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啥以“匹”来计量?

来源 :七彩语文·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奇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你看,课堂上这几位同学总是有许多问题,我们就“采摘”一个,也许能解开你的疑问——
  
   有学生问:“匹”字本是用作纺织物的量词,如“一匹白绢”,怎么却用到马身上来了呢?
   我们还是来看看典故上是怎么说的吧!
   有一次,孔子和颜回一起去旅行,登上了当时鲁国境内的泰山。师生二人向东南方向眺望。孔子问颜回:“你有没有看见苏州的阊门?”阊门是苏州城的西门。颜回看了一会说:“看到了!我看到了!”孔子又问:“阊门外有什么东西?”颜回答道:“门外有一匹练,练的前面有一束生蓝。“练是一种白色的熟绢,生蓝则是马吃的草料。孔子哈哈笑道:“那不是一匹练,那是一匹白马在吃草呢!”孔子又问:“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匹来计量马吗?”颜回摇摇头。孔子解释说:“在阳光下,马的影子有四丈长,四丈为一匹,于是就用‘匹’来计量了。”
   用“匹”计量马,正是起源于孔子所处的那个春秋时期。诸侯之间馈赠礼物,通常用“乘马”和“束帛”作礼品。“乘马”是四匹马,“束帛”是因为一束是五匹帛,帛的计量单位是一匹四丈,正好跟乘马四匹的数量相匹配,于是就用“匹”来计量马了。
  
   在语文学习中,你会遇到什么问题?登录www.qcyw.cn或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我们可以帮你释疑解惑。
   (制作建议:活泼版式)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要求初中生三年共要阅读12部必读名著和24部自主阅读推荐名著。自统编教材实施以来,对于12部必读名著,已經有相应的典型课型指导。而自主阅读推荐名著也是体现教材“1+X”思想的重要内容。如何读?如何了解学生读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引导他们读得更深入更透彻呢?  借助驱动性任务,将阅读置于具体的学习探究任务情境之中,通过设计具有“真问题”的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再辅以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走向
期刊
一、利用高考试题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  1.材料现成,更有利于就地取材  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是一个丰富而庞大的阅读材料库,蕴含大量的阅读文本,包括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涵盖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各种文体,融汇古今,贯通中外。这些现成的阅读文本资源,不仅便于就地取材组合成群,而且文质兼美,时代感强,能较好地保证阅读文本的数量和质量。  2.篇幅较短且字数大致相等,更有利于组织阅读  高考阅读文本为适应
期刊
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整合,能体会到不同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言语经验。此外,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促进了自身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则渗透在每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每一本书都有其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深入阅读的过程即是对文化的思考、认知
期刊
在大家的心目中,一定觉得恐龙是异常凶猛的高大动物。确实,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前的恐龙,曾是地球上叱咤风云的霸主。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嗜肉成性的霸王龙了吧?它可是食肉恐龙的代表。关于恐龙的灭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但仍是一个未解的谜题。    影片简介    今天呢,我不是来介绍恐龙有多么凶残暴力的,而是要向大家介绍一部人类与恐龙和平共处的电影《驯龙高手》,让大家了解恐龙可爱、善良的一面。  男主角赫
期刊
“无痕语文”,主张智慧艺术地隐匿消融教学目标,避免“目的颤抖”,采用春风化雨、自然和谐的教学方式,于潜移默化中培智育人,提升学生的语文和道德素养。  1.选择“切合”的教学内容育德  “文本传达着作者的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风尚,兼具语言表达的典范意义。可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这种多元综合的学习材料的学科知识往往不够具体明晰,很难一下子就确定什么是合适的教学内容。文本是具
期刊
一、学生写作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  1.严格控制,没有自由  考场作文采用命题的形式,这种写作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下完成,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变成一种必须应付的差事。  2.只看形式,忽略内容  以范文阅读和机械模仿为主要特征,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内容空洞,结构生硬,表达平淡。平时由于课程紧张,教师实际的作文教学并不多。所以学生获得作文提升的路径就显得非常单一,更多的借助于优秀范文,在下笔前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两个重点:目的和对象。所谓“目的”,就是根据症结,进行劝解、疏导、警示、说理,解决情感的纠结和思想的困惑;所谓“对象”,就是面对“具体事件”,写给特定的“读者”,写作者有“限定”的身份。  一、明确“目的”  要想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必须明确“目的”。具体体现在:1.要从材料中审读出对立的矛盾或者问题的症结;2.依据对立的矛盾或症结,进行权衡、比较;3.选择主要矛盾,进行思考;
期刊
一、整体诵读,再现画面意蕴  《答谢中书书》一文,四字成句,句式匀称,更有对偶之妙,读来音韵和谐,余音袅袅。这是适合学生诵读体味的名篇佳作。文章开篇用了两个四字句,一下子把山水之美铺陈在读者眼前,讓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天地间,纵览古今山水,击节赞赏,反复吟唱,突出一个“美”字。第二部分展开细致描摹,状形绘色,动静相宜,突出“仙都”一词。第三部分,抒发感慨,表达对如此天下奇景少有人迹的遗憾,以及与谢灵
期刊
本文以《背影》一课为例,略谈比较阅读方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给学生引进的三则材料,都是写父母送孩子远行时的一幕。第一则出自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自传《一生的故事》第一部《遥远的岁月》,叙事娓娓道来,文笔清纯而富于诗意;第二则出自范晔译本《百年孤独》第十六章,奥雷里亚诺第二和费尔南达夫妇送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去布鲁塞尔求学时送别的一幕,细腻而感人;第三则出自高尔泰自传散文《跨越地平线》(节选
期刊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文学作品是伴着生命的感发而孕育发生的,所冀望的是传递出一种感发的力量。但在赏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削减了对作品中感发生命的直接传述和发挥,因而再读《故都的秋》,我想从体悟作品的感发力量入手,由心及物、由物及心,经由感发而一同进入作者北国之秋那种清、静、悲凉的意境中。  那是怎样的一种“清”“静”?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