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型化学是初中化学教育理念的延展,“文化”可以理解为以文化人,那么“物化”则可理解为以物化人。物型化学就是通过物我合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证精神。文章论述了物型化学的几个明显特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景在场的生本体验以及精彩纷呈的小组汇报。
【关键词】以物化人;物型化学;核心素养;静悄悄革命
一、化学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化学学习长期在“去情境”的场所,相对集中地学习不同的符号系统,就难以回避一个问题:只了解符号形式,不能充分理解它的实质意义。这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何难以有效运用这些符号系统,更谈不上运用这些符号系统去创造新知识。新高考方案赋予了考生选考的自主权,扩大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使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自主选择”将逐步成为学生基本的发展性行为,化学教学转型迫在眉睫。
二、化学核心素养的顺势而生
驱动化学教学转型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未来已来的核心素养,二是将至已至的教学改革。当我们还在以为变革离我们很远时,新一轮课改已至。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以学开车打个比喻来说明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与素养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交规”比喻为“知识”,把“移库”比喻为“技能”,“路考”则可比喻为“能力”,而这些却不能称为“素养”。反思一下,“驾驶素养”也可称为“关键能力”,它包括安全驾驶、礼貌行车、尊重生命,这是一种必备品格,是一种价值观念。这就引起了我们对平时教学的思考:①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能力就一定越强吗?素养一定越高吗?②我们提升学生的素养需不需要知识、 能力?价值观重要吗?③核心素养可以用来测评吗?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以下五个要素的核心素养,分别为: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③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④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⑤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因为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所以初中和高中具体课程目标略有不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变化与守恒”“宏与微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绿色化学”“符号表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这些核心素养呢?
三、物型化学为提升素养驱动化学教学变革提供契机
提升素养驱动化学教学变革有两种方式:一是观念:理论化学;二是工具:物型化学。作为化学的启蒙,“物型化学”为此次化学学习变革提供了契机。物型化学课堂有几个明显的特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景在场的生本体验以及精彩纷呈的小组汇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型化学是初中化学教育理念的延展,平时我们所讲的“文化”可以理解为“以文化人”,物化则为“以物化人”。物型化学就是通过物我合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证精神。具体表现为对化学场馆、仪器、模型、工具的钟爱,延伸至对化学学习注入情操和人生态度甚至是精神的追求。物型化学给教学带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那么我们应如何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浪潮中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个体体验与共性知识间的沟通
在化学课堂中,教師应顺应学生的个体经验,努力实现个体体验与共性知识间的沟通,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使学生以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
(二)注重学生活动中的探究和分享
合作学习是通过多个个体在一起互促学习来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包括积极的相互依赖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少,不够通畅,且课堂中勇于展示的人较少,缺少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疲于应付,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物型化学课堂强调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一些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分享,使学生的个体经验得到表达、分享,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护展,从而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被动听课、看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主动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实验的智力价值,初步形成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不少知识是假设、微观、宏观的东西,必须通过实验、实体、现场来丰富表象。表象是知识的种子,知识是从种子里长出来的。比如说,在讲“分子原子”一节,做扩散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试图画出其心中认为的烧杯中微粒运动的模型;在微观解释氧化汞分解时,让学生做小游戏,表演微观分解的过程。
四、物型化学将会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物型化学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高,一个是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一个是对教师业务的挑战。学生所主动学习的东西,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并不见得就是教师懂得的。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要学会把教师的实践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实践,在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外创新活动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真正得到锻炼等。 (二)物型化学课堂将由以知识的识记为主向以问题或是实验探究为中心转变
为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师常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实物模型教学法等。实验探究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生活实际给出一组案例,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分析,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这种实验探究型课堂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效果明显。
(三)物型化学课堂会引导学习过程由传道式向通讯交流式转变
学习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如“升学e网通” “B2B2C平台型——网易云课堂”等平台,或者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与老师互动。通过互联网学习,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學习、交流。这样点滴的时间就会被利用上,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同时师生、生生交流和分享的空间将更自由、更广泛。
(四)物型化学课堂使学习方法由接纳灌输式向有创造性和再生性转变
教学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接纳灌输式,学生之间没有自由自在的交流,教师讲课时总是围绕着预定的教案进行,整个教学流程都是设计好的,怎么提问,学生应如何回答,什么时间问什么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等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这样的课堂没有热火朝天的讨论,没有自由自在的交流,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物型化学课堂不是以会做题为目的,而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目的,强调向知识的创造性和再生性转变。
(五)物型化学课堂学习由正规课堂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方式转变
物型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自然接受的过程,很接地气,但是对教师来说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以适应时代的过程。“互联网 化学”模式,可以把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精华录制下来,做成视频教学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心情都可以学习。
非正式学习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将会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现在人们利用网格,不用去学校,不用花费正式时间,就可以实现时间碎片化管理,实现自助式学习。可以预见未来学习的效率会更快更高,而未来教育也将是线上与线下的大融合。
总之,物型化学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学习体验,这种“以物化人”的静悄悄革命将会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上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10-13.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关键词】以物化人;物型化学;核心素养;静悄悄革命
一、化学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化学学习长期在“去情境”的场所,相对集中地学习不同的符号系统,就难以回避一个问题:只了解符号形式,不能充分理解它的实质意义。这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何难以有效运用这些符号系统,更谈不上运用这些符号系统去创造新知识。新高考方案赋予了考生选考的自主权,扩大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使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自主选择”将逐步成为学生基本的发展性行为,化学教学转型迫在眉睫。
二、化学核心素养的顺势而生
驱动化学教学转型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未来已来的核心素养,二是将至已至的教学改革。当我们还在以为变革离我们很远时,新一轮课改已至。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以学开车打个比喻来说明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与素养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交规”比喻为“知识”,把“移库”比喻为“技能”,“路考”则可比喻为“能力”,而这些却不能称为“素养”。反思一下,“驾驶素养”也可称为“关键能力”,它包括安全驾驶、礼貌行车、尊重生命,这是一种必备品格,是一种价值观念。这就引起了我们对平时教学的思考:①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能力就一定越强吗?素养一定越高吗?②我们提升学生的素养需不需要知识、 能力?价值观重要吗?③核心素养可以用来测评吗?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以下五个要素的核心素养,分别为: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③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④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⑤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因为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所以初中和高中具体课程目标略有不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变化与守恒”“宏与微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绿色化学”“符号表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这些核心素养呢?
三、物型化学为提升素养驱动化学教学变革提供契机
提升素养驱动化学教学变革有两种方式:一是观念:理论化学;二是工具:物型化学。作为化学的启蒙,“物型化学”为此次化学学习变革提供了契机。物型化学课堂有几个明显的特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景在场的生本体验以及精彩纷呈的小组汇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型化学是初中化学教育理念的延展,平时我们所讲的“文化”可以理解为“以文化人”,物化则为“以物化人”。物型化学就是通过物我合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证精神。具体表现为对化学场馆、仪器、模型、工具的钟爱,延伸至对化学学习注入情操和人生态度甚至是精神的追求。物型化学给教学带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那么我们应如何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浪潮中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个体体验与共性知识间的沟通
在化学课堂中,教師应顺应学生的个体经验,努力实现个体体验与共性知识间的沟通,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使学生以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
(二)注重学生活动中的探究和分享
合作学习是通过多个个体在一起互促学习来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包括积极的相互依赖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少,不够通畅,且课堂中勇于展示的人较少,缺少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疲于应付,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物型化学课堂强调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一些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分享,使学生的个体经验得到表达、分享,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护展,从而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被动听课、看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主动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实验的智力价值,初步形成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不少知识是假设、微观、宏观的东西,必须通过实验、实体、现场来丰富表象。表象是知识的种子,知识是从种子里长出来的。比如说,在讲“分子原子”一节,做扩散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试图画出其心中认为的烧杯中微粒运动的模型;在微观解释氧化汞分解时,让学生做小游戏,表演微观分解的过程。
四、物型化学将会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物型化学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高,一个是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一个是对教师业务的挑战。学生所主动学习的东西,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并不见得就是教师懂得的。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要学会把教师的实践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实践,在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外创新活动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真正得到锻炼等。 (二)物型化学课堂将由以知识的识记为主向以问题或是实验探究为中心转变
为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师常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实物模型教学法等。实验探究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生活实际给出一组案例,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分析,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这种实验探究型课堂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效果明显。
(三)物型化学课堂会引导学习过程由传道式向通讯交流式转变
学习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如“升学e网通” “B2B2C平台型——网易云课堂”等平台,或者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与老师互动。通过互联网学习,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學习、交流。这样点滴的时间就会被利用上,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同时师生、生生交流和分享的空间将更自由、更广泛。
(四)物型化学课堂使学习方法由接纳灌输式向有创造性和再生性转变
教学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接纳灌输式,学生之间没有自由自在的交流,教师讲课时总是围绕着预定的教案进行,整个教学流程都是设计好的,怎么提问,学生应如何回答,什么时间问什么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等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这样的课堂没有热火朝天的讨论,没有自由自在的交流,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物型化学课堂不是以会做题为目的,而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目的,强调向知识的创造性和再生性转变。
(五)物型化学课堂学习由正规课堂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方式转变
物型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自然接受的过程,很接地气,但是对教师来说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以适应时代的过程。“互联网 化学”模式,可以把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精华录制下来,做成视频教学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心情都可以学习。
非正式学习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将会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现在人们利用网格,不用去学校,不用花费正式时间,就可以实现时间碎片化管理,实现自助式学习。可以预见未来学习的效率会更快更高,而未来教育也将是线上与线下的大融合。
总之,物型化学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学习体验,这种“以物化人”的静悄悄革命将会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上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10-13.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