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本文试着从江西省文综历史试题部分就“分值分布分析考试内容及比例结构”、“试卷难易程度的初步分析与评定”、“对学生能力考查和对教师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试卷突出的特点和几点体会”等五个部分对2013江西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作出浅近评析。
关键词:2013江西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教学感悟
2013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江西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部分与往年相比,命题模式和试题结构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从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看,坚持能力立意,总体上注重学科能力和学科素质。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水平,又较好地体现了高考、高校教育的选拔功能,着重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下就从五个部分作闭门之见,以期有资借鉴。
1 从分值分布看考试内容及比例结构
中国古代史有以下几题:24、25、40(1)、41(48)题合计30分(或者45分);世界古代史:26题,计4分;中国近代史:27、30、40(2)、45(46)题合计38分;世界近现代史:28、31、32、33、34、35、(47)题合计24分(或者39分);新史观(现代史观)29题、计4分。中国史68分、世界史28分、史观史4分,总计100分。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个选做题的问题,如果学生在45至48题的选做项不同的话这个分值比例还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学生选做45、46、48题的话,中外史的比例将如前所述;如果选做47题,中外史的比例将是中国史略重于外国史。所以从整体来看中国史内容考查比重偏大。综合各种可能因素考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比例大致在1:1:1,中国近现代史略重于世界史。
2 试卷难易程度的初步分析与评定
选择题部分, 25、28、29、34、35几题比较容易,学生不难做出正确选项。24、26、27、30、32题属中等难度,需稍做思考,略绕几弯。31、33题不太好理解,需费些周章。所以我认为选择题属中偏难。主观题部分,第40题第一问“特点”的描述学生可能会答成“表现”,且概括性不够。第二问中的“变化”材料中基本都有,但学生限于概括能力的局限,不一定能概括完全。该题综合平均得分估计在15~17分,也属中偏难题。41题属于一个比较新颖的“图文”题,从给出的参考答案看,第一点基本可以答出来。而第二点学生可能可以说出变化,但原因的认识估计很难表述到位。个人估计本题的得分在8分左右属中等难度。选做题45~48的难易度比较稳定,属于平衡试卷难易度的,一般得分在在9~12分左右,属中等难度。所以综合来看,这份卷的难易度应属“中等稍难”
3 第三部分就具体通过题目来谈谈试卷对学生能力考查和对教师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
27题看似一个极平常的,课本中很平实的一句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皇位继承人”的说法,却要求学生去“探究”其背后的深意。这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善于去把课本当“材料”来交,善于去发现“平常”背后的“深奥”,于平实中见险奇,做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指引人。
31题是个难度很大的题目。它既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掌握,也要求学生突破对胡佛解决危机措施的思维定势,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很好的比较出二者在政策措施上的继承关系。这题对教师的教学同样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去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如何适当的对课本拓展挖掘,如何找到课本在教学中的知识增长点,这些都对学生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题注意两点,一是运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而是注意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即材料中的“直接原因”。排除法在本题中的运用将会让解答事半功倍。所以方法的运用得当也是历史考试的一大法宝。
33题个人认为是此次高考题中最难的一个。难在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没对教材做这方面的处理。没有去对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发展状况做系统而细致的讲解,而是更多地把时间放在了大家都很关心的“工业和政治权力”方面。很明显我们的时政热点中有关于“城镇化”的问题,二其中肯定不会少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所以,对于热点时政如何高效率的与课本内容结合拓展,可以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课题。
34题也体现了今年高考的一个“新”的方面——将地图与史实对应去看。虽是新法却是旧的要求,只是一直以来被大家习惯性的忽视而已。记得我们的历史课本都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但很少有教师真正去把它们有效地结合利用起来。而这样的做法,说句心里话,何尝不是高考的“指挥棒”带来的悲剧呢。或者说是我们自己,在为了追求某些东西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就丢掉了一些我们本该拥有的东西。
35题属于一个相对容易的比较性选择题。它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和19世纪20年代初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相比。两者都是各自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举措。当下我们的改革也进入到一个关键期,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但是这里我还想说一句的是,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敢于联系、善于联系、惯于联系”的学习品质将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也是当务之急。
40题属于典型的热点问题——海洋权益问题。由钓鱼岛、南海问题、中菲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海洋海防、海洋权益问题成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大家热议的对象。该题也丝毫不回避这些敏感的政治热点问题,大有唯恐天下不热的架势。当然对教师而言深度的挖掘就很见教师教学的功底了。
41题的读图知史,以图解史,图史相参的特色是今年历史试卷的一大亮点。也对被我们冷落已久的地理历史有了点交代。而被我们长期忽视的地图历史教学该如何抓起、抓实呢?
4 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历史试卷应该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
其一、中国史、特别近代史的比重较往年稳中有升,而且幅度不小。其二、对政治史内容的考查甚至可以说有“过多”之嫌。其三、历史与地理的结合,历史与地图的参照在今年异军突起、大书特书。其四、对时政内容的考查丝毫不回避热点,且考查的分值比重不小。其五、题干材料的长度,主观题材料的阅读量较前两年有明显缩减。
5 最后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教师首先应该不折扣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比如地图的学习),不能有任何侥幸和唯经验是从的思想。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一定要有深度,特别对一些与时政热点相联系,而课本内容又相对贫乏的问题必须认真地去思考切入补充的角度,广泛地去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和答案。
(3)对学生主干知识的教授必须踏踏实实,步步为营,不能半点马虎。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有长期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对应有效的检验机制。
(4)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理论的高度给予一定的总结和科学的指导,不能泛泛而谈,并且最好形成理论化的文字总结。
(5)高考试卷的分析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迷信分析,应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兼具一定的前瞻性和建设性。
以上拙见可能是管中窥豹,也或许是班门弄斧,只希望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有个对高考的更多关注。不一定得是共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未尝不是好事。
(责任编辑 王昕)
关键词:2013江西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教学感悟
2013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江西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部分与往年相比,命题模式和试题结构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从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看,坚持能力立意,总体上注重学科能力和学科素质。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水平,又较好地体现了高考、高校教育的选拔功能,着重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下就从五个部分作闭门之见,以期有资借鉴。
1 从分值分布看考试内容及比例结构
中国古代史有以下几题:24、25、40(1)、41(48)题合计30分(或者45分);世界古代史:26题,计4分;中国近代史:27、30、40(2)、45(46)题合计38分;世界近现代史:28、31、32、33、34、35、(47)题合计24分(或者39分);新史观(现代史观)29题、计4分。中国史68分、世界史28分、史观史4分,总计100分。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个选做题的问题,如果学生在45至48题的选做项不同的话这个分值比例还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学生选做45、46、48题的话,中外史的比例将如前所述;如果选做47题,中外史的比例将是中国史略重于外国史。所以从整体来看中国史内容考查比重偏大。综合各种可能因素考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比例大致在1:1:1,中国近现代史略重于世界史。
2 试卷难易程度的初步分析与评定
选择题部分, 25、28、29、34、35几题比较容易,学生不难做出正确选项。24、26、27、30、32题属中等难度,需稍做思考,略绕几弯。31、33题不太好理解,需费些周章。所以我认为选择题属中偏难。主观题部分,第40题第一问“特点”的描述学生可能会答成“表现”,且概括性不够。第二问中的“变化”材料中基本都有,但学生限于概括能力的局限,不一定能概括完全。该题综合平均得分估计在15~17分,也属中偏难题。41题属于一个比较新颖的“图文”题,从给出的参考答案看,第一点基本可以答出来。而第二点学生可能可以说出变化,但原因的认识估计很难表述到位。个人估计本题的得分在8分左右属中等难度。选做题45~48的难易度比较稳定,属于平衡试卷难易度的,一般得分在在9~12分左右,属中等难度。所以综合来看,这份卷的难易度应属“中等稍难”
3 第三部分就具体通过题目来谈谈试卷对学生能力考查和对教师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
27题看似一个极平常的,课本中很平实的一句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皇位继承人”的说法,却要求学生去“探究”其背后的深意。这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善于去把课本当“材料”来交,善于去发现“平常”背后的“深奥”,于平实中见险奇,做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指引人。
31题是个难度很大的题目。它既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掌握,也要求学生突破对胡佛解决危机措施的思维定势,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很好的比较出二者在政策措施上的继承关系。这题对教师的教学同样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去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如何适当的对课本拓展挖掘,如何找到课本在教学中的知识增长点,这些都对学生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题注意两点,一是运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而是注意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即材料中的“直接原因”。排除法在本题中的运用将会让解答事半功倍。所以方法的运用得当也是历史考试的一大法宝。
33题个人认为是此次高考题中最难的一个。难在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没对教材做这方面的处理。没有去对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发展状况做系统而细致的讲解,而是更多地把时间放在了大家都很关心的“工业和政治权力”方面。很明显我们的时政热点中有关于“城镇化”的问题,二其中肯定不会少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所以,对于热点时政如何高效率的与课本内容结合拓展,可以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课题。
34题也体现了今年高考的一个“新”的方面——将地图与史实对应去看。虽是新法却是旧的要求,只是一直以来被大家习惯性的忽视而已。记得我们的历史课本都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但很少有教师真正去把它们有效地结合利用起来。而这样的做法,说句心里话,何尝不是高考的“指挥棒”带来的悲剧呢。或者说是我们自己,在为了追求某些东西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就丢掉了一些我们本该拥有的东西。
35题属于一个相对容易的比较性选择题。它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和19世纪20年代初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相比。两者都是各自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举措。当下我们的改革也进入到一个关键期,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但是这里我还想说一句的是,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敢于联系、善于联系、惯于联系”的学习品质将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也是当务之急。
40题属于典型的热点问题——海洋权益问题。由钓鱼岛、南海问题、中菲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海洋海防、海洋权益问题成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大家热议的对象。该题也丝毫不回避这些敏感的政治热点问题,大有唯恐天下不热的架势。当然对教师而言深度的挖掘就很见教师教学的功底了。
41题的读图知史,以图解史,图史相参的特色是今年历史试卷的一大亮点。也对被我们冷落已久的地理历史有了点交代。而被我们长期忽视的地图历史教学该如何抓起、抓实呢?
4 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历史试卷应该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
其一、中国史、特别近代史的比重较往年稳中有升,而且幅度不小。其二、对政治史内容的考查甚至可以说有“过多”之嫌。其三、历史与地理的结合,历史与地图的参照在今年异军突起、大书特书。其四、对时政内容的考查丝毫不回避热点,且考查的分值比重不小。其五、题干材料的长度,主观题材料的阅读量较前两年有明显缩减。
5 最后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教师首先应该不折扣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比如地图的学习),不能有任何侥幸和唯经验是从的思想。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一定要有深度,特别对一些与时政热点相联系,而课本内容又相对贫乏的问题必须认真地去思考切入补充的角度,广泛地去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和答案。
(3)对学生主干知识的教授必须踏踏实实,步步为营,不能半点马虎。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有长期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对应有效的检验机制。
(4)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理论的高度给予一定的总结和科学的指导,不能泛泛而谈,并且最好形成理论化的文字总结。
(5)高考试卷的分析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迷信分析,应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兼具一定的前瞻性和建设性。
以上拙见可能是管中窥豹,也或许是班门弄斧,只希望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有个对高考的更多关注。不一定得是共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未尝不是好事。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