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强则中国强。强健的体魄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搏击人生的前提。何来强健的体魄?锻炼;何来健全的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以高考为主体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很少锻炼,也不舍得花时间锻炼。
一、影响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三大因素
1.环境的原因。社会不重视:没有形成全民健身的社会风气,锻炼者以老年人居多。学校不重视:虽然国家的教育方针一贯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由于高考不考体育,因此,学校不重视达标体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育。家长不重视:当前社会,升学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很多家长目光短浅,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学生不重视:学生不重视体能训练,偷懒怕累,每次训练那些规定的体育动作,他们都会随便应付,很不情愿,以致一节体育课下来,很多学生都没有出汗,有些学生甚至带着书本来上体育课,只要一说解散,学生马上到操场边上静静地看书去了。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体弱身子薄,周会升旗,半个小时的站立,经常有学生晕倒。
2.教材的制约。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严重束缚了教师的视野。老师们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按部就班把体育知识和动作,简单地交给学生,学生没有兴趣,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以致体育课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课是一门运动课,它需要学生在运动中激发潜能,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如果我们仅仅是改编一套又一套做操模式,练习一遍又一遍立正稍息,只会束缚学生的个性,抹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体育课变得“想说爱它不容易”。
3.事故的影响。体育事故引发的纠纷及其索赔,严重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体质较弱,体育课上一旦出现受伤事故,家长不依不饶,报纸铺天盖地,闹得鸡犬不宁。
体育事故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不幸,也直接影响学校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推进。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学校拆除部分体育设施,禁止学生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的强度一降再降,学生得到的有效锻炼越来越少。因为校运会曾出现过受伤事故,学校取消了有难度但很精彩刺激的比赛项目,比如说跳高、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都被取消了,这不仅让校运会少了些看头,也影响了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
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把传授运动技能与教授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各项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苟求技术动作的细节,不明确规定具体学习的内容,而是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这无异于给沉闷的体育课堂吹来了一股和煦的春风,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本人在体育课堂改革的三点成功尝试
1.把比赛引入体育课堂,以比赛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体能锻炼。教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赛的介入,为学校体育改革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国传统的学校体育文化的自我更新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通过班与班之间的较量、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增长智慧、尝试成功。体育比赛不但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一种激情与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用拓展训练激活学生团结奋战、参与锻炼的最大热情。拓展训练不需要太大的场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顿悟,在训练中团结。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生理特点,巧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力,学生就会乐在其中,活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了解学生的需求,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调动他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锻炼场地的充足和体育器材的多样化,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必要因素,但不是绝对条件。我们知道,有不少学生自己掏钱去外面学击剑、练跆拳、做瑜伽。为了有效缓解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不足的矛盾,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本人用三年时间到外面的训练馆进行专门的进修,然后成功地将击剑、跆拳道引入了体育课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情趣和顽强的意志。
终身体育、终身健康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新的时尚。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健身的手段,还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体育教育应当切实担负起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的教育责任,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锻炼张本,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阎智力,顾渊彦.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2004,11(3).
[2]夏峰.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3]吴宏健.新一轮体育课改带来的困惑和误区[J].体育学刊,2005(6).
[4]季浏.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2).
一、影响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三大因素
1.环境的原因。社会不重视:没有形成全民健身的社会风气,锻炼者以老年人居多。学校不重视:虽然国家的教育方针一贯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由于高考不考体育,因此,学校不重视达标体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育。家长不重视:当前社会,升学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很多家长目光短浅,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学生不重视:学生不重视体能训练,偷懒怕累,每次训练那些规定的体育动作,他们都会随便应付,很不情愿,以致一节体育课下来,很多学生都没有出汗,有些学生甚至带着书本来上体育课,只要一说解散,学生马上到操场边上静静地看书去了。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体弱身子薄,周会升旗,半个小时的站立,经常有学生晕倒。
2.教材的制约。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严重束缚了教师的视野。老师们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按部就班把体育知识和动作,简单地交给学生,学生没有兴趣,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以致体育课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课是一门运动课,它需要学生在运动中激发潜能,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如果我们仅仅是改编一套又一套做操模式,练习一遍又一遍立正稍息,只会束缚学生的个性,抹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体育课变得“想说爱它不容易”。
3.事故的影响。体育事故引发的纠纷及其索赔,严重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体质较弱,体育课上一旦出现受伤事故,家长不依不饶,报纸铺天盖地,闹得鸡犬不宁。
体育事故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不幸,也直接影响学校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推进。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学校拆除部分体育设施,禁止学生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的强度一降再降,学生得到的有效锻炼越来越少。因为校运会曾出现过受伤事故,学校取消了有难度但很精彩刺激的比赛项目,比如说跳高、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都被取消了,这不仅让校运会少了些看头,也影响了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
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把传授运动技能与教授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各项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苟求技术动作的细节,不明确规定具体学习的内容,而是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这无异于给沉闷的体育课堂吹来了一股和煦的春风,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本人在体育课堂改革的三点成功尝试
1.把比赛引入体育课堂,以比赛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体能锻炼。教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赛的介入,为学校体育改革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国传统的学校体育文化的自我更新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通过班与班之间的较量、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增长智慧、尝试成功。体育比赛不但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一种激情与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用拓展训练激活学生团结奋战、参与锻炼的最大热情。拓展训练不需要太大的场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顿悟,在训练中团结。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生理特点,巧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力,学生就会乐在其中,活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了解学生的需求,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调动他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锻炼场地的充足和体育器材的多样化,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必要因素,但不是绝对条件。我们知道,有不少学生自己掏钱去外面学击剑、练跆拳、做瑜伽。为了有效缓解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不足的矛盾,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本人用三年时间到外面的训练馆进行专门的进修,然后成功地将击剑、跆拳道引入了体育课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情趣和顽强的意志。
终身体育、终身健康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新的时尚。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健身的手段,还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体育教育应当切实担负起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的教育责任,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锻炼张本,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阎智力,顾渊彦.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2004,11(3).
[2]夏峰.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3]吴宏健.新一轮体育课改带来的困惑和误区[J].体育学刊,2005(6).
[4]季浏.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