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家眼中的“同性恋者”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找到我的时候,皱着眉头,故意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我们班有个男生,怎么讲,有点像同性恋者。”我笑了笑,露出很有兴趣的表情。他继续说:“班上的同学都笑他,说他是同性恋者,但他不在乎,说他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像个同性恋者了。他长得又高又帅,但是他没有喜欢的女生,在他这个年龄,应该不正常吧。青春期的孩子应该都有喜欢的异性啊,但是他不关注异性。”我从班主任那里进一步了解到,男孩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母亲再婚后生了一个妹妹,刚满2岁。
  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我们绝不能随便给他定义为同性恋者。即使有极为明显的特征、倾向,也需要成人尽力帮助他回到正常态的性别角色与性取向。因此我约见了他。
  见到本人,的确是一个个子高高、长得好看的男孩子。为了缓和气氛,消除抵触心理,我先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幅自画像。画很快完成了,线条模糊、反复涂改,头部占了很大比例,与躯干的比例不协调,手和脚都画得很小,没有画脖子。从心理学上分析,作画者的心理偏向幼稚,注重头部(后来从谈话中看出他非常注重自己的长相)、自我认识不太清晰、自信心比较弱、受暗示性强。
  交谈前我确实有些担心,因为由单亲母亲养育的男孩,可能由于母亲某些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而导致性别取向错位。比如,从小被母亲当作女孩子来养,穿女孩的衣服、玩女孩的玩具;或者母亲过于强势,弱势的男孩会在生活中扮演一个弱小的角色,一个需要保护的女性化的角色。但是与他交谈,了解其父母对他的影响、教养后,我认为没有明显的导致性倾向错误的因素。妈妈在他的眼里,是一个温和的、独立的、善良的女性。他与母亲形成了稳定安全的亲子关系。4岁以后,父亲在他的生活中几乎可以被忽略,虽然他不抱怨父亲,也不依恋父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父亲的缺席确实导致他的成长缺乏男性榜样。他的男性化特征不是很典型,性格中有女性化的成分,比如温和、顺从、爱笑,这也正是他容易被男生取笑、怀疑、误会的原因。中学生喜欢来些恶作剧,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加点有刺激性的作料,尤其是能够跟“性”这个字眼沾点边的话题。他是一个乐于交友善于交友的人,好人缘加上温和的性格决定他不会因同学的玩笑而生气,甚至觉得“我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成了话题人物、中心人物、舞台上耀眼的主角”(他谈到想当一名歌手),这是青少年尤其向往的。(当我分析这些的时候,他默默地笑一笑)于是,学生议论得更欢更肆无忌惮。说得多了,假话都变成真话了。
  我问到有没有女生喜欢他,他不好意思的哈哈一笑,说:“现在的女孩子都好开放啊,她们会主动表白。”“你拒绝她们了是吗?”“对呀,她们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那你喜欢的类型是怎样的?”“很萌、很可爱、很单纯。”他毫不犹豫的告诉我,他可以清晰地描述他喜欢的女生类型,说出身边这样的女生原型。他对异性真的不关注、没兴趣吗?显然不是。
  我希望他能明白,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不要为自己贴标签,不要被同龄人暗示。如果我们接受某个暗示,我们就会不停地寻找证据,会自我求证,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真的就是那样的。就像很多人的疾病完全是被自己“构建”出来的,总觉得自己有某某病,天天想着不对劲,就真的生了这个病。
  我还和他谈到:“同学与老师家长最大的区别是,同学这样说你的时候,完全是为了找些刺激,找点乐子,他们不需要为你负责。但是作为成年人,老师家长会有些担心的,我们要保护你的成长。”他好像突然领悟到什么,可能认识到这样的事情并不好玩。我引导他认识到如果他真的走向边缘化,成为同性恋者,对自己的伤害、对母亲的伤害以及他未来需要承担的压力都很大。这些完全是一个14岁的孩子没有深思熟虑过的,他甚至还觉得同性恋是很时尚很潮的东西,是彰显个性的好方式。我建议班主任今后淡化对他的消极暗示,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暗示,用鼓励与赞扬的方式强化他的男性化特征,帮助他发现内在个性美。
  半个月后,他又找到我,笑容灿烂:“老师,我现在明白了。你不用担心了。”其实我也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他最近的情况:“听到你这句话我很开心,那你能跟老师具体说说你明白什么了吗?”他又一阵呵呵笑:“老师,其实我还是有喜欢的女生的,但是我觉得现在不是谈恋爱的时候。我和妈妈感情很好,我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不让妈妈为我担心。我根本就不是同性恋者。现在听到同学这样说,我不去回应他们,他们就觉得不好玩,懒得说了。”
  他的转变让我很欣慰,同时也启发我,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加之媒体的影响,以及中学生的追求个性的心理,当今很多中学生都喜欢中性美。像他喜欢的明星是韩国的权志龙,一个中性美十足的个性男。教师和家长不仅不要轻易给他们贴标签,而且需要及时正确地引导,防止青少年盲目模仿,甚至将之与同性恋者混淆起来,造成性别角色的混乱。
其他文献
分班那天,我就注意到他了。念文科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是成绩很差的,成绩差往往也就意味着行为习惯差。大家闹哄哄的呼朋唤友,唯独他慵懒的坐在角落里,手上捏着根粉笔。不对,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支烟,这哥们敲了敲桌子:都给我安静点。果然教室里安静了一下,但随后又哄的一下闹了起来。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走进这个从第一天就让我头疼不已的班级,也在那一天记住了那个叫小江的男生。  第二天,我找他谈心。我正襟危坐,一
粉葛是原药食两用植物,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粉葛因栽培管理技术较为简单,市场价格稳定,种植面积不断扩增。但是,近年受环境条件、粉葛种类和生产管理措施等影响,粉葛空心、褐斑病害时有发生,这种病害在不同的年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1.症状  粉葛空心、褐斑属于生理性病害,其发生期一般为块根形成期到块根膨大期,块根形成初期较为敏感。空心多发生于块根的维管束部位,呈放射状或扁口形,空心症状的长度、宽度、颜
“当当当——”  一阵钟声后,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这是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同学们的“假期情感交流会”。  张旭林的表现太令同学们失望了!看他,头上戴着一顶鸭舌帽,身穿一件涂有美女头像的白T恤,太不显眼了!哪有一点“前卫化身”的形象?以前的小黄毛辫子也不知被藏到了哪儿——他变得太乖了!  小组长李玲可表现得不错,一头黑白黄相间的卷发,一甩头,整个脑袋都在跳舞。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的头上。“小美
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您阳光下平凡而伟大的成功,但是,您如园丁般的辛勤、如蜡烛般的奉献、如潮水般的激情、如向日葵般的信仰、如高山般的责任、如大海般的爱……所有萦绕在您身上“最美”的精神却是在无限复制。  您是谁?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那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那一朵云,也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那一个灵魂!  每年的这个日子,“老师”这个被赋予了特殊定义的名字总被隆重地叫
香港学生给人们的印象是大方有礼,我一直想探究是怎样的行为规范或品德教育能这么成功地影响学生。2011年6月,我有幸赴香港葛量洪校友会黄埔学校和位于深水埗的英华小学进行交流学习,从许多看得见的地方发现了香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端倪。  一、直观、生动的宣传方式  举例一:卫生纸筒墙  我们去的时候,黄埔学校刚好举办环保宣传,学校里并没有我们这边传统的最常见的图片展、文字宣传栏,我看见的是一面长长的用废
央视2009年通过电视媒介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节课,全课以爱为主题,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第一堂课是一学期新的起点与开始,是学生实现从假期到新学期的过渡。好的开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大有裨益。所以,每位教师都应着力思考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怎样进行设计?如何实施?未来发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梳理,探究。  第一节课
3月21日~22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期汇报检查交流研讨会,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出席会议并讲话,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赵银生、南海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吴赐成参加会议并致辞,省教研院正处级干部李文郁率领专家团队对汇报课题进行点评。会议南省教研院副院长黄崴主持。来自全省各地的规划课题主持人、教研骨干以及南海区中小学教师参加会议。广州市越秀区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要求“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教育政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此,广东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  目前,全国正处于学习、
凭心而论,当一个教师并不是我人生的宏愿,而当了教师,直到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农民的勤劳善良、憨厚质朴赋予了我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多年的师范教育则教会了我作为一个教师的各种教学技能和爱心,而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学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  曾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坐在课桌旁边,聆听着我的第一位老师给我上第一节语
传承岭南文化,感受幸福广东,首要的是必须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然后才可能是文化传承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岭南文化,才会认同岭南文化,才可能热爱岭南文化,传承岭南文化。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感受幸福广东,热爱幸福广东,建设幸福广东,是从不同维度去表述的同一件事情。  一、认识历史主流边缘的岭南文化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岭南文化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以北方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化,核心是农耕文化,这是中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