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利福德·吉尔兹,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他被称为阐释人类学的大师和开山者。肯定人类文化的本质是符号的和解释性的,因此作为文化研究的人类学也是解释性的。这种研究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人类学界沉迷结构的局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吉尔兹在今天的西方已经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理论大师。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作为吉尔兹的学术成果之一,凝结了他重要的思想结晶。本文收录了作者通过对爪哇、巴厘、摩洛哥等地区的持续关注,将具体的田野调查成果融入进自己的理论思考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深描”式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与“地方性知识”的学术理念,并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成果整理收录编写成了这本《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对吉尔兹来说,“地方”不只是一种时间、空间、阶级和各种问题而言,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性并与当地人对事物的想象能力相联系。很显然,作者用“地方性知识”一词来表征知识的多元性与特殊性。对“地方性”的研究并不是把具体的差异性减化成抽象的共通性,而是要关注差异、允许差异,并从中解读出多元的意义。
本书通过对阐释人类学的缘起,发展过程以及学术背景等三个主要线索为中心简单的对阐释人类学做了一个简介,引出了吉尔兹对于阐释的看法:阐释中不能重铸别人的精神世界或经历别人的经历,而只能通过别人在构筑其世界和阐释现实时所用的概念和符号去理解他们。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吉尔兹对于两个概念的定义。
1.对于文本的理解
文本(text)原始義指“书写或刻印下来的文字或文献”。在吉尔兹的概念中,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描写系统,是一部“以行动描写和揭示着的文化志”。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多种文本的综合体,而这些文本自身又是另外一些文本的综合,人类学家则需要倾全力去确切地解读文本的本质。
2.emic和etic
emic(insider):文化承担着本身的认知,代表内部的世界观乃至超自然的感知方式。文化持有者的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和定名者。
Etic(outsider):外来的,客观的,科学的观察,一种用外来的观念来认知,剖析异己的文化。其中“科学性”的认知和描写是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
并且精通其语言并不意味着精通其文化,文化持有者的文化有其内在的认知结构,有文化语法。由于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即使精通语言,对文化的意蕴也难以把握。
3.深度描写
对深度描写的重视促进了其对叙述学的全新研究,并对阐释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通也有了很大的作用。使得阐释人类学对叙述学的研究已不限于对文本和上下文以及对话语的一般性研究,而是对叙述本身进行更为深层次细致的分析。
作者列举了抽动眼皮的例子来解释何为深度描写。两个人同时眨眼,一个人是病态,一个人是在模仿(是否成心有意的,针对特殊对象的,传递特定信息,根据社会公认密码,在没有别的玩伴下传递眼色等等原因来模仿)。表面上都一样,但是其中内涵不一样。再加大难度,存在第三个人嘲弄那个地眼色的笨拙而模仿,有意夸张,仍然使用社会公认密码,但是目的不同,此时明显在讽刺别人。第三个人不放心,在家排练,就成了排演。把抽动眼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分析,揭示了其多层次的内涵,展示了文化符号的复杂性。深度描写只是一种方法,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致分析。深度描写讲究context(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任何的描写都是有角度的,不可能是纯客观的。
在这种意义上,吉尔兹从阐释人类学的角度重申了文化志方法的四大功用及特色:1.基本功能在于对文化进行阐释;2.阐释的是社会话语流;3.这种阐释必须遵守从其“叙述”的原始含义并以一种可追溯的话语的形式出之,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使之原汁原味的复原;4.在实践性上具有显微性。
作者自己的一些观念的阐述和解释,用符号性强,文化认知意蕴较为深厚的命题,诸如文化的译释,艺术时间观等等。其中第一部分比较让人注意的是“译释”这个词的理解。在文章中也有很明确的界定,即不是单纯的用我们自己认识事物的方式来对别人的认知方式来进行描述,而是应当用别人自己本身对于事物发展的展示方法,将其用我们的方式表达出来。选取了西部非洲,新几内亚,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摩洛哥人文化的媒介。吉尔兹本身对于巴厘人的时间观和生命观有浓厚的兴趣,文章中对于巴厘人时序命名法及对他们有关生命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这一观点。
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作为作者学术思想里比较重要的一环,理解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对于文化现象或者文化意蕴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首先作者列举了爪哇人的内外部,光滑和粗糙的现象学对现实的分类方式,以及巴厘人的命名系统,摩洛哥人在界定人的身份所使用的方法等三个案例,来说明对于一个或者一种文化现象的译释不是简单的把别人认识事物的方式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重新安置,应当用他们本身的方法逻辑展示,将其用我们的方式表达出来。
2.其次对于文化的理解,并不是对艺术本身研究,而是把艺术当作文化的载体和符号,资料是为阐释做服务的。
3.遇到人类学分析方法中角色处理的问题,应当用原材料去解释,既不能沉湎于文化持有者的心境和理解又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避免导入被采访者其内在精神上的同一对应,用自己眼睛真实的描述出他们怎么做。
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即让我们自己尽量的融入到该文化持有者当中去,用他们的视角去对文化进行描述而不是用我们自己的角度,这对以后的文化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注释:
[1]《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美)吉尔兹(Geertz,C.)著;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作为吉尔兹的学术成果之一,凝结了他重要的思想结晶。本文收录了作者通过对爪哇、巴厘、摩洛哥等地区的持续关注,将具体的田野调查成果融入进自己的理论思考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深描”式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与“地方性知识”的学术理念,并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成果整理收录编写成了这本《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对吉尔兹来说,“地方”不只是一种时间、空间、阶级和各种问题而言,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性并与当地人对事物的想象能力相联系。很显然,作者用“地方性知识”一词来表征知识的多元性与特殊性。对“地方性”的研究并不是把具体的差异性减化成抽象的共通性,而是要关注差异、允许差异,并从中解读出多元的意义。
本书通过对阐释人类学的缘起,发展过程以及学术背景等三个主要线索为中心简单的对阐释人类学做了一个简介,引出了吉尔兹对于阐释的看法:阐释中不能重铸别人的精神世界或经历别人的经历,而只能通过别人在构筑其世界和阐释现实时所用的概念和符号去理解他们。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吉尔兹对于两个概念的定义。
1.对于文本的理解
文本(text)原始義指“书写或刻印下来的文字或文献”。在吉尔兹的概念中,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描写系统,是一部“以行动描写和揭示着的文化志”。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多种文本的综合体,而这些文本自身又是另外一些文本的综合,人类学家则需要倾全力去确切地解读文本的本质。
2.emic和etic
emic(insider):文化承担着本身的认知,代表内部的世界观乃至超自然的感知方式。文化持有者的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和定名者。
Etic(outsider):外来的,客观的,科学的观察,一种用外来的观念来认知,剖析异己的文化。其中“科学性”的认知和描写是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
并且精通其语言并不意味着精通其文化,文化持有者的文化有其内在的认知结构,有文化语法。由于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即使精通语言,对文化的意蕴也难以把握。
3.深度描写
对深度描写的重视促进了其对叙述学的全新研究,并对阐释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通也有了很大的作用。使得阐释人类学对叙述学的研究已不限于对文本和上下文以及对话语的一般性研究,而是对叙述本身进行更为深层次细致的分析。
作者列举了抽动眼皮的例子来解释何为深度描写。两个人同时眨眼,一个人是病态,一个人是在模仿(是否成心有意的,针对特殊对象的,传递特定信息,根据社会公认密码,在没有别的玩伴下传递眼色等等原因来模仿)。表面上都一样,但是其中内涵不一样。再加大难度,存在第三个人嘲弄那个地眼色的笨拙而模仿,有意夸张,仍然使用社会公认密码,但是目的不同,此时明显在讽刺别人。第三个人不放心,在家排练,就成了排演。把抽动眼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分析,揭示了其多层次的内涵,展示了文化符号的复杂性。深度描写只是一种方法,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致分析。深度描写讲究context(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任何的描写都是有角度的,不可能是纯客观的。
在这种意义上,吉尔兹从阐释人类学的角度重申了文化志方法的四大功用及特色:1.基本功能在于对文化进行阐释;2.阐释的是社会话语流;3.这种阐释必须遵守从其“叙述”的原始含义并以一种可追溯的话语的形式出之,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使之原汁原味的复原;4.在实践性上具有显微性。
作者自己的一些观念的阐述和解释,用符号性强,文化认知意蕴较为深厚的命题,诸如文化的译释,艺术时间观等等。其中第一部分比较让人注意的是“译释”这个词的理解。在文章中也有很明确的界定,即不是单纯的用我们自己认识事物的方式来对别人的认知方式来进行描述,而是应当用别人自己本身对于事物发展的展示方法,将其用我们的方式表达出来。选取了西部非洲,新几内亚,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摩洛哥人文化的媒介。吉尔兹本身对于巴厘人的时间观和生命观有浓厚的兴趣,文章中对于巴厘人时序命名法及对他们有关生命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这一观点。
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作为作者学术思想里比较重要的一环,理解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对于文化现象或者文化意蕴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首先作者列举了爪哇人的内外部,光滑和粗糙的现象学对现实的分类方式,以及巴厘人的命名系统,摩洛哥人在界定人的身份所使用的方法等三个案例,来说明对于一个或者一种文化现象的译释不是简单的把别人认识事物的方式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重新安置,应当用他们本身的方法逻辑展示,将其用我们的方式表达出来。
2.其次对于文化的理解,并不是对艺术本身研究,而是把艺术当作文化的载体和符号,资料是为阐释做服务的。
3.遇到人类学分析方法中角色处理的问题,应当用原材料去解释,既不能沉湎于文化持有者的心境和理解又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避免导入被采访者其内在精神上的同一对应,用自己眼睛真实的描述出他们怎么做。
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即让我们自己尽量的融入到该文化持有者当中去,用他们的视角去对文化进行描述而不是用我们自己的角度,这对以后的文化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注释:
[1]《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美)吉尔兹(Geertz,C.)著;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