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合作》教学设计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设计思路
  《合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本单元以“合作”为主题,精选课文,让学生懂得怎样与朋友合作,进而培养合作意识。本次口语交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整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依据《课标》精神,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播放故事,揭示课题。抓住学生天真浪漫、好奇心强的特点,拓展思维,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探究的天地。二、创设情境,进行交际。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构思情境,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活其认知规律、情感体验,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三、组织活动,体验合作。在充盈着情感的音像中,引发儿童的共鸣,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学习实践,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发挥聪明智慧,激活思维。四、展示评议,分享成功。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把简单、呆板的一问一答改为换位体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示。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好办法,使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
  总之,本节课我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相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培养合作意识,使训练更有实效性。
  二、 交际目标
  1. 能清楚地向同学介绍与别人合作、做成过的事情。
  2. 激发互相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意见。
  3.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故事《夹彩珠》的录音和图像;乒乓球运动员双打的情景;一群小男孩踢足球的录像;管弦乐队合奏的情景;作剪贴画的音乐。
  2.指导一名学生当“小记者”,学习采访。
  3.学生准备好与别人合作做成过的事情;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和谚语。
  4.白纸、胶水、剪刀、画笔等作画工具。
  四、交际过程
  (一)播放故事,揭示课题
  1.导入:(出示课件1)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了夹彩珠用一根手指是夹不起来的,需要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手指才能夹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合作。
  3.谁会写“合作”呢?(让愿意写的学生都到黑板上写)
  4.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几篇有关合作的课文。学了这些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初步明白合作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二)创设情意,进行交际
  1.(分别出示课件2、3、4),提出要求:把你们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特别要说清楚他们的这些事情是怎样完成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例:(学生看完课件4后交流)我看见管弦乐队合奏的情景,是很多乐器配合在一起奏出美妙的音乐。如果有一个人弹错了,那音乐可难听啦。
  (三)组织活动,体验合作
  1.(出示课件5),提出作画要求:拿出手中准备好的作画的材料和工具,剪贴出自己喜爱的画,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时间规定为5分钟。
  2.学生作剪贴画,教师巡视。
  (四)展示评议,分享成功
  1.展示。选择几幅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评一评谁的画完成得又快又好,并把一个完成不了的学生和几个共同完成了的请到台前。
  2.采访。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里作剪贴画,有的完成不了,有的能很快完成。现在我们班的小记者要进行采访,请你们对自己的剪贴画做个介绍。
  (1)小记者采访:①你好,请问你是几个人完成的……为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你能说说吗?②如果能和其他同学共同合作,那真是一幅美丽的剪贴画,请你试试好吗?谢谢!
  (2)听了刚才同学的采访,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自发表感想)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有与别人合作做过事情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们的介绍吧。(学生轮流上台介绍)
  2.展示。老师让你们在家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和谚语,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展示,比比哪组说得多。◆(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干家巷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或是说怕写作文。笔者认为这当中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没有事情可写;二是有素材也写得不具体,不生动。写得不好会被老师批评,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不愿意写作文了。  “以学定教”,既是一条教育原则,又是一条教育规律。这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既然我们掌握了学生怕写作文的症结所在,就应该动脑筋,想对策,找到解决的办法。学生觉得没有事情可写,老师就要教给他们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的“填鸭式”教学一直是授人以柄的话题,甚至被骂作“误尽苍生”。为了达到“多快好省”,“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历尽艰辛,精心钻研。从已取得的经验成果来看,有的着眼于课堂,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的侧重于课外,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衔接点——课前预习则谈得较少,使之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块被遗忘的角落。笔者认为,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养成
一、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  1. 阅读的文本是丰富多彩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1)从文本的体裁看。小学语文课本中,体裁涉及古诗、散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及日记。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其特点挖掘创新因素。  (2
朱熹讲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中的“心到”是最难控制的,没有“意会”焉能“言传”?语文是读出来的,没有读就品不出其内涵,也揣摩不了情味,产生不出语感,更达不到情感共鸣。“读”自然需要一定的技术,但这些技术不光是人们常说的“轻、重、缓、慢”,它是“神”与“情”的结合。叶圣陶谓之“美读”。张志公谓之“涵泳体味”。朱自清谓之“诵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语文是机械、单调、枯燥的语言文
教学目的:学习诗句,激发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吟诵、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体会意境,培养审美创造力,体会诗中画意、诗情、哲理交融相汇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诗题,初悟月意  1.背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装了不少的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导入。有同学背了描写月亮的古诗,诗人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月亮,不由得把满腹的情思写进诗词歌赋里。今天我
在一次新教师座谈会上,一位老师谈到学生背书情况令人担忧,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背诵课文、轻松地背诵课文呢?  一、树立榜样,引发兴趣  部分学生背不出课文是因为没兴趣造成的。歌德讲过这么一句话:“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郭沫若也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尝试过“树立榜样”的做法,以此引发
摘要:学生口语交际对象和内容有着相对的确定性,和校本息息相关。校本视角下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整合学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坚持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人本观念,在校本理念的烛照之下,拓展和深化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掘校本资源,衍生“演讲教育”,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校本视角 口语交际    校本化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在学校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所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