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参与程度有多高呢?他们能不能发表出有价值的独特见解呢?他们能不能跟得上其他同学的思维?其他同学能否理解他们的见解?这种合作学习能否真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提高自信、自尊……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
一、合理组建小组,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将学困生与优等生合理搭配,给每一小组分好工,明确其职责,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意识、荣誉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就是依赖小组成员共同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树立集体观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并注意组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意愿。组建后要求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关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要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给他们安排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和竞赛,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变压力为动力。
二、课前精心准备,设计好小组合作的内容
1.做好课前预习。由于学困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差,课前对知识的复习和预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合作学习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程度。因此,引导学困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和对旧知识的复习是必要的。在教学每篇新课文之前,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字新词,以及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对与课文相关联的已学内容进行复习。只有扫除了这些学习上的障碍,才能在合作探究学习时知道从何下手,以便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设计层次性内容。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激起优等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让学困生有兴趣地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合作。
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对第二段内容的分析,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先让每组推荐的组长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位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学困生查阅课文有的资料,并作好记录;对不能理解的词语查阅词典。而优等生则要把小组中最后共同商讨的内容加以整理,准备交流。
三、培养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困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听清教师的提示,听懂小组合作分工的要求,认真地听取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才能使他们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要点,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次我班的优等生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都能抓住课文的重点,以精辟的评议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得非常完美。而学困生往往不能理解,久而久之便置身事外,好像这些动脑筋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时便要求教师引导学困生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培养学困生乐于表达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说”是表达的一种主要方式,却不是唯一的形式。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的机会比较少,语言表达的能力比较差,往往语言的表达跟不上思维,或者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来。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会说。
我在组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所思,所言。并且引导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
3.培养学困生敢于辩论的勇气。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认为只有优等生的答案才是对的,没有勇气和信心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让学困生重新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辩论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参与到辩论中去。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多篇课文的分段方法不止一种。只要有足够的理由,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分段方法。这时,老师要引导学困生从中找到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组员提出异议时,可以心平气和地与组员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述自己的选择,以获得别人的认同。
4.培养学困生积极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困生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应该回顾一下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和学习策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困生学会反思,敢于分析学生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对于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困生的合作意识、能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帮助他们重树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得到进步和提高。
一、合理组建小组,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将学困生与优等生合理搭配,给每一小组分好工,明确其职责,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意识、荣誉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就是依赖小组成员共同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树立集体观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并注意组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意愿。组建后要求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关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要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给他们安排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和竞赛,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变压力为动力。
二、课前精心准备,设计好小组合作的内容
1.做好课前预习。由于学困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差,课前对知识的复习和预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合作学习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程度。因此,引导学困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和对旧知识的复习是必要的。在教学每篇新课文之前,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字新词,以及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对与课文相关联的已学内容进行复习。只有扫除了这些学习上的障碍,才能在合作探究学习时知道从何下手,以便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设计层次性内容。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激起优等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让学困生有兴趣地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合作。
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对第二段内容的分析,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先让每组推荐的组长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位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学困生查阅课文有的资料,并作好记录;对不能理解的词语查阅词典。而优等生则要把小组中最后共同商讨的内容加以整理,准备交流。
三、培养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困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听清教师的提示,听懂小组合作分工的要求,认真地听取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才能使他们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要点,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次我班的优等生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都能抓住课文的重点,以精辟的评议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得非常完美。而学困生往往不能理解,久而久之便置身事外,好像这些动脑筋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时便要求教师引导学困生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培养学困生乐于表达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说”是表达的一种主要方式,却不是唯一的形式。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的机会比较少,语言表达的能力比较差,往往语言的表达跟不上思维,或者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来。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会说。
我在组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所思,所言。并且引导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
3.培养学困生敢于辩论的勇气。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认为只有优等生的答案才是对的,没有勇气和信心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让学困生重新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辩论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参与到辩论中去。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多篇课文的分段方法不止一种。只要有足够的理由,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分段方法。这时,老师要引导学困生从中找到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组员提出异议时,可以心平气和地与组员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述自己的选择,以获得别人的认同。
4.培养学困生积极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困生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应该回顾一下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和学习策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困生学会反思,敢于分析学生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对于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困生的合作意识、能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帮助他们重树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得到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