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乘法笔算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乘法笔算是数学计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关键词:乘法笔算;小学数学;整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39-02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整体性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年级乘法笔算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整体性构建的基础上,经过多重思考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基于此,在中年级乘法笔算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感知、记忆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入手展开设计,以学生口算为基础,通过及时的作业反馈、对学困生的重点关注,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认真审题、验算、检验及订正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乘法笔算能力[1]
  一、注重笔算口算化,培养学生笔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对口算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进行笔算,哪怕是简单的加法、减法运算也要笔算,长此以往,学生的口算能力会弱化。基于此,在小学数学笔算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安排一些口算训练,有意识地将笔算过程口算化,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先从简单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入手,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御景小区有多层楼11栋,每栋有48户,小高层8栋,每栋楼有128户;高层有16栋,每栋有236户。从这些内容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列式?”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提出:“11栋多层楼中共有多少住户?8栋小高层中的住户共有多少?16栋高层呢?”依据提问,学生展开列式计算,给出了算式:48×11;128×8;236×16。对前边两个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教师可组织学生先进行口算,再通过笔算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而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可让学生以口算为基础,让学生先尝试进行口算,再进行笔算。这样,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口算意识,同时培养了笔算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口算情境,让学生以口算为基础展开笔算学习,在由浅入深的题目计算中,向学生逐渐渗透口算意识,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笔算,加深了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认知,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二、立足笔算生长点,深化学生算理认知
  任何计算都建立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就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快的发展,就要立足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比较、延伸,让学生展开外延性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真谛。因此,在小学中年级乘法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笔算的生长点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算法和算理展开探讨,使学生在大脑中自主构建算理,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深化对算理的认知[3]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基于此,教师可从多个不同算式的归纳总结入手,引导学生首先认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算式的书写过程将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展现出来,并将其运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算式的简便运算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出发点,如加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两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等,唤醒学生的计算意识,并将此作为乘法笔算教学的出发点,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内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多个算式的分析和比较,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相应的知识模型。如此一来,学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从简单的计数入手,展开对乘法分配律本质及内涵的探究,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为灵活运用知识夯实了基础。
  三、合理设置练习的形与量,增强笔算的趣味性
  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是知识运用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理论知识讲授后会用一些配套的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但不同教师对练习的认知不同,有些教师认为练习越多越好,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使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基于此,在小学数学乘法笔算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练习,合理设置练习的形与量,既要保证学生进行足够的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又要精准设计练习题目,让练习更具针对性,增强笔算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问题让学生计算,这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基于此,教师精设问题,减少计算量,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和小彤两家要去动物园游玩,小明妈妈说只要两人算出去动物园的花费就可以带两人去,一张成人票是48元,一张儿童票是24元,两家一起去需要花费多少元?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48×4+24×2。对算式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找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很多学生只能运用常规方法解决,不能进行简算。而一些学生则提出48是24的2倍,可以将48转化为24×2,这样题目就变成了24×2×4+24×2,提取公因式后得到24×(2×4+2),从而准确、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准备大量习题,而是向学生出示了一道具有趣味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计算过程展开思考,尝试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寻找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数感,形成估算意识
  数感是学生在数学认知中的一种感悟,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数与量的关系、大小及运算结果的比较和估计上。数感在笔算运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数感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率和精准度,为正确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乘法笔算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展开合理的估算,养成估算意识,为之后的精确计算打下基础,提升学生乘法笔算的准确性,提高计算效率。
  例题:425×19=( )
  A. 825 B. 8020 C. 8075 D. 16575
  计算这道题时,学生如果采用竖式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复杂、数值过大。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题目答案进行估算,运用排除法获得准确答案。首先从数的末位展开估算,两个数的末位数一个是5、一个是9,相乘后得到45,因此,乘积的末位数必然是5,排除选项B。然后从乘积的位数展开估算,这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乘积的位数至少为4位,不可能出现三位数,排除选项A。接着从整体估算,将425、19分别看成400、20,可知乘积应该接近8000,排除选项D。如此,学生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C。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选择题,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展开合理估算,逐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了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估算的魅力,形成了一定的数感,为之后的笔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算法的点拨,促进算理理解运用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讲对应例题,然后以例题为基础出示相应的计算法则,并将此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计算的同时理解算理。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和掌握计算方法,但学生学到的只是计算的皮毛,很难深刻理解、运用算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学生对笔算过程的认知,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交流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进而自主分析和总结出对应的计算法则,使算法和算理有机结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注重对算法的点拨,促使学生准确理解算理,实现对算理的有效运用。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本节的重点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为了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笔算算理,并学会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师可设计相应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如26×14,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思考、交流,提出了多种算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做连加,即26+26+…+26,将14个26加在一起计算;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14拆分为10和4,先计算26×10得到260,再计算26×4得到104,最后将260与104加在一起,就是最终结果,即26×14=26×10+26×4=364;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直接相乘。面对众多的算法,教师提问:“哪种方法计算得更快、更准确呢?”学生快速展开计算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运用分配律计算更加简单,即将算式演变为26×14=26×10+26×4=364。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计算的本质入手,找出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在之后的验证中学会了对算理的合理运用,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结 语
  总之,乘法笔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中年级数学乘法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思想观念,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通过有效、多样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航,钱运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9(17):60-62.
  [2]聂英斓.类比推理,让笔算乘法自然延伸: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1(Z1):48-50.
  [3]慕振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9(Z3):89-90,114.
  [4]楊帆.尊重学生  个性“优化”:例谈小学中年级笔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J].名师在线,2017(14):56-57.
  作者简介:夏维玮(1984.2—),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适应日常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下成长,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应采取开放、有趣的心理辅导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业,辅助学生解决青春期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探索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和条件,认识到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立国家工业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进行了70多年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党领导中国工业化的成就集中体现在,1949年至1978年用不到30年的时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79年至2016年用30多年的时
摘 要: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占据着重要地位。学习历史知识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意识到历史教学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考取高分,而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带着对历史研究的热忱而不断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能力与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
摘 要: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属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选修部分,该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采用思维型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而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思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丰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收获,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采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意识、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等策略,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而项目式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其运用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对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
摘 要: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十分重要。本文具体论述了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数感;引导数学比较,丰富学生数感;借助数形结合,发展学生数感;引导反思质疑,提升学生数感;加强估算教学,提升学生数感等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碳中和愿景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雄心目标,也是推动中国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碳中和的实现需要深刻的技术体系和社会经济系统变革,主要涉及零碳电力系统、低碳甚至零碳终端用能技术和负排放技术。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也依赖于各个部门的路径选择,特别是碳排放量大且脱碳难度高的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部门。同时,碳中和目标将对中国的经济产业体系、资源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体系、整体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未来面向碳中和的政策体系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明确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识别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应认识到,凡是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成长有积极作用的教学资源,都应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教学测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
科学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科学教育目标,创设综合性、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教师应在科学活动教学中融入新颖、有趣、多样的游戏环节,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促进幼儿想象力、观察力与合作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游戏化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目标,梳理了游戏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联系,阐述了从“做中学”的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价值和应用路径,以期丰富幼儿科学教学方法,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综合发展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