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思历史的实施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获得进步的帮助者,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认知、自然生成。文章针对《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实施的情思历史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探讨情思历史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思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的“情思历史”是由陈洪义先生提出并实践的教学模式和范式,他突出“课堂教学主体的多元性,倡导课堂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关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关注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生成,关注教学场境的生动性和体验的深刻性”。教师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历史、启迪思维、升华情感、生成思想。在情思历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本课教学实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情思历史突出主题立意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时间跨度极大,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课程内容繁杂,包括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农学、中医药学等重大科技成就,如此繁杂的学习任务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负担。所以,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又清晰地学习本课,教师就有必要概括出本课的中心思想,进行主题立意教学。陈洪义先生将主题式教学简单概括为“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立意’进行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能力训练和思想提升”。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后,结合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思想,拟定本课的大主题以及分主题,确定教学的主旨,计划教学的步骤,明确教学的线索。
正如本课所拟定的大主题是“赏析华夏之瑰宝、塑造民族之品格”。华夏之瑰宝就是中国古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欣赏学习这些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后,对其进行理性的思维分析,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主题式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脈络,从高处俯瞰本课内容,做到了然于胸。
二、运用情思历史贯彻理论指导
在情思历史理论的指导下,糅合其他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以及历史研究理论,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充分彰显了情思历史教学模式的理性、科学性。本课采用情思历史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搭建各种平台,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对所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
情思历史同时渗透着人本主义的理念,陈洪义先生的讲学中曾经强调过有灵魂的历史课堂——“人”不能缺席。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笔者在本次教学中开展课堂游戏、知识竞赛、自主探究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等教学活动恰恰是迎合了高中生渴望表现自我、主动竞争、乐于冒险的年龄心理特征。在引导和点评的时候以鼓励学生为主,人文的关怀令课堂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顺应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人本主义理论的精神要义。
三、运用情思历史创设趣味情景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高中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普遍是求知欲强烈,并且学习能力高;渴望表现自我,希望得到更多的了解和尊重;斗志旺盛,热衷于竞争和乐于冒险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顺应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等去创设情境。例如,笔者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几个课堂游戏,导入“荒岛求生”的游戏,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展现图片来猜科技成就)来学习科技成就的内容;运用“小小辩论赛”来提升他们对司南的全面认知,在争论交流中生成思想和找到自我存在感;开展知识竞赛取代过去枯燥的做题方式,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冒险精神等等。开展课堂游戏,在点燃学生的热情与激发他们的兴趣中突破重难点,实现课标要求。选择学生感兴趣和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史料来搭建平台,直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寓教于乐,轻松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运用情思历史来构建趣味课堂走的是快乐学习之路。
四、运用情思历史构建民主课堂
传统的课堂强化对知识的传授,教师对课堂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学生沦为学习的附庸。而情思历史的实施却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获得进步的帮助者,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认知,自然生成。陈洪义先生谈到在情思历史课堂设计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与学有效的‘脚手架’,唤醒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果”。这突出了情思历史其中一个核心内容,那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并加强合作、讨论、交流,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强化了其主体地位和加强了民主的意识。
另外,笔者作了一个全新的尝试,组织学生开展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图片展览比赛活动,布置任务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从策划、主持、组织、解说、评奖等等都由学生全程负责,积极打造自主、民主的开放式课堂。在学生探究问题时给予鼓励和引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如此方能让学生真正自由发挥、放飞自我,实现自主探究效果的最大化。情思历史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以及人本主义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民主精神,让历史课堂不但传道解惑,更是成为培育公民的摇篮。
五、运用情思历史实施史料教学
情思历史尤其注重史料在教学中的分析运用,利用文献、图片、影像等各种类型的史料布景成境,探究历史问题。本课的史料教学有三大亮点,第一是采用前沿史料来探究历史问题;第二是史料的运用针对性强,有的放矢,用史料说话可以做到“论从史出”;第三是针对不同类型史料解读的方法技巧的总结,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历史是一门实证科学,分析史料是研究历史最基本的技能。在现今高考全国卷背景下,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大量引入新史料创设新情境,且这种趋势将愈演愈烈。而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里特别强调史料实证的重要性。在此教育形势之下,史料教学是势在必行的,必须在历史课堂上强化学生分析史料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六、运用情思历史培育爱国情感
陈洪义先生在论证情思历史与家国情怀的关系时重点阐述了情思历史“以丰富的历史情景营造富有思想感染力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深刻的历史体验中酝酿历史情感”。情思历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专门设计本课的“第三篇章:王者归来——现代中国科技成之砥砺奋进”这一环节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抛出一个问题:“这条路何其漫漫又艰险,吾等作为当代中学生必定要上下而求索,在国家面临列强环伺的大形势之下,我们扪心自问,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在自由回答问题中释放自我情感,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向善发展,塑造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格,端正学生的三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情怀和理性的民族主义。利用情思历史的教学模式,用文字、视频和图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历史、思考人生,将情感、思维、思想三位一体,层层推进,不断汇集学生的情绪和凝聚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种凝重又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的价值,抒发情感,提高认知,生成思想。
基于《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教学实践反思情思历史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情思历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情思历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教师要具备文学素养、史学素养、渊博的知识、端正的三观、敏锐的思维、对时事的敏感度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因此,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追求进步,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游刃有余地实践情思历史教学。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也是情思历史得以开展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作用于实践,情思历史的实践者只有改变思想观念,才能打破传统教与学的局限,使得情思历史教学模式实践的普遍性成为可能。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思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的“情思历史”是由陈洪义先生提出并实践的教学模式和范式,他突出“课堂教学主体的多元性,倡导课堂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关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关注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生成,关注教学场境的生动性和体验的深刻性”。教师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历史、启迪思维、升华情感、生成思想。在情思历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本课教学实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情思历史突出主题立意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时间跨度极大,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课程内容繁杂,包括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农学、中医药学等重大科技成就,如此繁杂的学习任务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负担。所以,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又清晰地学习本课,教师就有必要概括出本课的中心思想,进行主题立意教学。陈洪义先生将主题式教学简单概括为“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立意’进行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能力训练和思想提升”。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后,结合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思想,拟定本课的大主题以及分主题,确定教学的主旨,计划教学的步骤,明确教学的线索。
正如本课所拟定的大主题是“赏析华夏之瑰宝、塑造民族之品格”。华夏之瑰宝就是中国古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欣赏学习这些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后,对其进行理性的思维分析,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主题式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脈络,从高处俯瞰本课内容,做到了然于胸。
二、运用情思历史贯彻理论指导
在情思历史理论的指导下,糅合其他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以及历史研究理论,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充分彰显了情思历史教学模式的理性、科学性。本课采用情思历史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搭建各种平台,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对所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
情思历史同时渗透着人本主义的理念,陈洪义先生的讲学中曾经强调过有灵魂的历史课堂——“人”不能缺席。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笔者在本次教学中开展课堂游戏、知识竞赛、自主探究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等教学活动恰恰是迎合了高中生渴望表现自我、主动竞争、乐于冒险的年龄心理特征。在引导和点评的时候以鼓励学生为主,人文的关怀令课堂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顺应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人本主义理论的精神要义。
三、运用情思历史创设趣味情景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高中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普遍是求知欲强烈,并且学习能力高;渴望表现自我,希望得到更多的了解和尊重;斗志旺盛,热衷于竞争和乐于冒险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顺应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等去创设情境。例如,笔者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几个课堂游戏,导入“荒岛求生”的游戏,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展现图片来猜科技成就)来学习科技成就的内容;运用“小小辩论赛”来提升他们对司南的全面认知,在争论交流中生成思想和找到自我存在感;开展知识竞赛取代过去枯燥的做题方式,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冒险精神等等。开展课堂游戏,在点燃学生的热情与激发他们的兴趣中突破重难点,实现课标要求。选择学生感兴趣和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史料来搭建平台,直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寓教于乐,轻松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运用情思历史来构建趣味课堂走的是快乐学习之路。
四、运用情思历史构建民主课堂
传统的课堂强化对知识的传授,教师对课堂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学生沦为学习的附庸。而情思历史的实施却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获得进步的帮助者,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认知,自然生成。陈洪义先生谈到在情思历史课堂设计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与学有效的‘脚手架’,唤醒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果”。这突出了情思历史其中一个核心内容,那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并加强合作、讨论、交流,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强化了其主体地位和加强了民主的意识。
另外,笔者作了一个全新的尝试,组织学生开展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图片展览比赛活动,布置任务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从策划、主持、组织、解说、评奖等等都由学生全程负责,积极打造自主、民主的开放式课堂。在学生探究问题时给予鼓励和引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如此方能让学生真正自由发挥、放飞自我,实现自主探究效果的最大化。情思历史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以及人本主义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民主精神,让历史课堂不但传道解惑,更是成为培育公民的摇篮。
五、运用情思历史实施史料教学
情思历史尤其注重史料在教学中的分析运用,利用文献、图片、影像等各种类型的史料布景成境,探究历史问题。本课的史料教学有三大亮点,第一是采用前沿史料来探究历史问题;第二是史料的运用针对性强,有的放矢,用史料说话可以做到“论从史出”;第三是针对不同类型史料解读的方法技巧的总结,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历史是一门实证科学,分析史料是研究历史最基本的技能。在现今高考全国卷背景下,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大量引入新史料创设新情境,且这种趋势将愈演愈烈。而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里特别强调史料实证的重要性。在此教育形势之下,史料教学是势在必行的,必须在历史课堂上强化学生分析史料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六、运用情思历史培育爱国情感
陈洪义先生在论证情思历史与家国情怀的关系时重点阐述了情思历史“以丰富的历史情景营造富有思想感染力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深刻的历史体验中酝酿历史情感”。情思历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专门设计本课的“第三篇章:王者归来——现代中国科技成之砥砺奋进”这一环节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抛出一个问题:“这条路何其漫漫又艰险,吾等作为当代中学生必定要上下而求索,在国家面临列强环伺的大形势之下,我们扪心自问,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在自由回答问题中释放自我情感,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向善发展,塑造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格,端正学生的三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情怀和理性的民族主义。利用情思历史的教学模式,用文字、视频和图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历史、思考人生,将情感、思维、思想三位一体,层层推进,不断汇集学生的情绪和凝聚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种凝重又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的价值,抒发情感,提高认知,生成思想。
基于《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教学实践反思情思历史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情思历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情思历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教师要具备文学素养、史学素养、渊博的知识、端正的三观、敏锐的思维、对时事的敏感度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因此,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追求进步,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游刃有余地实践情思历史教学。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也是情思历史得以开展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作用于实践,情思历史的实践者只有改变思想观念,才能打破传统教与学的局限,使得情思历史教学模式实践的普遍性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