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的卢旺达大屠杀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酿成一部20世纪的人类悲剧。十年后的4月7日,卢旺达国民隆重纪念“卢旺达大屠杀”十周年,联合国也为首个“卢旺达大屠杀国际反思日”举行纪念活动。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机准备在首都基加利机场降落时坠毁,两总统和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早有屠杀预谋的总统卫队有了实施计划的机会。数小时后,他们和以图西族为主的卢旺达爱国阵线爆发激烈冲突,很快,冲突蔓延至全国,演变成一场胡图族暴徒对图西族人的疯狂杀戮。
在卢旺达驻华使馆,约瑟夫·博内萨大使让我看了一段准备好的录像,再现了十年前那血腥的一幕。他解释道,“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暴徒有多么凶残,国际社会有多么冷漠,被遗弃的百姓有多么无奈”。
回放几组片断
回放片段一上千名图西族人为躲避胡图族暴徒的追杀,一起拥进教堂,他们以为教堂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上帝会保护他们,可是一座座教堂都成了逃命人的葬身之地。短短的15分钟,竟有1000多人死于屠刀之下。
回放片段二“杀红了眼的胡图族暴徒既用古代的武器,也用现代的武器杀人。他们一通射杀之后,如果发现有人没死,再用大刀砍。如果来得及,就把被杀的人双脚砍掉,因为他们嫉妒图西人。”一位幸存者讲道,他被砍倒在地,因为身上压了许多尸体,所以才侥幸没被发现。
回放片段三当时有一个广播叫“千山广播”(卢旺达有“千山之国”称谓),告诉暴徒下一个屠杀目标。人们一听到广播,就会心惊肉跳。后来习惯了,因为他们知道,除了死别无选择。大屠杀开始时,为了掩人耳目,暴徒们将“仇人”推到十一二米深的厕所里,或把尸体仍进河里,结果河水被鲜血染红、河道被尸体堵塞。至今在卢旺达仍有许多没被找到的骸骨。
回放片段四早在大屠杀发生前三个月,加拿大籍的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司令达莱尔将军就曾向联合国维和行动部报告,他认为有人正在筹划有计划的屠杀,图西人已处在危险之中。为防止事态恶化,应收缴那些即将用于屠杀的武器。但是达莱尔的报告没有得到重视。后来,有十名比利时维和军人遭杀害,比利时遂决定撤回全部在卢部队。当时有人哀求比利时的军人留下,如果实在不留,能否把武器留给他们。但他们还是遭到了遗弃……
血的教训:不能寄希望于别人
看完录像带,我已无法表达我的感受。发生在20世纪末的这场惨剧留给世界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当承认,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世界舍弃了卢旺达。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没能一同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必须对这一失败表示深深的悔恨……”安南秘书长1998年5月在卢旺达议会发表的这段演说,道出了联合国将4月7日确定为“卢旺达大屠杀反思日”的意义。不过,博内萨大使还认为,“对于联合国以及国际社会来讲,仅仅说声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做一定的补偿,补偿那些孤儿、寡妇,至今他们有许多人没有房子住,生活艰难,需要帮助。”
说到后来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和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博内萨大使说,“现在联合国的能力仍然是有限的。在科索沃,在伊拉克,人民仍在受苦受难。联合国是由很多国家组成的,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果它的利益与联合国的目标冲突,很容易反对联合国的行动。从大屠杀事件中,卢旺达人民学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帮助,再多的苦难也要自己扛,再多的问题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愿卢旺达人民能用血的代价换回自己的醒悟。
忘记胡图族与图西族
为治愈历史创伤,防止悲剧重演,卢旺达政府致力于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的和解及国家重建。如今,卢旺达已淡化了部族身份,卢旺达人的身份证上不再有“胡图族”、“图西族”等字样,只写明是卢旺达人。“我们要忘记仇恨,共建卢旺达的未来,”大使由衷地说,“‘胡图族’、‘图西族’的概念已成为过去,避免重提。部族问题已成为敏感话题。”大使还告诉我,“现在卢旺达人找工作,有关部门不再看他是哪个部族的,而看能力,对所有卢旺达人一视同仁。”
从以往的文字描绘中,图西人的个头高挑,人也俊俏,胡图族人长得矮小。大使解释道,“西方殖民者到卢旺达之前,卢旺达是没有民族或部族概念的,他们都是卢旺达人,已长期混居在一起,使用共同语言———卢旺达语,拥有共同的文化。‘图西族’和‘胡图族’是那些殖民者‘发明’的,他们想按部族和血统来划分人种,于是,界定图西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个子高、鼻子长,个子矮、鼻子短的是胡图人。这是很不科学的。毕竟两大部族已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几千年了。有意思的是,用这个方法判断,竟然使他们发现同一个家庭,同一个爸爸妈妈生的孩子不能属于同一个民族。大屠杀发生后,许多杀手发现,他们实际上‘误’杀了许多‘胡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