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变,大收获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以来课堂常见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此种方式也有一些问题,笔者对以往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做了些微改变,在古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小组竞赛式”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文章就“小组竞赛式”学习具体教学流程做了详细说明,并谈到注意事项,分析了这种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效,同时也对此教学方式做了反思。
  关键词:小组竞赛式学习 古文教学 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高效的课堂模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在公开课或者示范课的课堂上,几乎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身影。不过这“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模式就是具体化为几人小组的讨论,课堂往往很热闹,课堂看着也是充满了活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教师着眼于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小组活动成了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很多学生也只是盲目跟风,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高,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的探究,获取的效果其实并不明显。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有损教学实效。时下也有某些学校采取的圆桌式教学模式,美其名曰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家长们的一致反对,可见其作用。
  那“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否就渐渐式微了呢?是否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主要作用呢?在笔者最近两年的教学中,随着深入的学习与理念的更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课堂得到了学生的喜欢,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笔者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运用在古文教学中。以往的古文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得多,孩子们记得多,课堂总是很沉闷,孩子们一学到古文单元就唉声叹气,总说古文单元没有意思,而且古文单元往往要求背诵,更是让孩子们不喜欢。如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想到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特点,故推出了“小组竞赛式”学习,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此教学模式开展以来,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古文的教学实效看来也是非常不错。笔者教学的两个班级,在语文考察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古文方面的掌握更是可圈可点。
  “小组竞赛式”学习究竟如何展开?以下是笔者的做法:
  首先确定好小组成员,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我并没有特别安排4—6人这样的少人数小组,而是以座位分组为自然组别单位。这样全班60人自然分为四个大组,每组人员有15人。这是利用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有效分组,省去了语文课堂再花时间去分组,也避免了因重新分组而可能出现的由于个性不同等原因造成的矛盾。因此,一个学期下来,不管学生们座位如何变动调整,一个大组的人员基本是不动的,男女生比例也非常恰当,学习能力不同者也能做到基本平均分布在自然小组中。
  其次,确定好竞赛机制。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古文的每一个环节都进入到打分评定。这些环节包括作业(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上课回答问题(被动回答与主动回答),课上纪律表现。裁判评定由笔者执行。每一组的每一个环节的分数都是当场打出,公布在黑板上。一节课下来,累计好的总分由课代表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之前由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上前一天的分数,继续再打当天分数并做好记录。分值的确定根据学生表现不同或者任务难易程度而定,有加分也有减分,基本分常常以1分为单位,有时因任务难,学生表现佳而定10分的基准分。在打分的环节上务必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确定好奖励机制。“小组竞赛式活动”最初给孩子们定好的奖励是分数累计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某一项作业的免写,其他小组以分数高低有相应的作业减免。但随着活动的展开。对孩子最好的奖励或者说促动孩子们继续进行这项活动的,不仅仅就是简单的作业减免了,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从学习中获得的充实感与成就感、课堂上发言获得掌声的荣誉感。因此,奖励以小组为单位的同时,我对个人加分设立个人的积分榜单。
  “小组竞赛式学习”具体的上课流程。以古文教学的第一课时,笔者大概采用了这样一些环节:
  第一环节:你争我抢。我能行!这一环节其实是对课文的有关文学常识的介绍。以往古文课对作者与相关背景的介绍,往往是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进行的。现在换成抢答题,由学生来介绍,且还要争抢才有机会回答,大大改变了原来学生听听而已的状况。学生为了能抢答题目,之前会查找资料,对作者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储备,介绍相对详尽。若是课前并未进行相关预习,每个小组总有那些阅读量多、积累多的孩子赶紧站起来给大家介绍。这样,在孩子们争抢回答之后,原先那些远离我们的历史人物,还有那些名胜古迹,以及相关历史故事,就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也让同学们很快走进了课文。
  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争抢的过程,一定是有序的,不然开始就会乱了,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是效率会低下。这有赖于教学者的课堂掌控力。当然,在累分奖励规则中,可以做出说明,谁要不按指令进行,不听从老师安排,就要受到扣分的处罚。在抢答过程中,可以多几轮,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孩子机会,也让孩子之前的学习有展示的机会,并巩固了他自己的所学。
  第二环节:“指定人员,指定项目”。古文往往会在读书上有要求,经典名篇也常常要求背诵。所以,课堂上能多读几遍,对培养语感以及背诵都有益。因此,我设定的“指定项目”是读书,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漏字、不重复。这是全员参与的环节,任意指定每组的人员。考虑到这是一个基本功的技能比拼,所以我常常挑每一组那些基础相对薄弱,平时一般不会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来参与。但往往由于時间的关系。整篇文章的朗读有四个小组分别进行显得不可行。所以,一般可以只要求读课文的某一段落,为避免重复,也为小组竞争相对公平,每一组读的内容尽量不同,并且只有轮到哪组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读哪一段。其他不参加读书的同学,要求认真听读。要求记录朗读者的读书情况。读书环节结束,由听读者指出朗读者的错误并纠正。   一般来说,这个环节的开展,被指名朗读的同学会很认真,因为这样的活动开展过几次之后,那些平时基础薄弱、基本不发言的同学也了解了教学者的意图,在每次课前也会加大对文章的朗读,争取被“指定对象”的时候,自己能有一个好的表现,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听读的同学也会很认真,因为他们做出的点评与指出的错误直接影响朗读者小组的得分。在积分规则中,读错每一个地方,或者读的卡壳严重,都会扣掉朗读者该组的得分。如果读得非常出色,个人会得到加分。这对平日不主动的学生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鼓励。在学生认真朗读与听读的同时,教学者也要做到积极参与,在学生点纠错后进行相应点评并强调这些易错的地方,在书上一一找到并做好着重标示。一开始进行此类活动时,也可以由教学者进行示范。
  第三环节:“自选人员,自选项目”。这个环节是由每一组推选一位同学,自己选定课文的某一段落,读出最佳水准。一般小组同学会稍稍商量一下,有时候每组可选人员比较多,他们要权衡一下再出选手。选手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读的好的内容来展示。当然,小组之间朗读的内容可以相同。听读同学同样要求认真。在朗读者读完之后,每一组派出点评者点评其他三组的朗读情况,并打分。
  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每组总有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要避免在每堂课上总是这几个同学来参与这个环节,要及时发现和鼓励更多的同学来展示。教师在同学点评之后要快速简单总结朗读情况,让朗读成为大家喜欢的一个项目。
  第四个环节:我为个人拼,我为小组争。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挑战,经典名篇古文往往有背诵的要求。所以这个环节在新课第一课进行是有难度的。但是,正因为是小组比拼、竞赛,每一组总有要强的孩子来完成这样的挑战。而且随着“小组竞赛式学习”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加入到这个挑战中。每一组总是不止一位选手参加比拼,由于时间的关系,先确保每组一位同学参加这项竞赛。内容的选择,以古文小节为单位,背多少算多少。
  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背诵的孩子由于比赛而紧张。由于强记而非理解性记忆,会有停顿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有规定。而其他听众,作为参赛的每一位小组成员,要求做到对本组同学背诵不提示,对其他小组同学不干扰。规定的时间只能在心里默数,以全班同学一起发出的结束提示声为准,参与背诵的同学结束挑战。对那些没有时间参与挑战的学生,也一定要给予肯定。我的做法是首先肯定这些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先给这些同学个人积分,然后给他们所属的小组加分。对那些参与了背诵的同学来说,加的分值比未背诵而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同学稍高,而给小组的分值,则根据每组选手的不同而加分不同。
  一般古文教学的第一课时由这四个环节进行,这样一堂课内容非常充实,课堂的氛围也极好。在这课堂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有鲜活的课外知识,还有课内基本功的训练,也有个人能力的展示,当然收获的还常常有阵阵的掌声与笑声。每一环节都对孩子们有益,第一环节的抢答,培养了孩子们对于课外知识的自动搜索与存储习惯:第二环节的指定项目,培养了孩子们成为学习主人翁的意识;第三个环节的自选项目,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第四个环节,培养了孩子们的挑战意识。这整堂课,对孩子们的专注力培养特别有效,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孩子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读,自己翻看文本,这样他们才能参与到每一个环节。整堂课也培养了孩子们集体合作的意识,挑选选手,及时补充小组成员发言内容。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为小组的荣誉而积极努力学习。
  本文只列举了古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具体上课环节,但在我的古文教学中,常用模式就是这种“小组竞赛式”学习,这样的课堂受到了学生的喜欢。课堂教学效果如果用考试成绩衡量,也是相当不错的。这样的课堂模式,更大的收获也许就在于培养了孩子对于古文的喜欢、对于语文的喜欢,更在于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团隊精神的培养,在于良好学风的建设。在课堂上,孩子们无一不是参与课堂的,认真听,认真记;课堂之外,他们互相提醒,互相检查,对于本组薄弱的同学,小组成员自发的帮助他,或者纠正其作业的错误,或者检查口头背书作业(有些内容的作业也纳入到了我们小组积分中去)。课堂上,他们真诚为发言精彩或者完成作业优秀的同学叫好、鼓掌。这些叫好与鼓掌极大的促进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也促使了更多的孩子加入到能够表现自己,能够为集体加分的行列中去。
  《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以为“小组竞赛式学习”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这其实只是对以往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做了些小小改变。但确实是让课堂生发了无穷的活力,让课堂大放异彩。笔者以为,在古文教学方面,不妨可以采用此种方式尝试一下。这样的小改变,将传统课堂教学中孤立的、个体化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这样的小组竞赛式学习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每个人都生动活泼的参与到了课堂活动。
  最后,笔者对小组竞赛式学习也做了一些反思,以下这些想法跟大家交流:
  第一,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竞赛式学习,我能够当好他们竞赛的裁判,主持他们成功的进行比拼,并且能够把教学重点落实下去,离不开长久建立起来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他们信任我,才能够认可我给他们评定的分数,把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进行下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第二,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学者去激发。竞赛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语文的课堂中来,这就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水平设计教学环节,要注意教学的不同梯度,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他自己的水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必然得到认可,自信心自然得到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也愈发浓厚。这更需要我们教学者想出更好更多的教学方法。
  第三,学习的过程也是团队精神培养的好时机。这种小组竞赛式学习,让每一组的同学齐心协力,为每一位同学的出色表现鼓掌,为一时失误者鼓励。尤其是最后背书的那个环节,笔者的学生私下都说,这是“荣誉之战”,他们愿意为了一个团队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与辛苦。确实如此,平时几乎不发言的同学,性格比较内敛的同学,都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用功,提前刻苦背书。
  教师只要用心用情,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需要,教学会形成良好的氛围,教学的效果会很好。让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多做一些这样的小改变,相信我们都有大收获。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亲历性、主体性特点。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看到、接触到、感觉到地理呢?文章提出化抽象为具体、诗歌等形象比拟、实物展示、地理实验模拟、动手模拟操作、活动参与、动手绘图、实时记录与观察、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体验性。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可体验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体验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一、体验式地理课堂教学
摘 要: 对M大学的奖助学金制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指出资助体系中存在的“贫困生数量多、资金投入不够,资助力度不够”、“资助对象的评判有难度,资助工作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社会资助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M大学奖助学金制度 调查研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招生增幅超过40%,2000年和2001年招生增幅分别超过30%和20%。
摘要: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为团员青年“圆梦”的实践分析,提出了“夯实团建基础,创新活动载体,突出科技创新,助力成长成才”的工作思路,为团员青年“圆梦”创造条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科技创新 圆梦 育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代青年的追求和梦想更丰富多彩,需求和利益更广泛具体,成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青团只有竭诚服务青年、切实维护青少
摘 要:二十世纪初英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大致分为对峙和对话两种类型,这些形象的产生源于英国文化自身的不同需要, 具有独创性、差异性,体现了异域形象的“异”的多样化特征, 而且 它们对当时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运动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形象,不仅启发我们思考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而且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形象 英国作家作品 二十世纪初 对峙 对话  所谓“异国形象
摘 要: 德育不仅是大学生入校之后的必修科目,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基本道德教育、对异常行为进行干预的一项可行手段。本文结合所在的艺术类高等院校工作,分析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常行为干预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操作中的对策和举措、应当关注的主要方面等问题,力求探寻一条科学化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防止异常行为发生的可行道路。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异常行为 干预 艺术院校 可行性研究  一、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
摘 要: 乡土资源的开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价值观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课导入、太湖流域的位置与自然条件、“鱼米之乡”的来源、水乡城镇的形成、水乡城镇的特色、水乡城镇的发展六个方面,论述塘栖古镇资源在课程《水乡孕育的城镇》中的运用。乡土资源的运用,必须遵循教学的目标性、学生的主体性、运用的适当性等原则。  关键词: 乡土资源 中学课堂 案例探究 教学策略  一、乡土资源
摘 要: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当下,课程已经剥离狭隘的学科体系,不断融进隐性的文化体验和更具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等。当前课程因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实践功效,已然成为推动学校高位发展、优质发展的重要助燃剂。  关键词: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 课程形式 课程评价  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当下,课程已经剥离狭隘的学科体系,不断融合进隐性的文化体验和更具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等。当前课程因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实践功效,已然成
摘 要: 西晋索靖作为隶书向草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大家。当时人皆致力于草书之际,惟他能够继承章草的古朴厚重之意,便于初学者仿摹,因此在当时影响颇广。索靖不仅善于书法,还能对书法字体进行高度总结,提出自己的书法理论观点。  关键词: 索靖 章草 特点 书法理论  索靖(公元239—303年),生于西晋时期,《晋书·索靖传》载:“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1]记载十分简短,而唐张
摘 要: 电视剧《青恋》深度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展望新时代下的新主题,讲述浙江乡村的故事,展现真实农村的人际社会,建构真实农村新景象,描绘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奋斗历程,将青年梦、乡村梦和中国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关键词: 《青恋》 新主题 乡村 青年梦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这天,一部集农村、青年创业、环保、轻喜剧等元素于一体的现代青年励志农村题材创业剧《青恋》在
摘 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各大陆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经济发展步入全球化进程。随着几次科技革命的展开,人们日益打破时空限制,“地球村”悄然进入人们的眼帘。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技术,让全球交往成为可能。但是,技术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 技术 《全球通史》 福与祸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