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改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要达到该目标的首选是古诗词。古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向人们展现出雄奇壮丽的艺术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感悟古韵古香。本文将简要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重点提出如何开展古诗词审美教学。
【关键词】古诗词 审美 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到清末,古诗词构成了一条壮观的艺术走廊。古诗词创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深远的意境,寄托思想感情,传递人生哲理。通过审美教学,初中生不仅可以感悟古韵古香,提升审美情趣,还可以领悟人生哲理,体会真善美,对以后的人生产生启迪。因此,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探讨初中古诗词教学。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语文教科书已经有所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共有80多首古诗词;在考试上,除默写外,还增加了对诗词理解、鉴赏能力的考察。
目前初中诗词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古诗词当作文言文。古诗词与文言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教学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教师将诗性的文学逐字翻译成没有情感的文字,破坏了诗词的意境,学生虽然理解了诗词的大意,却失去了语言美、意境美及自然美的享受,久而久之,学习诗词的兴趣降低。二是过于关注对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忽视诗词的情感及与社会的联系。诗词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处处表现着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处世哲学,而教师重点分析内容及形式,忽视了情感及诗人的时代背景,无法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学生无法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三是诗词鉴赏过于功利化。新课改及考试题目的改变,意图是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现在的教学体制,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鉴赏技巧的把握,传授答题方法,用乏味的语言解读诗词艺术,过于功利化违背了课改的初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开展审美教学的措施
1.反复朗读,步入诗词的审美意境
初中生年龄小,学识少,经历少,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不高,因此在诗词学习时首先要反复朗读,明确诗词大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熟读可以加深对诗词语句的理解,体会诗词的意境。第一,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教师下节课要讲解的诗词,多读多看多体会;第二,教师还可以根据诗词平仄押韵的特点将诗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如现有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由王菲演绎的曲目。这样使得诗词的背诵简单,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通过反复阅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情感,领会意境。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及轻重缓急。
2.以景入情,探求诗词的思想情感
在诗词学习时,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一般配有图片,学生结合书中的景色,展开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诗词场景中,想象自己就是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要表达的思想。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想象独自一人行走他乡,远离亲人朋友,再加上荒涼的景色,我们就可以体会出诗人的情感。这种以景入情,发挥想象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赏心悦目,乐于参与其中。另外,如果书中没有相符的插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自己领会的诗词意境,还要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全面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展开联想,领悟深刻的诗词内涵
古诗词不仅有情与景,还有理,即诗词的深刻内涵。古诗词的最终教学目标是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自古以来,只有“正派”的诗词才会经久不衰,流芳后世,而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不成熟,个性不稳定,因此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诗词的情境只是审美的基础阶段,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与对诗人品质的领悟,为了使学生有理性高度的升华,应让学生从诗词中体会生活的本质,领悟其内在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表现出作者热爱国家和雄心壮志。
4.解读文字,展现语言美
中国汉字是最优美的符号,博大精深,汉字凝练而成的诗词风流千古。古诗词中语言美就具一字传神之美,即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或词传神使用,如果用其他字眼替代,就不能完美展现诗词的意境。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采用拟人手法,展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红杏的茁壮成长;“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既给人视觉上的冲突,使人眼前一亮,又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春风的魅力。诗词中还有许多以动衬静,以虚写实的手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一一体会语言的美。
5.鼓励创作,提升审美体验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古诗词审美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鉴赏能力,应该进入审美的最高阶段,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升审美体验。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作,古诗词的审美教学也应该有创作活动。在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模仿诗词的形式;其次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语言、意境、手法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创作的动力。教师可以将优秀的诗词在校报上发表,把古诗词的审美带进校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词的学习,应从审美的角度开展教学,克服诗词鉴赏的功利性,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形成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
【参考文献】
[1] 邱辉明. 小议初中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08(3):11-12.
[2] 何蕊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初中古诗词教学微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2.02(3):08-09.
[3] 王玉娟. 走出教学误区走进美的王国——谈谈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J]. 东方教育,2011.06(11):3-4.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通榆中学)
【关键词】古诗词 审美 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到清末,古诗词构成了一条壮观的艺术走廊。古诗词创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深远的意境,寄托思想感情,传递人生哲理。通过审美教学,初中生不仅可以感悟古韵古香,提升审美情趣,还可以领悟人生哲理,体会真善美,对以后的人生产生启迪。因此,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探讨初中古诗词教学。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语文教科书已经有所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共有80多首古诗词;在考试上,除默写外,还增加了对诗词理解、鉴赏能力的考察。
目前初中诗词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古诗词当作文言文。古诗词与文言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教学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教师将诗性的文学逐字翻译成没有情感的文字,破坏了诗词的意境,学生虽然理解了诗词的大意,却失去了语言美、意境美及自然美的享受,久而久之,学习诗词的兴趣降低。二是过于关注对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忽视诗词的情感及与社会的联系。诗词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处处表现着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处世哲学,而教师重点分析内容及形式,忽视了情感及诗人的时代背景,无法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学生无法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三是诗词鉴赏过于功利化。新课改及考试题目的改变,意图是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现在的教学体制,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鉴赏技巧的把握,传授答题方法,用乏味的语言解读诗词艺术,过于功利化违背了课改的初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开展审美教学的措施
1.反复朗读,步入诗词的审美意境
初中生年龄小,学识少,经历少,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不高,因此在诗词学习时首先要反复朗读,明确诗词大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熟读可以加深对诗词语句的理解,体会诗词的意境。第一,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教师下节课要讲解的诗词,多读多看多体会;第二,教师还可以根据诗词平仄押韵的特点将诗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如现有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由王菲演绎的曲目。这样使得诗词的背诵简单,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通过反复阅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情感,领会意境。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及轻重缓急。
2.以景入情,探求诗词的思想情感
在诗词学习时,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一般配有图片,学生结合书中的景色,展开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诗词场景中,想象自己就是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要表达的思想。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想象独自一人行走他乡,远离亲人朋友,再加上荒涼的景色,我们就可以体会出诗人的情感。这种以景入情,发挥想象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赏心悦目,乐于参与其中。另外,如果书中没有相符的插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自己领会的诗词意境,还要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全面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展开联想,领悟深刻的诗词内涵
古诗词不仅有情与景,还有理,即诗词的深刻内涵。古诗词的最终教学目标是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自古以来,只有“正派”的诗词才会经久不衰,流芳后世,而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不成熟,个性不稳定,因此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诗词的情境只是审美的基础阶段,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与对诗人品质的领悟,为了使学生有理性高度的升华,应让学生从诗词中体会生活的本质,领悟其内在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表现出作者热爱国家和雄心壮志。
4.解读文字,展现语言美
中国汉字是最优美的符号,博大精深,汉字凝练而成的诗词风流千古。古诗词中语言美就具一字传神之美,即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或词传神使用,如果用其他字眼替代,就不能完美展现诗词的意境。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采用拟人手法,展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红杏的茁壮成长;“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既给人视觉上的冲突,使人眼前一亮,又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春风的魅力。诗词中还有许多以动衬静,以虚写实的手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一一体会语言的美。
5.鼓励创作,提升审美体验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古诗词审美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鉴赏能力,应该进入审美的最高阶段,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升审美体验。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作,古诗词的审美教学也应该有创作活动。在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模仿诗词的形式;其次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语言、意境、手法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创作的动力。教师可以将优秀的诗词在校报上发表,把古诗词的审美带进校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词的学习,应从审美的角度开展教学,克服诗词鉴赏的功利性,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形成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
【参考文献】
[1] 邱辉明. 小议初中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08(3):11-12.
[2] 何蕊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初中古诗词教学微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2.02(3):08-09.
[3] 王玉娟. 走出教学误区走进美的王国——谈谈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J]. 东方教育,2011.06(11):3-4.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通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