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的习惯,在数形结合中,找到解题途径。当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尝到甜头并且这种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习惯就开始自觉形成了。
总之,数形结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它对学生们今后在初、高中学习构建空间思维时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