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 语文 综合实践 活动
近两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将我组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这里主要指初中语文)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实践与文本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二、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能力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当地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团到义乌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准备——充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義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和独立工作、协调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逐步得到培养的。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趣,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是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的“金纽带”,是“有字书”与“无字书”的联结点,是学生活用课本知识、走向社会施展才华前的一个练兵场。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备受我校师生的关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我们也许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了目标、迈开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下去,并收获路途无限的风光!
参考文献
[1] 李雁冰.“研究性学习”可资借鉴的两种评价方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2] 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
【关键词】 语文 综合实践 活动
近两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将我组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这里主要指初中语文)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实践与文本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二、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能力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当地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团到义乌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准备——充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義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和独立工作、协调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逐步得到培养的。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趣,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是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的“金纽带”,是“有字书”与“无字书”的联结点,是学生活用课本知识、走向社会施展才华前的一个练兵场。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备受我校师生的关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我们也许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了目标、迈开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下去,并收获路途无限的风光!
参考文献
[1] 李雁冰.“研究性学习”可资借鉴的两种评价方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2] 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