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小猫钓鱼》一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能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对0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把0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0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基本没有接触过。通过对0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个数所表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2)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发展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观察画面,感知0的三种含义
(1)感知第一种含义。教师抛出问题:“第四只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应该写几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O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什么也没有。(2)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在这一环节出示实物和课件,找出“0”,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说“0”的含义,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从而明确“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3、学习写“0”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然后学生书空,最后练习书写,再展示优秀的作业,让学生评价。在这一环节中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5、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道数学题留给我们的思考
张晓娥
G·波利亚说:“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在于弄清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也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但我们有些学生解完题后,就以为大功告成,不再进行思考,这样解题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B,与y轴相交于点C,且C(0,一3),B0=CO。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写出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
(3)求方程x2 (4)当y>O时,求x的取值范围。
(5)请说出y随x的变化情况。
(6)求出抛物线上点P(4,5)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
(7)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值。
(8)若抛物线的顶点为M,试求AM的长。
(9)若点Q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Q,使得s△QAB=4,若存在,试求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CAN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试求出N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通过解本例题,把有关抛物线的考查要点连成片、串成线,形成基本的认知结构,从而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知识体系,进而有了明晰的解题思路,避免在做题时头晕目眩,无从下手。总结归纳出解决抛物线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即:求表达式,获取信息,知坐标代入求值,体现了代入的数学方法,进而运用转化思想,变成解方程(或组)即可求解;求对称轴和最值,方法有二——配方法和公式法;求方程解,建立抛物线与方程的联系:求范围,与不等式紧相连:讨论增减性,观察图象巧得解;求线段找条件,坐标线段紧相连,勾股定理最常见;根据对称性,解题也不难;求面积找条件,以不变应万变,分情况讨论方法永不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妙借对称把图作,解题方法牢记心间。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先生说:“数学的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随时随地的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对学生进行如上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的训练,并及时总结归纳,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大力提倡减负、提高素质的今天,有利于学生走出题海的困扰,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正确的思维轨道,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能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对0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把0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0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基本没有接触过。通过对0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个数所表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2)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发展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观察画面,感知0的三种含义
(1)感知第一种含义。教师抛出问题:“第四只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应该写几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O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什么也没有。(2)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在这一环节出示实物和课件,找出“0”,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说“0”的含义,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从而明确“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3、学习写“0”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然后学生书空,最后练习书写,再展示优秀的作业,让学生评价。在这一环节中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5、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道数学题留给我们的思考
张晓娥
G·波利亚说:“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在于弄清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也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但我们有些学生解完题后,就以为大功告成,不再进行思考,这样解题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B,与y轴相交于点C,且C(0,一3),B0=CO。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写出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
(3)求方程x2 (4)当y>O时,求x的取值范围。
(5)请说出y随x的变化情况。
(6)求出抛物线上点P(4,5)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
(7)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值。
(8)若抛物线的顶点为M,试求AM的长。
(9)若点Q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Q,使得s△QAB=4,若存在,试求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CAN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试求出N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通过解本例题,把有关抛物线的考查要点连成片、串成线,形成基本的认知结构,从而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知识体系,进而有了明晰的解题思路,避免在做题时头晕目眩,无从下手。总结归纳出解决抛物线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即:求表达式,获取信息,知坐标代入求值,体现了代入的数学方法,进而运用转化思想,变成解方程(或组)即可求解;求对称轴和最值,方法有二——配方法和公式法;求方程解,建立抛物线与方程的联系:求范围,与不等式紧相连:讨论增减性,观察图象巧得解;求线段找条件,坐标线段紧相连,勾股定理最常见;根据对称性,解题也不难;求面积找条件,以不变应万变,分情况讨论方法永不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妙借对称把图作,解题方法牢记心间。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先生说:“数学的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随时随地的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对学生进行如上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的训练,并及时总结归纳,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大力提倡减负、提高素质的今天,有利于学生走出题海的困扰,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正确的思维轨道,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