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把德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的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数学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性,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和发现数学学科与德育相关的地方,这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思想内容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道德素质。文章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对策,指出教师要以数学计算为依托,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游戏环境中渗透德育,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利用數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德育渗透方式,挖掘教材的辩证关系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德育工作;学习兴趣;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51-04
  作者简介:周菊花(1970-),女,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教学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校要多组织教师进行德育培训,灌输德育精神,让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多元化、现代化的教育观念,积极渗透德育。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是语文学科的责任,数学课程不需要,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数学学科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重“应试教育”轻德育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促进学生德育思想的进一步提升,这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综合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长期且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根据数学的教学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案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本文主要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对策,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进行德育渗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课堂教学也肩负着渗透德育的重任。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中没有必要渗透德育。一些教师觉得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数学课堂上无法进行渗透。这部分教师认为,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综合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等。但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德育的渗透是多学科的。现代教育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将传授数学学科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会与当下的教育观念相冲突,不利于学生德育的渗透。
   2.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缺乏渗透德育的路径
   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一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具有逻辑性、思维性和抽象性,缺少渗透德育的路径。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德育与数学是毫无联系的,没有办法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中。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对策
   1.以数学计算为依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案,引导学生进行德育的学习,在教学中达到潜移默化渗透德育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正确的德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渗透诚实守信的德育理念,让学生养成诚实做人的良好品质,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学加减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出示一道题目:“妈妈给小红20元钱,让他去买东西,小红买苹果花了7元,买橘子花了5元,买铅笔花了3元,剩下多少钱?”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计算题,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在做题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道理,做一名诚实的好孩子,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数学的特点是具有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学生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课,才能学会更多的数学知识。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第一步是什么,先计算哪一部分,再进行哪一部分的计算,并告诉学生计算的简便方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计算好每一步,在一道题的计算完成后,学生需要重新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无误,如果有错误需要及时改正,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态度,培养学生独立判断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2.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举的例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通过多种题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体积”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生活中常见和熟悉的抽屉、粉笔盒、游泳池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长方形,进而再教给他们计算长方形体积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教师结合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完成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外在动力,但往往有些学生不明白这些道理。因此,作为教师,要经常观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将这些活动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如在学生学会了“计算”后,教师可以设计去购物中心或者便利店进行购物的情境。如果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出现了失误,教师应及时告诉学生如果计算错误的话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在教学“时间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时间对人类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如对于医生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浴血战场的士兵来说,时间就是胜利的号角;对于农民来说,时间就是珍贵的粮食等。教师要通过这样的举例,让学生明白时间对于各行各业人群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珍惜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的学习动机,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    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将德育与数学更好地结合,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几名学生扮演收银员,另一些学生扮演顾客,从而让两部分同学都真实地体会到如何使用人民币。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在游戏环境中渗透德育
   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勇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天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游戏环境,并在游戏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布置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并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组学生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则当裁判员,哪组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先到达顶峰的一组就可以夺得山顶的优胜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勇往直前,而裁判员则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这样,既让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借此让他们扩展了知识面。再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上有35头,下有94 足,问鸡兔各几何”这一道题时,教师可找几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小鸡和兔子进行示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有几种方法解决?如何解决?学生们根据台上同学的示范,很快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并掌握用尝试法、假设法、替换法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了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性策略。在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激发了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游戏寓于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增加难度,这样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手脑结合,以获得良好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无法将德育渗透其中。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先利用猜谜语的游戏方式创设“打电话”场景:“小小东西真奇怪,耳朵嘴巴在一块。二人相隔千里外,用它声音传得快。”接着教师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东西,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一栋楼着火,楼里很多居民被困,急需救助”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部分同学扮演被困的居民,部分同学扮演消防员,使他们逐步掌握了求助和救援的方法,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引入小组竞争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竞赛、评比、展览等活动,并适时融入德育,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5.利用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每一个教学任务和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百分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述中国人民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不仅保障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对百分数的重要性有更准确的认识。数学教材中也有许多活生生的德育素材,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教师可给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如数学家刘徽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著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宝贵的数学遗产;数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数(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还有近现代以来的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也为我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英勇献身,为国家安全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利益。例如,教学“分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可先举这样一个例子:《庄子·天下》中有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然后教师从这个例子出发,直观地呈现分数乘以分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学习本课的内容,而且能提升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6.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德育渗透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德育渗透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触发学生的认同感,从理性的角度激发学生对德育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受到德育的教化。以数据对比法为例,教师把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联系起来,通过教学内容和数据的比较,将数量关系渗透到德育中,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比较数据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教材中的题目进行比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题目进行比较,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二是通过比较编写题目。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整理教学数据,以便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前提条件:我国当前的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某省的陆地总面积为19万平方千米。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以上两个前提条件编写习题,并计算出该省的陆地总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这样的编题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又渗透了德育,一举两得。    7.挖掘教材的辩证关系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学生对数学进行认知和不断实践的一个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辩证关系,把应用题等概念从课本带到实践中,并把问题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积极引导学生去实践,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进而逐步形成实际的概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系统地挖掘数学学科中的德育,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把“实践第一”摆在教育的首位。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每一章的目标设计不同的课程和与此对应的德育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制订学习计划。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较简单的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指导、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差异化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以“有趣的测量”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師利用多媒体演示乌鸦喝水的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情境。然后教师为学生准备道具,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测量出石块的体积。最后,教师再导入正课学习。这样,教师在“有趣的测量”一课的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了解计算和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把“运动变化”的观点渗透到德育中,并在课堂上注意摆脱单调静止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完善。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认识到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加减法、乘法与除法、等式与不等式、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这些概念的特点与事物的矛盾性质是一致的。它们既对立又相互依存,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结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这一功能,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哲学观点的渗透。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对应教材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的,然后让学生学会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
   三、结语
   总之,数学在学生的一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达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挖掘数学的特性,挖掘数学教科书中的道德因素,以实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把数学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获得感,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才会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将德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增强自信心,不断提升自主学习、深度探究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姬梁飞.数学学科德育空间的创设与建构[J].中国德育,2019(05).
  [2]王桂娟.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林区教学,2018(05).
  [3]姬梁飞.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学科德育视野探究[J].教育导刊,2017(10).
  [4]高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04).
  [5]王晖,徐立秋.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
  [6]李正银.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7]彭宏辉.试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导刊,2010(12).
  [8]潘行英.让小学数学教学“浸润”德育“甘露”[J].数学大世界,2018(07).
  [9]石生有.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7(22).
  [10]赵红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15(19).
  [11]陈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点滴尝试[A].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
  [12]刘爱兰.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
  Exploration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Zhou Juhua
  (Xinguan Primary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integ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we should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according to students' actual knowledge reserve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Mathematics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eachers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find the places related to mathematics and moral education, which helps to combin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ideology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moral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probes into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rely on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life,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game environment, organize different form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use mathematics content to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design the way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line with them, and excavat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Key words: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work; learning interest; infiltr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有抗御心理疾病、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意义。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之外,还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文章初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以专项心理教育和思政—专业融合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促进 “智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应丰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結合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校师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特色课程建设。文章分析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特色课程建设实施过程、实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旨在能有效优化专业内涵,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探索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儿科、急诊、全科等医学方向的特色课程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相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的方法之一,也是未来思政课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文章主要分析将西迁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堂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探讨将西迁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的有效途径,为西迁精神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实现西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西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团队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提升高等教育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现状,以“三有三引”思想为纲领,探讨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具体方法:坚持思想引领,培养有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坚持模范引升,培养有担当的党务工作者;坚持活动引路,培养有作为的党务工作者。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团队建设;“三有三引”
期刊
摘 要:大学新生军训伤情多发、抗训情绪增多、军训纪律散漫的现象,给高校的军训工作带来了压力。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军训强度不协调,心理素养与军训压力不适应,思想认识与军训任务不统一。这就要求高校应把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疾病防控体系、军训心理干预机制,并不断更新军训思想教育内容,形成有效的军训机制,以促进军训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
期刊
摘 要: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高中生的政治素养。文章分析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指出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提高融合意识,增强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自觉性;注重开发利用,丰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资源;深化课上融合,提升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丰富课外活动,拓
期刊
摘 要:辅导员职业化是通过统一的职业标准,构建价值共识、优化知识结构、制定育人规范、塑造职业形象,最终形成能助力辅导员素养提升、价值生成、自我奋斗的合力。在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中,政府通过组织竞赛、职业培训、项目遴选、推优示范等办法引导,院校依靠行政力量促进,但是辅导员个体追求职业化的动力相对滞后,在高职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应推动平台建设,强化政策引领;重视名师打造,突出品牌效应;促进个体交流,唤
期刊
摘 要:孟子以“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等作为修身方法,使理想人格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孟子的理想人格,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孟子的理想人格、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与人格修养的契合、以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涵养青少年的人格、孟子的理想人格对于教师自身素养提升的启发、现代教育体系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五方面,探讨孟子理想人格对学生和教师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理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已成为新时代公民教育的應有之义。文章对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建设者;接班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中职语文课程蕴含着众多彰显工匠精神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正确认知工匠精神,塑造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与中职语文的关系、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思路、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具体策略等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