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
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今天教的是乘法,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乘法,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
三、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本。
(1)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课前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1)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函数实际应用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重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
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今天教的是乘法,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乘法,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
三、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本。
(1)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课前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1)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函数实际应用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重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
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