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艺术主要的职责之一,不是再现世界,而是通过对世界的再现,使我们以特定的态度和特殊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为什么两件物品外观一致,其一为艺术品,其二为非艺术品?我们应当理解,我们划分艺术与非艺术品的界限的标准,受到作品中某种有感染力的属性的影响,这种属性是艺术家创造的。因此,艺术中最有趣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是艺术家天然具有的让我们看到他看世界的方式的能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世界(就好像绘画是一扇窗),而且是藝术家给出的世界。
  【关键词】:艺术;非艺术品;风格;艺术家
  为什么两件物品外观一致,其一为艺术品,其二为非艺术品?我们应当理解,我们划分艺术与非艺术品的界限的标准,受到作品中某种有感染力的属性的影响,毫无疑问这是艺术家表达出来的,也是艺术家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艺术家以自己的风格再现世界。我想说,我们在欣赏或者购买一件喜欢的商品时,都应该意识到,我们的选择是受到藏在作品内在的属性的吸引。即作品的气质——风格。举个例子,假设国产车和进口车的性能一样,为什么大多数人,情愿选择一款进口车而不愿意选择国产车?这里买的标准就不再是真正的性能好坏,而是由品牌效应影响。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
  就拿红色这一简单属性来说,如果我们就“红色的”这一谓词的通常意义去理解红色,我们便无法找到一种东西可以替代我们对红色的直接经验。无论我们采用多么冗长的描述,也都无法使之等价于这种原初的经验。如同存在着经验论所赞美的原始属性,对于艺术品来说,也存在着不可还原的、独一无二的品质。
  在阿瑟·丹托详细论述的三个概念中,修辞概念侧重再现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风格再现侧重再现品和制造再现品的人之间的关系,以上两种观念中,正如在表现概念中——再现品的属性并不渗透到内容中。这些属性可称之为风格,正是靠它们,艺术家不仅再现世界,而且还表现了自己,将自己置入和再现内容的关系中表现自己。
  那么为什么两件物品外观一致,其一为艺术品,其二为非艺术品?我们展开假设,归更到底,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基本的方式产生的,后者是以“知识或技艺”为中介而产生的。
  即艺术品凝聚着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的属性,一种感觉的描述,即风格,“风格即其人”,只有直接天然地表现出来的再现品特征才能成为一种风格。我们被感染到的,正是艺术中散发出来的“人”的魅力。
  因此,艺术中最有趣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是艺术家天然具有的让我们看到他看世界的方式的能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世界(就好像绘画是一扇窗),而且是艺术家给出的世界。
  那么为什么一些明显不符合正常审美的作品会被认为是艺术?
  首先,艺术的进程,就是不断地颠覆之前人们的审美观。至今看文艺复兴时期画的女神美极了,不可超越了。那的确是美,而且蕴含着和谐,节制,神韵,甚至灵魂。可是之后呢,人们的审美还能走到哪里去呢?于是后来,现代主义生长起来,由毕加索发扬光大。艺术从此想找到自己各自的意义,保持各类艺术的纯粹性。绘画不要雕塑的空间感,不要人体的和谐,只要它最本质,最纯粹的特征,那就是平面。
  就这样,艺术在净化后,完成了自我实现。
  而艺术如何重新找到出路呢?当丹托所构想的“红方块实验”中的红方块艺术品和红方块桌布一模一样,当艺术变成了不让人思考意义的躯壳,这是不能承受的艺术之轻吗?
  丹托实际上隐微的提出了一个悖论:像《泉》这样的艺术品无疑是最令大众感到震惊甚至愤慨的,而另一方面也恰恰是这些大众无法理解的东西造成了评介等级的失衡。大众因为自身的无法理解而获得了权力。这也许是丹托最为隐在的批判命题。
  丹托在这种似乎故意模糊的笔调中无外乎暗示了一个事实:究竟何为艺术品在于谁有资格来命名艺术,艺术品与这种资格有着天然的响应,这是一种“鉴别能力”。这一暗示在他对古德曼的大量引述中也可见一斑。沃霍尔能够比包装盒的原制造者更接近艺术,在于她提供了一种艺术的诠释方式,并引导了一些伟大的概念直观,这种直观恰恰就存在与原始的质料选择中,但是就质料的原始制造者来说,他缺乏的是一种艺术的说示能力。沃霍尔强制观众直观到了一些幽灵般的概念:复制、物质的极大丰富、寻常物的降维展开,而这些表现方式又恰恰具有深厚的审美理论积淀:复制在消散光晕的同时,也必然形成一种数量的崇高感,所以就本雅明来说,光晕的消失也许不在复制,而在分散。而沃霍尔则在澄明这种模糊的批判。
  我们把这称为艺术,但是对于那些同样对时代概念说示无能的人群来说则不然。实际上虽然模仿论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艺术真正的元理论,但是将其最为判断标准的固执倒是在大众审美中更为普遍。这是丹托在本书中的另一个暗示: J总是表示对艺术的不信服,为什么它的红布就不能成为一件后现代艺术品呢?事實上艺术并没有因为更容易的模仿而趋向终结,反倒是艺术在不断的抽象并终结形式。正如沃尔夫林所言,不是价值的判断,而是风格的分类,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的分野根本上在于平面与纵深的不同观识范式,无论是伦勃朗之光,还是鲁本斯的夸张的透视,作为艺术最根本的范式,他们为人类保留的真正的审美基础远远要重要于绘画的技法,否则艺术将永远只属于掌握实际绘画技法的匠人,这才是艺术真正的终结。就波洛克来说,他的成功在于在平面上展现了巴洛克式的纵深感,更不要说培根“肉的巴洛克”中将巴洛克的纵深赋予了肉体的张力,而这一选择就是如此的贴切,必然的引导出有价值的陈述。
  因此,要如何回答丹托的问题?丹托可能有意无意之间用了一个反语:为什么一定是寻常物嬗变为艺术品么?当杜尚的小便池第一次以光洁的曲线和难以置信的圆滑感以艺术品的身份出现时,它没有被立刻否定,因为无疑它是美的。它是一个“有意味的形式”因为它身上凝聚了几乎所有现代性的张力:批量的工业制成品与古典的线性冲动,洁白光洁与实际用途的污秽。这样一个工业制成品,最初应该是以艺术品的形象出现的。究竟是谁平庸了艺术品,又对其返回艺术品之列的举动身为不满呢?究竟是谁无力说示一种意味的形式而有粗暴的将其引向权力范畴呢?
  参考文献:
  [1]【美】阿瑟.C.丹托(ArthurC.Danto).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1.
其他文献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摘要】:随着我国设计领域的拓展,服装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多彩。解构主义因其具有的时尚、前卫、独特的风格,十分适宜于服装艺术的表达。本文针对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价值、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解构主义;应用;内涵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服装设计领域中涌现了对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潮。事实上,解构主义不但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1000)  【摘要】:彝族女版画家阿鸽,艺术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阿鸽从大凉山走出来,用她手中的画笔画出那里的山山水水,反映凉山彝族人民的新生活。她创作过非常多优秀的作品。作为版画界的一个象征符号,从她的版画中的风格分析,她从一个写实的风格转变成写意、意象、抽象的结果,这既是一种审美的探索过程,也记录着阿鸽不断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阿鸽版画;阿鸽风格;作品赏析
期刊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近年来,网络历史架空小说(以下简称架空小说)创作人员众多,作品数量庞大,在网络上拥有超高的人气,构成了创作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力军。优秀的架空小说被出版、翻拍,影响力由网络进入现实,“架空”文化盛极一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各种评论褒贬不一。本文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入手,试分析近年来架空小说的狂欢化特点以及此类小说翻拍影视作品火热现
期刊
(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摘要】:《莎乐美》是王尔德在成功塑造了道连格雷这个鲜明的唯美主义代表的角色后,用女性的角色再次阐释了唯美主义。同时,在19世纪末妇女解放的大浪潮影响下,莎乐美的角色不仅符合唯美主义审美,并且着重描述了她的成长和觉醒。同时剧中,莎乐美和月亮这一意象结合,呈现出了女性的多面性。  【关键词】:王尔德;莎乐美;唯美主义;意象  王尔德本人是同性恋,
期刊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鮑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看似偏离诺贝尔文学奖的传统形式,但就其作品内涵而言实则是使之得到了延续。本文是基于此现象所引发的探讨,通过分析鲍勃·迪伦对美国歌曲传统的创新,以及对诺贝尔文学奖精神的传承,剖析了以解構主义为特征的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展现了鲍勃·迪伦作品中对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思考。本文旨在对鲍勃·迪伦的作品以及
期刊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 100068)  【摘要】:在当代戏剧演出中,舞台自制机械越来越被创作者认同,但是在戏剧演出中,我们所创造的舞台空间和舞台分为是应该充分体现和深化戏剧创作的意念,提升戏剧的艺术性。否则再豪华,精密的自制机械都是空中楼阁。  【关键词】:自制机械;舞台机械与演出;特点  一、当代剧场中的舞台机械  1、舞台升降设备(升降台、升降指挥台)  在剧场实际使用中,升降台有三种
期刊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动画又叫美术片,发生于电影,但又独居艺术特色,纵观现在的院线动画几乎都是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的天下,但是我国的民族动画也曾经在世界上有过傲人的成就,如上世纪60年代的动画短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就曾斩获威尼斯国际动画节大奖,现在中国动画大都不如从前,喜洋洋灰太狼、熊大熊二等低幼粗糙的影片充斥着电视屏幕,而大荧幕动画在近两年又兴起一股炒作
期刊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绣荷包》是我国汉族地区流行最為广泛的小调之一,其版本有几百种之多,不同地区《绣荷包》在调式、曲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有不同特色。本文将以山西、江苏、黑龙江、云南等地的《绣荷包》民歌为例来分析《绣荷包》的地域性艺术特征。  【关键词】:《绣荷包》;调式;体裁;风格特征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够真切反映人民群众思想生活的艺术
期刊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山西侯马金代董明墓和65H4M102墓出土了两组砖雕形象,但均无任何题名,不能辨认。考古学家杨富斗先生根据砖雕上的人物形象和所执之物与明代《东游记》中的八仙描述进行对应,初步确定为八仙形象,但其在《金墓砖雕丛探》中对张果老手中的法器没有下定论,认为65H4M102墓“双手持物做折叠状,形似张果老的变形器——纸驴”,董明墓“左手持物,形似渔
期刊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摘要】:民间工艺品是最具民族性、群众性、地域性的文化形态和艺术形式,近年来,民间工艺品创作在传承中继承、在继承中弘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在胶东地区也不乏民间艺术发展缓慢,出现瓶颈的发展状况,为此本文以探究胶东民间艺术行销策略为切入点,探索民间艺术产业与市场相对接的创新发展策略,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理论支持。  【關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