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幼儿年龄比较小,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只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较快地发展。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它的实质是指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获得发展。
那么如何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理解数概念,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呢?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1.游戏选择与设计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规程》提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形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规则不要过于复杂,而且情节应是幼儿所能理解的。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小班和中班的数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大班可适当减少,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例如:我在组织中班认识5以内的教学活动时,我以“送数字宝宝回家”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5间房子上的花朵的数量,提高他们计数的能力。美丽的花儿是小朋友熟悉并非常喜爱的事物,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轻松获得了数学知识。
2.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源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数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实施教育的契机。如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引导幼儿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的数序规律。我们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选择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展开教育活动。
3.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注重各领域的有效整合。
数学游戏的设计还应注重各领域的有效整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它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个好的数学游戏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性,还要有趣、好玩,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愉悦入门,在主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数学经验的自我建构。
4.为数学游戏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因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带动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情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无论大班、中班还是小班,所有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把故事和数学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增强数学游戏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游戏活动中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和发挥,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获得主动发展。
二、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
1.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各种主题的游戏都可以渗透数学知识。在角色游戏中充满丰富的数学教育的契机,在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以及游戏环节的推进等,都可以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角色游戏能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如:我在“水果超市”的游戏中,引导“售货员”给各种水果标上价格,“顾客”按价格的高低来选择“商品”。这一游戏活动真实有趣,不但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而且使幼儿从内心自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在结构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由此可见,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才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要把数学活动和结构游戏相整合,在结构游戏中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和数学概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们在进行“美丽的城堡”建构游戏时,引导幼儿在游戏前先仔细观察城堡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然后幼儿自主选择所需材料,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美丽的城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他们:这些作品由哪些形状的积木组成的,它们有哪些不同的颜色,有多少块积木组成等问题。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的过程中,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各种包括空间、几何图形、数量等数学知识,主动建构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3.在体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数学知识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很广泛,在各年龄段的体育游戏中都可以运用。教师可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在不同的体育游戏中适宜地渗透数学知识,幼儿在玩玩乐乐中锻炼身体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我们结合分类、单数、双数设计了体育游戏“小刺猬背果子”;结合几何图形的认识,设计了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4.在音乐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音乐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可以在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数学内容巧妙、合理地融入到音乐游戏中,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们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给幼儿带上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的胸饰,在音乐中边唱边跳,寻找和自己数字相同、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幼儿做朋友。在音乐游戏“开火车”中,引导幼儿联想:火车有几节车厢,可以请多少小朋友来坐,请多少男孩、多少女孩......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
总之,游戏能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游戏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游戏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游戏化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个崭新的主动探索的世界。
那么如何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理解数概念,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呢?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1.游戏选择与设计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规程》提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形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规则不要过于复杂,而且情节应是幼儿所能理解的。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小班和中班的数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大班可适当减少,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例如:我在组织中班认识5以内的教学活动时,我以“送数字宝宝回家”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5间房子上的花朵的数量,提高他们计数的能力。美丽的花儿是小朋友熟悉并非常喜爱的事物,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轻松获得了数学知识。
2.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源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数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实施教育的契机。如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引导幼儿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的数序规律。我们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选择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展开教育活动。
3.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注重各领域的有效整合。
数学游戏的设计还应注重各领域的有效整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它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个好的数学游戏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性,还要有趣、好玩,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愉悦入门,在主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数学经验的自我建构。
4.为数学游戏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因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带动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情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无论大班、中班还是小班,所有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把故事和数学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增强数学游戏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游戏活动中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和发挥,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获得主动发展。
二、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
1.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各种主题的游戏都可以渗透数学知识。在角色游戏中充满丰富的数学教育的契机,在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以及游戏环节的推进等,都可以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角色游戏能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如:我在“水果超市”的游戏中,引导“售货员”给各种水果标上价格,“顾客”按价格的高低来选择“商品”。这一游戏活动真实有趣,不但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而且使幼儿从内心自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在结构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由此可见,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才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要把数学活动和结构游戏相整合,在结构游戏中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和数学概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们在进行“美丽的城堡”建构游戏时,引导幼儿在游戏前先仔细观察城堡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然后幼儿自主选择所需材料,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美丽的城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他们:这些作品由哪些形状的积木组成的,它们有哪些不同的颜色,有多少块积木组成等问题。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的过程中,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各种包括空间、几何图形、数量等数学知识,主动建构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3.在体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数学知识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很广泛,在各年龄段的体育游戏中都可以运用。教师可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在不同的体育游戏中适宜地渗透数学知识,幼儿在玩玩乐乐中锻炼身体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我们结合分类、单数、双数设计了体育游戏“小刺猬背果子”;结合几何图形的认识,设计了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4.在音乐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音乐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可以在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数学内容巧妙、合理地融入到音乐游戏中,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们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给幼儿带上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的胸饰,在音乐中边唱边跳,寻找和自己数字相同、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幼儿做朋友。在音乐游戏“开火车”中,引导幼儿联想:火车有几节车厢,可以请多少小朋友来坐,请多少男孩、多少女孩......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
总之,游戏能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游戏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游戏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游戏化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个崭新的主动探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