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要求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小班幼儿的探究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科学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心,喜欢问、但是真正的去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是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鼓励,让其亲自体会科学的奥秘和探究所带来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从外在和内在环境因素着手。
关键词:科学;小班幼儿;探究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让幼儿自己去亲自体会科学探索和发现所带来的愉悦。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索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提供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能吸引孩子的探索操作欲望,只有在满足了孩子人人都能操作、探索的需要后,幼儿才开始进行思维和探索,所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需根据活动目的、内容为幼儿提供直观、有趣、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如小实验“会变的颜色”,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各色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从中感知2种以上的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幼儿亲自进行配色、涂色、重叠、分合,发现颜色的不断变化,使幼儿亲身体会到“变化”的存在及其具体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孩子还能够将这个探索原理应用在美工活动颜料画中《变色的小背心》,孩子们乐此不疲。又如在科学活动“沉下去、浮上来”,有以下问题:东西放到水里会怎样?在活动前,我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水、石块、木片、玻璃球、塑料小玩具、铁夹子、纸折的小船、棉花、乒乓球、贝壳等,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边玩边学,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能够凭兴趣去观察、操作发现、积累新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
2 指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
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因此,老师要引导孩子运用自身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物质世界,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探索的方法。例如有一天,我班的彤彤小朋友带来了2只小乌龟,小朋友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展了“认识乌龟”的系列活动。小朋友们都想给小乌龟喂食物,于是大家就一起讨论明天给小乌龟带什么好吃的来?在片片的议论声中,我就请孩子们先讨论乌龟要吃什么东西的?孩子们讨论玩后,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请幼儿自己去实践,饭、米、饼干、牛奶、小鱼小虾等,孩子们通过实践发现小乌龟小时候吃乌龟食,大一点了可以吃小鱼小虾了。本着“重活动过程、重幼儿自身活动”为原则,努力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者,这样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孩子自觉探求新知的习惯。
3 保护好奇心,多鼓励来增强探索愿望
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对每一种新事物他们总喜欢看看、摸摸、玩玩,并问个为什么,作为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比如观察乌龟的时候,他们已不再满足乌龟吃什么怎么走路,而是进一步问:冬天了,乌龟怕冷吗?它是怎么过冬的?这表明幼儿已经有了活跃的思维,必须保护幼儿积极探索求知的愿望,支持幼儿因为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引导,从孩子的角度,使之转为持久的兴趣,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为此在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乌龟一动都不动了,胆小的孩子以为乌龟死掉了。为此我让孩子回家问家长,并通过转移乌龟到温暖的室内,大家发现乌龟醒了也动了,并知道了乌龟冬天会冬眠。而到了春天,孩子们发现乌龟的盆里漂浮着一层东西,觉得很奇怪,并来询问。我就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查询电脑,找到了答案:乌龟蜕皮了。孩子们惊喜的不得了。更是进行观察,发现更多的现象,并鼓励孩子大胆地再次探索,增强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愿望。
4 创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量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看看会什么发现?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好玩的水”、“滚一滚”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滚,孩子们在摆弄物品时,不仅了解到各物品的形状材质,还懂得了只有圆形的物体滚得快,其他的滚的慢,有的不能滚,促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还可以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末蓝)
关键词:科学;小班幼儿;探究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让幼儿自己去亲自体会科学探索和发现所带来的愉悦。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索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提供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能吸引孩子的探索操作欲望,只有在满足了孩子人人都能操作、探索的需要后,幼儿才开始进行思维和探索,所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需根据活动目的、内容为幼儿提供直观、有趣、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如小实验“会变的颜色”,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各色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从中感知2种以上的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幼儿亲自进行配色、涂色、重叠、分合,发现颜色的不断变化,使幼儿亲身体会到“变化”的存在及其具体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孩子还能够将这个探索原理应用在美工活动颜料画中《变色的小背心》,孩子们乐此不疲。又如在科学活动“沉下去、浮上来”,有以下问题:东西放到水里会怎样?在活动前,我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水、石块、木片、玻璃球、塑料小玩具、铁夹子、纸折的小船、棉花、乒乓球、贝壳等,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边玩边学,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能够凭兴趣去观察、操作发现、积累新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
2 指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
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因此,老师要引导孩子运用自身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物质世界,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探索的方法。例如有一天,我班的彤彤小朋友带来了2只小乌龟,小朋友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展了“认识乌龟”的系列活动。小朋友们都想给小乌龟喂食物,于是大家就一起讨论明天给小乌龟带什么好吃的来?在片片的议论声中,我就请孩子们先讨论乌龟要吃什么东西的?孩子们讨论玩后,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请幼儿自己去实践,饭、米、饼干、牛奶、小鱼小虾等,孩子们通过实践发现小乌龟小时候吃乌龟食,大一点了可以吃小鱼小虾了。本着“重活动过程、重幼儿自身活动”为原则,努力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者,这样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孩子自觉探求新知的习惯。
3 保护好奇心,多鼓励来增强探索愿望
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对每一种新事物他们总喜欢看看、摸摸、玩玩,并问个为什么,作为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比如观察乌龟的时候,他们已不再满足乌龟吃什么怎么走路,而是进一步问:冬天了,乌龟怕冷吗?它是怎么过冬的?这表明幼儿已经有了活跃的思维,必须保护幼儿积极探索求知的愿望,支持幼儿因为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引导,从孩子的角度,使之转为持久的兴趣,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为此在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乌龟一动都不动了,胆小的孩子以为乌龟死掉了。为此我让孩子回家问家长,并通过转移乌龟到温暖的室内,大家发现乌龟醒了也动了,并知道了乌龟冬天会冬眠。而到了春天,孩子们发现乌龟的盆里漂浮着一层东西,觉得很奇怪,并来询问。我就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查询电脑,找到了答案:乌龟蜕皮了。孩子们惊喜的不得了。更是进行观察,发现更多的现象,并鼓励孩子大胆地再次探索,增强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愿望。
4 创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量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看看会什么发现?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好玩的水”、“滚一滚”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滚,孩子们在摆弄物品时,不仅了解到各物品的形状材质,还懂得了只有圆形的物体滚得快,其他的滚的慢,有的不能滚,促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还可以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末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