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山西人民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由张国祥研究员精心编著的《山西抗日战争图文史》(以下简称《图文史》)。这是一部全面创新的史学力作,开了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法来治史之先河,为全社会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真实、形象、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教科书。其突出特点,至少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图文并重,图文并茂。传统的史书,都为单纯的文字记述,即使配有一些插图,那也只是一种点缀,改变不了以文记史的本来面目。而《图文史》一书则不然,它别开生面,另辟蹊径,全书文字20万,图片1100余幅,平均不到200字就配有一幅图片,真正做到了图文并重,因而也就名副其实地达到了图文并茂,成功地开创了运用文字加图片来记述和表现历史的新形式、新风气、新路子。诚如老一辈著名摄影家顾棣先生所言:“一张照片是凝固的历史瞬间。它可以留下一痕鲜明的足迹,演绎一个生动的故事,勾起一截难忘的回忆,重现一段辉煌的历史。”由于《图文史》一书具有了以文字记述历史、用图片演绎历史的双重功效,确定地就将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山西抗战的历史画卷生动活泼地跃然于纸上,真实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且,书中除收入大量的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历史图片外,还收入了一部分文献资料图片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有关题词和诗作,这就更赋予了《图文史》以历史的厚重感。加之《图文史》在编排上独具匠心,不拘一格,灵活得当,因而就使该书成为读者可信、可看、可鉴、可存的精品之作。读来,令人感心动耳,爱不释手;读后,又叫人流连忘返,荡气回肠,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第二,主题宏大,内容丰厚。在《图文史》编著者的心目中,山西抗战的历史,就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主干的人民抗战的历史。因此,《图文史》紧紧围绕这一宏大的主题,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对山西抗战史进行了立体性的记述和研究,在着力表现八路军对敌抗战的不朽业绩的同时,亦突出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像民兵组织,像妇女群众,像文教战士等,《图文史》都将这些不同群体放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以至于对文教(主要是新闻)英烈,专以“英烈忠魂”为题作了深情的评介。不仅如此,《图文史》还将目光投向国际主义,用必要的篇幅和动情的笔触,把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的光辉足迹,同样载入了山西抗战史册。这样,《图文史》就以它所富有的宏大主题、翔实资料和丰厚内容,敬献给了每一个读者。
第三,文字简洁,记述精当。山西抗战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地域上,它包括晋绥、北岳、太行、太岳等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山区抗日根据地,在内容上涉猎国共两党、两军,中共党、政、军、民各个系统,以及军事斗争和政治、经济、武装、文化等诸方面的建设事业。这样庞大的体系,如此广博的内容,全部囊括在仅仅20万言之中,实在称得上是文字简洁了。我们知道,《图文史》的编著者张国祥是中共党史专家,更是山西抗战史专家,他曾著有《山西抗日战争史》(两卷本)和《山西抗战史纲》两书,前者84万言,后者41万字,《图文史》正是在此基础上浓缩出来的,从84万到41万,最后再到20万,的确不易啊,由此可见,编著者对山西抗战史的谙熟程度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正由于《图文史》文词简洁,所以其记述就来得十分精当,无论叙事,还是评述,均通过斟酌损益,达到了妙笔生辉而富有哲理的境界。就以全书的五章题目论,从“打虎拒狼的严酷斗争”,到“艰难旅程的奋力拼搏”,再到“夺取胜利的最后决战”,既精当地概括了山西抗战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又深刻地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个性特征、斗争目标和战略意义。
第四、从实求真,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记述与研究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本质特征和独有风格。在这方面,《图文史》可谓一个范例。这里仅举两端,以示说明。一是关于林彪。林彪最终走到历史的反面,但在抗战爆发后,他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同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并且同副师长聂荣臻一道指挥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八路军出征抗战后首战告捷的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挫灭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图文史》尊重历史,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客观地记述和表现了林彪率部出征山西抗日前线和指挥平型关战役的真实情景。二是关于国民党将领。《图文史》严格遵循和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对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将领,凡是该写的都写到了。尤其是对那些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先烈,诸如姜玉贞、郝梦龄、刘家麒、唐淮源、寸性奇、武士敏等将领,和八路军献身的将领一起,同样用图文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民族英雄给予了高度赞颂。仅此两端,就使人对《图文史》不能不倍加称道和信服了。
第五,独特见地,一家之言。在一个时期中,人们都在讲“太行精神”,可以说是形成了“太行精神热”,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太行精神究竟孕育于何地,仅仅是在太行山区,还是三晋大地?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从学术界到社会上并未达成共识,而《图文史》则在其《太行精神永放光芒》的前言中,即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观点。首先,将太行精神的孕育地定位在山西。当年,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将八路军三个师分散布署于恒山、吕梁山、管涔山和太行山,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特别是以太行山为前进阵地,陕甘宁边区就有了屏障,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战略就能顺利地展开。于是“决策赖延安,太行天下脊”,太行区即成为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据以实践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伟大战略部署,领导和指挥华北抗战的“神经中枢”。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在抗日烽火燃烧的以太行区为中心的三晋大地上,便熔铸出了勃勃生机和充满活力的具有中华民族性格特点的太行精神。其次,认为太行精神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而其中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是:“为国家独立,求民族解放,谋人类和平,赴汤蹈火,流血牺牲,在所不惜;灭入侵敌寇,打伪贼内奸,斗摩擦顽匪,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无私奉献。”再次,指出太行精神发扬光大,从山西出发很快又遍布华北大地。并且对太行精神所产生的巨大物质力量,从八路军三师健儿英勇杀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两个层面,作了深入而动人心弦的阐明。对于太行精神这样来定位,这样来把握,显然是确当的、中肯的,不能不堪称是一家之言!
(责编 肖黎)
第一,图文并重,图文并茂。传统的史书,都为单纯的文字记述,即使配有一些插图,那也只是一种点缀,改变不了以文记史的本来面目。而《图文史》一书则不然,它别开生面,另辟蹊径,全书文字20万,图片1100余幅,平均不到200字就配有一幅图片,真正做到了图文并重,因而也就名副其实地达到了图文并茂,成功地开创了运用文字加图片来记述和表现历史的新形式、新风气、新路子。诚如老一辈著名摄影家顾棣先生所言:“一张照片是凝固的历史瞬间。它可以留下一痕鲜明的足迹,演绎一个生动的故事,勾起一截难忘的回忆,重现一段辉煌的历史。”由于《图文史》一书具有了以文字记述历史、用图片演绎历史的双重功效,确定地就将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山西抗战的历史画卷生动活泼地跃然于纸上,真实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且,书中除收入大量的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历史图片外,还收入了一部分文献资料图片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有关题词和诗作,这就更赋予了《图文史》以历史的厚重感。加之《图文史》在编排上独具匠心,不拘一格,灵活得当,因而就使该书成为读者可信、可看、可鉴、可存的精品之作。读来,令人感心动耳,爱不释手;读后,又叫人流连忘返,荡气回肠,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第二,主题宏大,内容丰厚。在《图文史》编著者的心目中,山西抗战的历史,就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主干的人民抗战的历史。因此,《图文史》紧紧围绕这一宏大的主题,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对山西抗战史进行了立体性的记述和研究,在着力表现八路军对敌抗战的不朽业绩的同时,亦突出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像民兵组织,像妇女群众,像文教战士等,《图文史》都将这些不同群体放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以至于对文教(主要是新闻)英烈,专以“英烈忠魂”为题作了深情的评介。不仅如此,《图文史》还将目光投向国际主义,用必要的篇幅和动情的笔触,把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的光辉足迹,同样载入了山西抗战史册。这样,《图文史》就以它所富有的宏大主题、翔实资料和丰厚内容,敬献给了每一个读者。
第三,文字简洁,记述精当。山西抗战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地域上,它包括晋绥、北岳、太行、太岳等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山区抗日根据地,在内容上涉猎国共两党、两军,中共党、政、军、民各个系统,以及军事斗争和政治、经济、武装、文化等诸方面的建设事业。这样庞大的体系,如此广博的内容,全部囊括在仅仅20万言之中,实在称得上是文字简洁了。我们知道,《图文史》的编著者张国祥是中共党史专家,更是山西抗战史专家,他曾著有《山西抗日战争史》(两卷本)和《山西抗战史纲》两书,前者84万言,后者41万字,《图文史》正是在此基础上浓缩出来的,从84万到41万,最后再到20万,的确不易啊,由此可见,编著者对山西抗战史的谙熟程度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正由于《图文史》文词简洁,所以其记述就来得十分精当,无论叙事,还是评述,均通过斟酌损益,达到了妙笔生辉而富有哲理的境界。就以全书的五章题目论,从“打虎拒狼的严酷斗争”,到“艰难旅程的奋力拼搏”,再到“夺取胜利的最后决战”,既精当地概括了山西抗战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又深刻地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个性特征、斗争目标和战略意义。
第四、从实求真,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记述与研究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本质特征和独有风格。在这方面,《图文史》可谓一个范例。这里仅举两端,以示说明。一是关于林彪。林彪最终走到历史的反面,但在抗战爆发后,他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同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并且同副师长聂荣臻一道指挥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八路军出征抗战后首战告捷的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挫灭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图文史》尊重历史,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客观地记述和表现了林彪率部出征山西抗日前线和指挥平型关战役的真实情景。二是关于国民党将领。《图文史》严格遵循和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对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将领,凡是该写的都写到了。尤其是对那些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先烈,诸如姜玉贞、郝梦龄、刘家麒、唐淮源、寸性奇、武士敏等将领,和八路军献身的将领一起,同样用图文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民族英雄给予了高度赞颂。仅此两端,就使人对《图文史》不能不倍加称道和信服了。
第五,独特见地,一家之言。在一个时期中,人们都在讲“太行精神”,可以说是形成了“太行精神热”,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太行精神究竟孕育于何地,仅仅是在太行山区,还是三晋大地?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从学术界到社会上并未达成共识,而《图文史》则在其《太行精神永放光芒》的前言中,即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观点。首先,将太行精神的孕育地定位在山西。当年,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将八路军三个师分散布署于恒山、吕梁山、管涔山和太行山,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特别是以太行山为前进阵地,陕甘宁边区就有了屏障,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战略就能顺利地展开。于是“决策赖延安,太行天下脊”,太行区即成为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据以实践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伟大战略部署,领导和指挥华北抗战的“神经中枢”。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在抗日烽火燃烧的以太行区为中心的三晋大地上,便熔铸出了勃勃生机和充满活力的具有中华民族性格特点的太行精神。其次,认为太行精神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而其中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是:“为国家独立,求民族解放,谋人类和平,赴汤蹈火,流血牺牲,在所不惜;灭入侵敌寇,打伪贼内奸,斗摩擦顽匪,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无私奉献。”再次,指出太行精神发扬光大,从山西出发很快又遍布华北大地。并且对太行精神所产生的巨大物质力量,从八路军三师健儿英勇杀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两个层面,作了深入而动人心弦的阐明。对于太行精神这样来定位,这样来把握,显然是确当的、中肯的,不能不堪称是一家之言!
(责编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