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西方翻译书打压中国学术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一种声音,目前在中国很难产生像格林伯格那样有系统理论建构的艺术理论家,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很业余。格林伯格的观点在中国的1980年代晚期已经是常识了,尽管当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能把格林伯格的理论结构系统地论述出来。但把中国理论卡在“很难产生像格林伯格那样有系统理论建构的艺术理论家”,那是没有了解格林伯格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
  有些人喜欢用原创性来批判我们的理论没有原创性,而不知道如用这样的原创性标准,那格林伯格也没有原创性了,因为在他前面有罗杰·弗莱以及更早的形式主义。而且格林伯格还直接从沃尔夫林理论框架中搬了一部分到他的批评理论中。我写《现代艺术与前卫——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批评理论的接口》一书也是为了说明我们如何理解格林伯格,不要夸大了格林伯格的理论,他并没有做什么大的不得了的理论体系,也不是什么不可超越的理论体系。
  反过来说,格林伯格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和艺术史的某一个侧面找到了他的突破口——针对的是20世纪中期形式绘画如何走的问题推出了抽象表现主义。但至少在20世纪初的时候,艺术从反艺术或者非艺术领域打开了各种可能性,当代艺术都是从这些反艺术或者非艺术领域而来的,格林伯格根本就不在当代艺术理论的范围内。达达等这些被现代形式主义排斥的艺术,都是在新的理论中逐步认识的,而当代艺术释放的很多新的话题都是理论的切入口,甚至新的理论可以塑造出新的艺术,怎么会说“很难产生像格林伯格那样有系统理论建构的艺术理论家”?这种结论根本上就是没有了解格林伯格在当时到底在做什么批评。
  这里我们要克服两种不良态度,一种是夸大理论体系的不可得,他们喜欢用中国没有理论体系来说事,好像理论体系有一种高不可得的事那样,而其实,一种理论只是一种系统,把理论做系统是一个很平常的事,如果对一个问题系统地展开论述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键词和命题并且有理论史上下文,这就是理论系统了。二是不要用已经有的西方的理论去套现在的一些论述,西方有了,我们就承认,如果西方没有的,我们就不承认,或者什么都等翻译书告诉我们,好像翻译书之前,中国的艺术理论都是不行的,就这样用西方的翻译书来打压中国的学术研究。
  而其实从1980年代开始的中国当艺术批评史上来说,中国也有不少理论早就萌芽,比如,1980年代早期,白谦慎有一篇文章就为书法建立了新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可见我的《书法的障碍——新古典主义书法、流行书风与现代书法诸问题》中“从新古典主义书法到流行书风:理论的脉络”一节),如果白谦慎的书法理论与现代理论有关联,但与当代理论有距离,那刘骁纯早在20年之前就尝试用形式主义研究杜尚小便器,并且以这个理论原理建立了他的艺术史叙事逻辑,他的一组文章尽管没有编成体例性写作,但这个不重要,后人可以为刘骁纯合成这个体例,格林伯格也是一篇篇短评组合起来的《艺术与文化》评论集。只是白谦慎、刘骁纯这种研究太早,没有在中国引起太多的关注而已,中国读者,如果都认为只要看西方的理论就行,还妄下断语中国没有理论或者都是抄西方的,那我们有理论也变得没有理论了。
  说格林伯格的伟大也只在抽象表现主义范围内,但艺术史中抽象表现主义只是其中很短时间内的一个流派,而艺术史中还有很多流派都有它的理论系统或者都需要理论系统,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成果是建立在一个接一个形式主义的发展基础上的(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的这些理论是在“文革”废墟上的第一代,与西方的知识谱系相比,成果当然很少,但少不等于没有,有的时候一篇短评重要性会超过多少本厚厚的书。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如何讨论这些学术话题,但如果老是说中国的理论落后,等着翻译书来指导我们,那肯定导致的结果就是会对本土的理论创造力视而不见。
其他文献
“玛丽及庄智博”(Mary and George Bloch)这对收藏家的大名,近几年来一直在耳边回荡。从2010年春拍到现在,他们珍藏的鼻烟壶已经在香港推出七场完美专拍。每次上拍140件到180件烟壶,居然每一场都被竞拍一空,每一个都被迅速拿下,连一个漏网之“壶”都没有!这其中有何魅力,让全球藏家四年来趋之若鹜?  连续七场 缔造奇迹  先简单回顾一下七场拍卖的辉煌。2010年5月,香港邦瀚斯推
期刊
周遭有许多遇见花卉和植物的机会,人们只觉得它们是美丽的,兼任塑造平和环境与气氛的作用。  但是,在Jennifer Steinkamp的投影作品上,那些大丛的盛放的花树,带有强烈的性格和自我。  甚至不用侧耳谛听,你就仿佛看见光影中的花枝们迸发出的阵阵尖叫。  数码媒体的发展跟互联网的速度交相辉映,艺术家可不一定是在油画布上创作的那些人了。Jennifer Steinkamp藉由香港乐曼慕品画廊(
期刊
展厅里到处都是人。  他们沦陷在波尔卡圆点的海洋之中。  这里的气氛很像一个热闹而欢快的派对,  没有阴霾、痛苦和悲伤。  展厅里到处都是人。尽管对草间弥生早已熟悉,不过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的《我的一个梦》个展还是让人不由沦陷在波尔卡圆点的海洋之中。这里的气氛很像一个热闹而欢快的派对,没有阴霾、痛苦和悲伤。  于是,一种迷失逐渐浮上心头:那个做了一辈子艺术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住在精神病院里时常想要自杀
期刊
2013年是个神奇的年份,随着屌丝的话语逐渐默声,土豪和大妈们因爽利的阔气震慑海内外,小到在美国广场跳舞的利益斗争、大到一口气购置美加澳最顶级的房地产,我们颇有喜大普奔(2013网络流行语,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的感慨。而当曾经的欧洲“列强”们纷纷推出针对中国人的买房移民政策后,国人的自信更是爆棚,快速的买下了葡、西、希、赛的庄园城堡别墅公寓。民富业强,中国企业主们
期刊
前不久,美国著名艺术杂志《ARTnews》(《艺术新闻》)公布了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全球最活跃收藏家名单TOP200。在这个榜单中,中国大陆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继2012年首次入榜之后,继续榜上有名。  2014年3月28日,继龙美术馆浦东馆开馆一年有余,位于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也将迎来它的开馆之日。不到两年的时间,王薇主持的民营美术馆已在浦江两岸“花”开两枝。“从一个全职太太,到前两年
期刊
今天美术界的人士已十分熟悉“策展人”这个词汇。尤其是2006年以来,伴随着各种展览的增多,美术界涌现出了一批冠以策展人的从业者,在短短的几年内,“策展人”开始泛滥。针对这一现象,一名著名的批评家曾说,“是个傻逼都可以做策展人”。这个话尽管难听,但却说明了一个事实,策展正在沦落为一个没有门槛的职业。  事实上,在当代艺术的整个生态中,策展人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策展人是以展览的方式介入的,他的学术理
期刊
通常,只有名家精品才能卖出高价,但有时外行的业余作品也能被买家热捧。  2013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的创始人马云到艺术品市场大出风头,他的一幅画作在“淘宝官方拍卖”经过激烈竞争,以242万元成交。拍卖从19日开始至预定时间共出价九百余次,之后仍有人持续竞买,延时5小时12分、经六十余次加价方告落槌,竞得者共出价85次。至于马云那件墨宝的尊容,很多网友竟“不确定到底是啥”,有人说像
期刊
赴美前,朋友们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将去哪个城市,因为他们总是记不住这个陌生的地名——查尔斯顿。他们也许能报出加利福尼亚州、弗吉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却记不住南卡罗莱纳州。他们也许熟悉波士顿、纽约、费城,却从没听说过这个曾经与它们齐名的城市 —— 查尔斯顿。南卡罗莱纳州曾经的辉煌已经随风而逝。如今这里没有知名的高校,因此很少中国留学生,中国人也就很少听说这个地方。  但是,只要说起《飘》(《G
期刊
“艺术创造人人可为,艺术不是少数人的爱好。”带着对艺术的严肃态度,美国波普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加里·贝斯曼(Gary Baseman)带来了“欢迎来我家”首次中国内地个展,目前正在chi K11艺术空间展出,将持续至2015年3月5日。  对于什么是艺术,贝斯曼谈到:“事实上,艺术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方式,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与人分享自我、梦想、噩梦、希望和感受,可以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如此’
期刊
《欲望都市》里有一镜头,四位女友在周末Brunch的时候刚谈论到其中一位男友的尺寸时,来了一位英俊的服务生手执大得夸张的圆筒状胡椒瓶,彬彬有礼地问:“请问需要加点新鲜的胡椒吗?”四位女友相视会心一笑,其中窈窕淑女,女知识分子,以及矜持的女时尚中人都摇头表示拒绝,只有大胆的萨曼萨不仅接受,并回赠以热辣的媚眼:“亲爱的,我当然,当然需要新鲜的胡椒。”这样香艳的人生佐料谁都会在内心小暗涌一下。但不是所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