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让学生和老师形成情感共振,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设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授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一堂好课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前境导入。
3.制造悬念,引发好奇。
在教学中,通过造成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不和谐,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兴趣,这样学生由于在认识方面产生不和谐,就会通过进一步收集信息,探索问题的解决。
4.创造成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需求与成功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成功能激发人的兴趣、动机与意志,不断地克服障碍,积极进取,追求下一个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只有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教师要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改变那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主体。
2.关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教师在教学时要真正关心学生、爱学生,时时关注学生的反映,并根据不同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打开,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调动起来。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幽默等优秀品质,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每个学生品味学习的喜悦。要注意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的积极动机发于内趋力和受正诱因的吸引。“问题”便是激起学生思维的根源,是趋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正诱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恰当“入口”并融入其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要努力避免:①问题偏易、偏低,没有思考价值,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思维;②问题偏难,超越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最近发展区”的水平;③在某些探索性活动中,如果出现难度超越学生水平,阻碍学生探索的问题,老师可做适当的铺垫,给学生引路搭桥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对于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公式、定义和定理的学习指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渗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五、优化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强大的动力。课堂学习中,学生常有智慧火花的闪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当好这个“伯乐”。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该目标既要富有挑战性,也不能难度过大,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摘苹果”,“苹果”不能太高,但也要让学生踮起脚尖或跳起来,才能摘到。教师对学生有热切期望,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信氛围,教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鼓励,对学生的评价也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倾向,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旦教师的期望被其知觉到,这种期望就会成为其确定自身价值、评价自身发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学生会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作为一种“预言”,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对自己也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期望,并且朝着实现预言的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善基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 缪建新主编.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数学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让学生和老师形成情感共振,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设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授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一堂好课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前境导入。
3.制造悬念,引发好奇。
在教学中,通过造成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不和谐,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兴趣,这样学生由于在认识方面产生不和谐,就会通过进一步收集信息,探索问题的解决。
4.创造成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需求与成功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成功能激发人的兴趣、动机与意志,不断地克服障碍,积极进取,追求下一个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只有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教师要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改变那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主体。
2.关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教师在教学时要真正关心学生、爱学生,时时关注学生的反映,并根据不同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打开,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调动起来。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幽默等优秀品质,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每个学生品味学习的喜悦。要注意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的积极动机发于内趋力和受正诱因的吸引。“问题”便是激起学生思维的根源,是趋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正诱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恰当“入口”并融入其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要努力避免:①问题偏易、偏低,没有思考价值,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思维;②问题偏难,超越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最近发展区”的水平;③在某些探索性活动中,如果出现难度超越学生水平,阻碍学生探索的问题,老师可做适当的铺垫,给学生引路搭桥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对于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公式、定义和定理的学习指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渗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五、优化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强大的动力。课堂学习中,学生常有智慧火花的闪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当好这个“伯乐”。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该目标既要富有挑战性,也不能难度过大,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摘苹果”,“苹果”不能太高,但也要让学生踮起脚尖或跳起来,才能摘到。教师对学生有热切期望,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信氛围,教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鼓励,对学生的评价也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倾向,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旦教师的期望被其知觉到,这种期望就会成为其确定自身价值、评价自身发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学生会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作为一种“预言”,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对自己也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期望,并且朝着实现预言的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善基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 缪建新主编.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数学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