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信打造岩茶新贵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8日,福建本信茶业有限公司在位于福州五四路新华福广场的本信会所隆重发布了岩茶新贵“黄玫瑰”新品,首期推出黄玫瑰7178和黄玫瑰8880两款产品。这是黄玫瑰茶树良种自去年8月份通过国家鉴定后,国内首家在市场上推广该品种的茶企。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詹立锬,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评茶师陈郁容,以及《海峡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副总编郑光生、副社长陈晓虹等数十位各界人士莅临发布会现场,共品岩茶新贵——“黄玫瑰”。
  
  五极造新贵
  
  据悉,黄玫瑰是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用黄观音和黄金桂杂交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去年8月通过农业部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可谓是武夷岩茶的一个“新贵”。
  以“回归茶本味”为制茶理念的本信茶业,此番在业内率先推出“黄玫瑰”新品,不仅成为推广黄玫瑰这一岩茶新贵的领航者,更为其成为“中国顶级武夷岩茶和红茶的领导者”再添新的动力源。
  据本信董事长杨礼清介绍,岩茶新贵·黄玫瑰是本信团队今年倾力开发的新产品,由众多茶学家反复试验、悉心培植、精心制作而成,享有“五极”之优:其一是原料之极。本信茶业黄玫瑰新品原料取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山泉、土壤、阳光、温度和湿度均为最佳的山谷之间,融汇本信品牌一山一芽的品质理念;其二是技艺之极。本信黄玫瑰传承武夷传统古法炭焙制茶密匙,秉持毫厘必究的品质精神,精心细制,赋予每片茶叶第二次生命;其三是自然之极。源自天地净土之茶,加之本信力臻完美的精制,自然呈现出黄玫瑰的纯正本味;其四是健康之极。本信黄玫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温而不寒,提神醒脑,明目益思,健胃消食,更具三抗三降功效,可陶冶情操、修身雅志,使心境和美;其五是奢华之极。本信黄玫瑰力经千锤百炼,归于本真。其外表或许朴实无华,内质却蕴含无限经典。香气沁人肺腑,口感绵爽醇厚。本信黄玫瑰因自然而尊贵,因本真而奢华。
  
  首推两产品
  
  本信茶业此次共推出黄玫瑰7178和黄玫瑰8880两款“黄玫瑰”新品,定位高端市场。与会人员现场品鉴了这两款产品,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两款茶皆可谓是茶中极品。其中,黄玫瑰7178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通天香”的特质高显,是不可多得的顶级茗品。黄玫瑰8880香韵馥郁通天,口感清新甘美,茶一入口,便可使人悄然延伸了对自然本味的遐想和返璞归真的情愫,让人流连于这大自然的恩赐。
  另据杨礼清透露,黄玫瑰系列产品规划有三款,除此次率先推出的7178和8880这两款新品外,接下去还将推出更高档次的一款产品,其市场售价预计将在万元以上。
其他文献
蔡荣章:  国际无我茶会创始人。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  现任福建漳浦天福茶学院教授与茶文化系系主任。从1980年起主编《茶艺》月刊并执笔社论至2008年。    为什么要谈这个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好像只是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但是我们要藉此深入探讨对茶汤的欣赏境界,因为茶汤是茶道的核心,必须把它的茶文化地位显现出来。  赏茶、
期刊
陈洪绶,生于1599年,卒于1652年,字章候,号老莲,中国明代画家,亦能工诗善字。在他的诸多以茶事为题的画作里,我独喜他的《品茶图》。这位曾经召为舍人奉命专画历代帝王像,而且还削发为僧后又还俗的画家,在《品茶图》里,提供的是一份有着佛界般的宁静、隐逸与从容。  两位高士,相向而坐。一坐于珊瑚石上,一坐于硕大的芭蕉叶上,停琴而品茗——琴已经收入了锦缎的琴套里,且品且谈,交谈中渐渐出现了一部用手心多
期刊
中村传统    干茶:外形:呈小方饼(传统型制);色泽:浅绿带黄,明亮;叶张明显,带梗,有少许的碎屑。  第一道:汤色温润淡黄,香气幽而细长,似花香,滋味香甜,口感有鲜爽感,但水体较淡薄,两颊稍涩、  第二道:汤色淡黄,较前一道稍深,香气渐浓,茶味加重,汤过舌面前中部后觉鲜活,口感细滑,喉部舌根回甘留香,但仍觉略有发涩。  第三道:汤色橙黄,水香上升,鲜灵悠长,滋味香甜,口感绵软顺滑,过喉甘甜,涩
期刊
初夏来到北京,走访马连道茶城,又到老舍茶馆。  天色晚,约老罗——位传说中的人物。据说他的茶叶市面上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一斤,并且喝茶的地方非一般人可以去的。晚上九点多,几经辗折,才到他的家里。  老罗的家是典型的艺术家式的“毫无章法”。更奇怪的是,他居然是一个白胡子老先生——之前我听电话的声音以为是一位年轻人。当然,他的样子也属童颜鹤发。老罗后来对我说,他对我的印象是:到老舍茶馆去喝茶的是不懂茶的人
期刊
《茶经》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茶科学著作。但世界许多地方的人并不了解陆羽。日本“3·11”的9级地震海啸带来的核辐射危机,又一次提到了既善于吸收又能降低核辐射影响的绿茶。  茶承载的文化内涵探究不尽,茶科学与茶产业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两年来我先后去了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宝岛台湾探茶访茶喝茶。对比之下,觉得还是中国把茶与文化、生活发挥到了极致。茶文化活动的复苏,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苏。日
期刊
如果说西湖公园是隐于闹市的一处清幽之地,那么隐于如此清幽之地的茶楼又该有如何一番景象呢?带着对这个八角茶楼的向往之心,在盛夏的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我踏上了曲径通幽的探访之路。    楼内:百年沉淀的历史轮廓    八角楼建筑步局形出八卦,建筑风格合璧中西,亭阁楼顶、木雕门窗皆古朴典雅,与欧式回廊、古希腊石柱相映成趣。  八角楼分两层,一楼由大堂与几间小型茶室构成,大堂拥有茶品丰富的茶架与数张古朴
期刊
“茶德”一词,以余浅见为古人所未及。1990年诸家合著之《茶与文化》,亦属缺如。此前,茶学宗师庄晚芳已有《中国茶德:廉美和敬》之题。台湾茶艺协会理事长吴振铎亦有“清敬怡真”之书。两公所述,共有七字,其中之“和、敬、清”,如加“寂”字即宋代白云山守端禅师所定之“茶道谛门”,后由入宋九年之日本高僧南浦昭明带回,遂形成为今日之“茶道四规”。文化为物质、精神两文明之综合。茶德应以物质为基础而以精神为重点。
期刊
行走武夷,应该是喜爱武夷岩茶的朋友最向往的一件事。且不论九曲萦绕的奇趣,不理伟岸的大王峰与秀丽的玉女峰的缠绵,只是顺着记忆里的茶香,一步一步用心丈量心中茶园圣地,用眼记录下每株茶树的模样,感受那舌尖岩骨韵味,喉底翻涌出的花果茶香,便不负了此行。  岩茶,顾名思义与天工地斧而成的岩石峭壁有关,绵延千里的武夷山脉高峻封闭,亿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及后来的演变,形成了如今壮丽的丹霞地貌,同时也赋予了岩茶一
期刊
古都全陵,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她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她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她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钟秀的山水文化和多彩的南北文化交相辉映,使这座美丽又沧桑的城市风物荟萃人杰地灵,汪国真诗中曾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感叹,而于我,这里的一草一木却都是风景。  外
期刊
台北之“淡然有味”    步出台北捷运西门站,走进成都路霓虹灯闪烁的商业大楼。  在茶艺文化已逐渐走入家庭的今天,经营一座茶艺馆并不容易。台北市西门闹区的“淡然有味”却大胆斥资千万,以文化会馆定位,并采会员制方式营运,一般人无法随意进入。逆向操作的经营方式,让人忍不住为她们的创意捏了把冷汗。  四年过去了,由蓝官金玉与官金枝姊妹俩联手打造的精致空间,在两岸三地闯出了响亮名号,成为许多追求极致品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