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创造性人才,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會学”,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促进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在科学教育中,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识、科学知识的获取,不是由老师灌输的,而是学生自行获取的,只有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锤炼和拓展,才能使科学教学更好地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这正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思想。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自主探究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模拟性强,好动,好问、好玩,对新鲜事物感觉好奇,教师要顺应学生心理,从问题入手通过实验、观察、讲述等形式,展现某种事实,启发学生针对这事实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作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如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我一开始就设计了“瓶子吞鸡蛋”的实验。让学生产生疑问。演示实验如下,拿牛奶瓶和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点燃一张纸,放入瓶中,从容地将鸡蛋塞到瓶口,让鸡蛋的小头朝下,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待纸熄灭后,瓶子逐渐冷却了。看!那瓶子开始慢慢往里吞鸡蛋了。最后竟能将那个鸡蛋整个儿吞进里。
此实验演示完成后,学生惊呼起来。在惊奇的同时,学生就产生了疑问:“到底是什么魔力把鸡蛋望瓶子里塞进去的呢?”……教师因时利导,鼓励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动手进行自我探求,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今天,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老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老师绝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一跳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才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验中,教师不是观众,而是导演,因而应对实验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指导,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看到某些学生在操作上有些错误,就迫不及待地越俎代庖,教师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多次实验,多次探究,分析失败原因。找到教师认可的实验现象,切不可禁锢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师只有抓住实验操作的这一契机,才能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机。操作能力掌握得越好,学生知识掌握得越牢,探求知识的技能也就越高。例如学习“大气的压力”后,许多同学进行了对这一知识的探求。“蜡烛抽水机”实验的自主操作就是一例,实验如下:在左边的一个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支燃烧的蜡烛,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质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水杯的水中,看,右边水杯中的水让蜡烛抽过来了。
实验后,同学们用大气压力的原理,解释了蜡烛抽水的原因。由此可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高度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还是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得好:“学习知识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三、引导应用科学,训练迁移能力
应试教育是“淘汰教育”,我国的“应试教育”很有可能已经或正在埋没无数个爱迪生、达尔文,现代教育则非常重视人的创造力的培养,而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则是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教育,是推动个体、夕顷应环境、开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功能。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必须交给学生钥匙,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导语动作,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学生只有具有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才能更深层次地探求应用知识,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磁铁的性质讲叙完后,故意把一盒大头针撞翻在地,然后弯下身一根一根地捡,这时,有位同学快速地走上讲台,拿起磁铁在地上来回移动,很快地捡起了大头针,当着同学们的面,我赞扬了该同学,然后,我又迁移所学知识。日常生活中怎样灵活运用磁铁的性质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踊跃:“高压锅的限压阀掉在水中”、“缝衣针落在地上”、“野外迷失方向”……这些迁移都有助于学生探求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手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模仿,模仿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由模仿过渡到创造的过程上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口,探求新路子,指导学生不断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所学问题,才能使我们今天的希望变成明天的现实。
【关键词】小学科学 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这正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思想。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自主探究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模拟性强,好动,好问、好玩,对新鲜事物感觉好奇,教师要顺应学生心理,从问题入手通过实验、观察、讲述等形式,展现某种事实,启发学生针对这事实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作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如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我一开始就设计了“瓶子吞鸡蛋”的实验。让学生产生疑问。演示实验如下,拿牛奶瓶和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点燃一张纸,放入瓶中,从容地将鸡蛋塞到瓶口,让鸡蛋的小头朝下,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待纸熄灭后,瓶子逐渐冷却了。看!那瓶子开始慢慢往里吞鸡蛋了。最后竟能将那个鸡蛋整个儿吞进里。
此实验演示完成后,学生惊呼起来。在惊奇的同时,学生就产生了疑问:“到底是什么魔力把鸡蛋望瓶子里塞进去的呢?”……教师因时利导,鼓励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动手进行自我探求,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今天,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老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老师绝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一跳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才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验中,教师不是观众,而是导演,因而应对实验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指导,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看到某些学生在操作上有些错误,就迫不及待地越俎代庖,教师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多次实验,多次探究,分析失败原因。找到教师认可的实验现象,切不可禁锢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师只有抓住实验操作的这一契机,才能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机。操作能力掌握得越好,学生知识掌握得越牢,探求知识的技能也就越高。例如学习“大气的压力”后,许多同学进行了对这一知识的探求。“蜡烛抽水机”实验的自主操作就是一例,实验如下:在左边的一个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支燃烧的蜡烛,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质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水杯的水中,看,右边水杯中的水让蜡烛抽过来了。
实验后,同学们用大气压力的原理,解释了蜡烛抽水的原因。由此可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高度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还是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得好:“学习知识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三、引导应用科学,训练迁移能力
应试教育是“淘汰教育”,我国的“应试教育”很有可能已经或正在埋没无数个爱迪生、达尔文,现代教育则非常重视人的创造力的培养,而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则是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教育,是推动个体、夕顷应环境、开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功能。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必须交给学生钥匙,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导语动作,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学生只有具有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才能更深层次地探求应用知识,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磁铁的性质讲叙完后,故意把一盒大头针撞翻在地,然后弯下身一根一根地捡,这时,有位同学快速地走上讲台,拿起磁铁在地上来回移动,很快地捡起了大头针,当着同学们的面,我赞扬了该同学,然后,我又迁移所学知识。日常生活中怎样灵活运用磁铁的性质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踊跃:“高压锅的限压阀掉在水中”、“缝衣针落在地上”、“野外迷失方向”……这些迁移都有助于学生探求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手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模仿,模仿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由模仿过渡到创造的过程上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口,探求新路子,指导学生不断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所学问题,才能使我们今天的希望变成明天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