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人文社科类学科,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其教学目标逐渐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但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以知识内容传输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知识记忆度与应试能力,与新课改学科核心培养的要求相悖,而情景教学法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之一,能够实现知识理论领会度、运用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共同成长,且该教学模式与学生心理成长具有极高的贴合度。对此,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探析,旨在通过提升情境教学运用有效性的方式,推动高中生思政素养的提高,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
情境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见教学手段之一,其能有效推动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现,达到达到培养思政核心素养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高中思政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对思政教学知识点掌控度的重要路径,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保障。而情景教学则是推动实践活动课程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对此,本文将从价值和路径出发,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情景教育的运用进行探析,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的目标。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的价值
(一)推动活动课程落实
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高的特征,单一向的知识理论传输与活动课程指导,难以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再加上部分高中思政教师对活动课程的理解局限于习题练习之中,侧重于借助针对性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该教学方式具有的思维局限性,难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学生思政认知的提升亦具有不良影响。通过构筑思政课堂情景的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同时,通过设定针对性课程内容情境的方式,还能将学生带入于特定环境之中,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感知度的提升。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借助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思政课程各活动的衔接度,保障学生学习思维的连贯性,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知识领会度的目标。此外,情境教学可以引入于高中思政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情境教学本身具有生动性、直观性以及调动性等方面的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度,为思政课堂教学活动的落实提供重要保障。
(三)推动深度学习落实
高中思政情境教学课堂,能够实现思政知识内容的具象化呈现,借助问题、故事以及互动等多种媒介,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会度,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为学生的自我成长与提升创造条件。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的路径
(一)典型性原则
在落实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典型性为出发点构筑情境,具体表现为:一是教材与情境,主要是指情境应当与教材能够具有极高的贴合度,让情境成为学生思维与教学内容间的衔接,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二是情境与内容,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每个课时的内容亦具有繁杂性特点,对此,教师应当以重点知识内容为侧重点构筑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达到“缩减”课程内容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课程时,首先教师应当重视教材与情境的融合,侧重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筛选,并以此为依据构筑情境,笔者侧重于通过向学生播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史”的相关视频的方式,构筑教学情境,该方式能够快速将“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笼统性概括,推动学生知识框架的形成,同时,笔者还通过构筑互动情境的方式,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的重点内容,具体表现为:教师提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核心知识内容为?”,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总结能力的目标。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所构筑的情景应当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参与意识。对此,在构筑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一是时事融入,侧重于借助时事构筑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思政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发展,同时,还能借助时事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呈现,为学生对思政内容感知度的提升创造条件;二是互动问答,侧重于通过构筑问答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复习《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应当重视课前导入情境构筑,针对这一课时,笔者收集整理了针对于“文化”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借助文化视频,直观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特征;其次互动问答,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程知识内容传输的过程中,笔者侧重于通过构筑互动情境的方式,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高,针对这一课时,笔者组织了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就“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和“文化民族性的具体表现?”等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还能强化学生对《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程内容的掌控度。
(三)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主要是指所构筑的情景应当具有较高的融合性特征,即学生感知、教学知识内容以及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融合,以《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为例,在构筑情境时,笔者侧重于通过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方式,让学生在以“物价”为主体,展开讨论活动,以此实现知识与环境的融合,在此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实现学生与环境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了解度,还能延伸“物价”、“消费”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复习有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思政课程知识内容具有抽象化的特征,借助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實现思政教材内容具体感受的提升,为学生理解思政知识内容提供媒介,从而促进高中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王丽.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
[3]黄慧敏. 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肇庆市德庆县孔子学校,广东 肇庆 52660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
情境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见教学手段之一,其能有效推动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现,达到达到培养思政核心素养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高中思政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对思政教学知识点掌控度的重要路径,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保障。而情景教学则是推动实践活动课程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对此,本文将从价值和路径出发,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情景教育的运用进行探析,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的目标。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的价值
(一)推动活动课程落实
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高的特征,单一向的知识理论传输与活动课程指导,难以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再加上部分高中思政教师对活动课程的理解局限于习题练习之中,侧重于借助针对性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该教学方式具有的思维局限性,难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学生思政认知的提升亦具有不良影响。通过构筑思政课堂情景的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同时,通过设定针对性课程内容情境的方式,还能将学生带入于特定环境之中,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感知度的提升。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借助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思政课程各活动的衔接度,保障学生学习思维的连贯性,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知识领会度的目标。此外,情境教学可以引入于高中思政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情境教学本身具有生动性、直观性以及调动性等方面的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度,为思政课堂教学活动的落实提供重要保障。
(三)推动深度学习落实
高中思政情境教学课堂,能够实现思政知识内容的具象化呈现,借助问题、故事以及互动等多种媒介,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会度,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为学生的自我成长与提升创造条件。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的路径
(一)典型性原则
在落实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典型性为出发点构筑情境,具体表现为:一是教材与情境,主要是指情境应当与教材能够具有极高的贴合度,让情境成为学生思维与教学内容间的衔接,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二是情境与内容,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每个课时的内容亦具有繁杂性特点,对此,教师应当以重点知识内容为侧重点构筑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突出教学重点,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达到“缩减”课程内容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课程时,首先教师应当重视教材与情境的融合,侧重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筛选,并以此为依据构筑情境,笔者侧重于通过向学生播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史”的相关视频的方式,构筑教学情境,该方式能够快速将“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笼统性概括,推动学生知识框架的形成,同时,笔者还通过构筑互动情境的方式,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的重点内容,具体表现为:教师提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核心知识内容为?”,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总结能力的目标。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所构筑的情景应当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参与意识。对此,在构筑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一是时事融入,侧重于借助时事构筑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思政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发展,同时,还能借助时事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呈现,为学生对思政内容感知度的提升创造条件;二是互动问答,侧重于通过构筑问答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复习《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应当重视课前导入情境构筑,针对这一课时,笔者收集整理了针对于“文化”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借助文化视频,直观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特征;其次互动问答,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程知识内容传输的过程中,笔者侧重于通过构筑互动情境的方式,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高,针对这一课时,笔者组织了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就“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和“文化民族性的具体表现?”等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还能强化学生对《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程内容的掌控度。
(三)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主要是指所构筑的情景应当具有较高的融合性特征,即学生感知、教学知识内容以及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融合,以《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为例,在构筑情境时,笔者侧重于通过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方式,让学生在以“物价”为主体,展开讨论活动,以此实现知识与环境的融合,在此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实现学生与环境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了解度,还能延伸“物价”、“消费”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复习有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思政课程知识内容具有抽象化的特征,借助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實现思政教材内容具体感受的提升,为学生理解思政知识内容提供媒介,从而促进高中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王丽.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
[3]黄慧敏. 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肇庆市德庆县孔子学校,广东 肇庆 5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