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思维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当学生具备思维能力以后,他们在现实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思考,并能主动展开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活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运用。本文对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
高尔基曾说:“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思维能力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日常学习中,不懂得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主动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探索。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再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思考、质疑、思辨,有利于他们透过问题表象看到本质。同时,当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以后,就能对课堂知识点展开深入系统的思考,进而夯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他们将对新知学习产生好奇心,慢慢养成要看、要听、要想、要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一)生活法
思维是无形的,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让他们的思维不再处于墨守成规的状态,使其形成问题意识,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学生个体生活原型创设课堂情境,启发学生,与学生展开思维对话,可促使他们更为积极地表达自己观点,展开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于思索活动中慢慢提升整体思维水平。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在“学习伴成长”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出示了古人创造的甲骨文“学习”,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你们知道祖先想要用这两个字表达什么吗?”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当学生注意力集中以后,再请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发散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回答道:“学习不仅能让我的知识增多,也让我懂得了遵规守纪。”有的学生回答道:“学习让我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爱心,懂得了尊老爱幼。”还有的学生回答道:“学习让我视野变得更为开阔,生活变得更加幸福……”通过教师的启发,在独立思考、思维发散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二)比较法
日常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善于抓住知识本质。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深钻细研。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时,要注意运用比较法,通过归类比较、系列比较、综合比较,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他们能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周密分析某一具体问题。在归类比较思维训练中,教师可将道德与法治课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展开比较活动。包括同类事物、不同类事物的比较,由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综合比较也是常用的比较法,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多个概念,引导学生做综合比较,从地位、作用、政策三个角度入手对三者的区别加以分析。其中,在对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地位进行综合比较时,学生将深入钻研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主导力量,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在对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概念进行深钻细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到概念的本质,还能通过对概念的综合比较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用科学的逻辑方法表达自己综合比较的分析成果。
(三)归纳法
洛克威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日常学习中,有一個良好的思考习惯也极为重要。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归纳法,重点训练学生将零散知识点整合起来,对点状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这种教法与单纯的“灌输式”教法相比,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渐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也有助于他们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使其形成统筹能力、系统性思维,提高整体思维品质。
笔者在训练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品质时,结合“公民权利”教学内容,为他们安排了知识总结任务,要求他们围绕“公民”这个中心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提炼知识,处理好知识点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其中一名学生围绕“公民”这个中心,设计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四个分支;在“民主选举”分支上,延伸出了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知识点;在“民主监督”分支上,延伸出了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知识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学会了站在整体高度学习知识,有了良好的系统性思维。
(四)分析法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些问题分析的机会,促使他们通过问题分析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在分析法教学方式下,教师要一改以往“拿来主义”的教学问题,教会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让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独立分析知识中的根本问题。基于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思维渠道会变得更畅通,从而筑牢思想底线。
在教学“合理利用网络”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发展他们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可先为学生出示这样一段材料:在网络的世界里,小军的每一天都很忙碌,他收藏了天气预报、小学知识、古代诗词、美的图片、名人故事、初中物理和化学、数学知识……“收藏”占据了小军生活的主要部分。结合这段材料,请学生自主分析小军一天忙不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综合分析过程中,学生将主动发散自己的思维,总结出小军不懂得辨别信息,让无价值的网络信息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这个结论。学生分析完材料后,教师可进一步总结:要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在这里,通过对活动材料的独立分析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五)讨论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项必备核心素养,也是一个人做事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成为思维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灵活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思维品质时,教师可采应讨论法。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将集中集体智慧,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思考问题,于思维碰撞中渐渐形成灵活性思维。
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分析问题的水平亦不同。教学“我们与法律同行”时,教师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六人,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关于法律意识淡薄的事例,小组合作探究怎样依法办事。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搜集到破坏共享单车的图片,有的小组搜集到广场舞扰民的事例,还有的小组从网络或报纸上搜集到某些公务员公车私用的案例等。小组讨论中,学生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对法律意识淡薄事件的认识,集思广益探索如何依法办事,做法律的自觉遵守者和维护者。
三、结束语
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能够积极、主动思索,教师可运用好生活法、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讨论法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10):131-132
[2]饶惟尧.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35)
[3]王芳.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9(6):55-56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航城中学,福建福州350200)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
高尔基曾说:“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思维能力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日常学习中,不懂得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主动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探索。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再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思考、质疑、思辨,有利于他们透过问题表象看到本质。同时,当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以后,就能对课堂知识点展开深入系统的思考,进而夯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他们将对新知学习产生好奇心,慢慢养成要看、要听、要想、要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一)生活法
思维是无形的,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让他们的思维不再处于墨守成规的状态,使其形成问题意识,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学生个体生活原型创设课堂情境,启发学生,与学生展开思维对话,可促使他们更为积极地表达自己观点,展开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于思索活动中慢慢提升整体思维水平。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在“学习伴成长”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出示了古人创造的甲骨文“学习”,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你们知道祖先想要用这两个字表达什么吗?”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当学生注意力集中以后,再请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发散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回答道:“学习不仅能让我的知识增多,也让我懂得了遵规守纪。”有的学生回答道:“学习让我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爱心,懂得了尊老爱幼。”还有的学生回答道:“学习让我视野变得更为开阔,生活变得更加幸福……”通过教师的启发,在独立思考、思维发散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二)比较法
日常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善于抓住知识本质。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深钻细研。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时,要注意运用比较法,通过归类比较、系列比较、综合比较,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他们能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周密分析某一具体问题。在归类比较思维训练中,教师可将道德与法治课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展开比较活动。包括同类事物、不同类事物的比较,由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综合比较也是常用的比较法,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多个概念,引导学生做综合比较,从地位、作用、政策三个角度入手对三者的区别加以分析。其中,在对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地位进行综合比较时,学生将深入钻研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主导力量,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在对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概念进行深钻细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到概念的本质,还能通过对概念的综合比较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用科学的逻辑方法表达自己综合比较的分析成果。
(三)归纳法
洛克威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日常学习中,有一個良好的思考习惯也极为重要。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归纳法,重点训练学生将零散知识点整合起来,对点状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这种教法与单纯的“灌输式”教法相比,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渐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也有助于他们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使其形成统筹能力、系统性思维,提高整体思维品质。
笔者在训练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品质时,结合“公民权利”教学内容,为他们安排了知识总结任务,要求他们围绕“公民”这个中心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提炼知识,处理好知识点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其中一名学生围绕“公民”这个中心,设计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四个分支;在“民主选举”分支上,延伸出了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知识点;在“民主监督”分支上,延伸出了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知识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学会了站在整体高度学习知识,有了良好的系统性思维。
(四)分析法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些问题分析的机会,促使他们通过问题分析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在分析法教学方式下,教师要一改以往“拿来主义”的教学问题,教会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让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独立分析知识中的根本问题。基于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思维渠道会变得更畅通,从而筑牢思想底线。
在教学“合理利用网络”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发展他们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可先为学生出示这样一段材料:在网络的世界里,小军的每一天都很忙碌,他收藏了天气预报、小学知识、古代诗词、美的图片、名人故事、初中物理和化学、数学知识……“收藏”占据了小军生活的主要部分。结合这段材料,请学生自主分析小军一天忙不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综合分析过程中,学生将主动发散自己的思维,总结出小军不懂得辨别信息,让无价值的网络信息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这个结论。学生分析完材料后,教师可进一步总结:要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在这里,通过对活动材料的独立分析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五)讨论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项必备核心素养,也是一个人做事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成为思维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灵活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思维品质时,教师可采应讨论法。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将集中集体智慧,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思考问题,于思维碰撞中渐渐形成灵活性思维。
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分析问题的水平亦不同。教学“我们与法律同行”时,教师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六人,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关于法律意识淡薄的事例,小组合作探究怎样依法办事。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搜集到破坏共享单车的图片,有的小组搜集到广场舞扰民的事例,还有的小组从网络或报纸上搜集到某些公务员公车私用的案例等。小组讨论中,学生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对法律意识淡薄事件的认识,集思广益探索如何依法办事,做法律的自觉遵守者和维护者。
三、结束语
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能够积极、主动思索,教师可运用好生活法、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讨论法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10):131-132
[2]饶惟尧.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35)
[3]王芳.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9(6):55-56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航城中学,福建福州3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