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现代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方式在我国推广实施,取得重大成效。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深刻认识到,西方成功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的社会体制和文化底蕴, 企业文化建设根本离不开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如果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实现较好融合,则可形成企业前进的动力,促进企业发展。
1.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资源
传统文化是在相当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必然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及发展变迁的独特性而形成了自身独具个性的民族文化,它始终以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的阐明及其实践为核心,以心性修养为重点。这些极具生命力的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是相通的,这使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事、轻鬼神,重现世、轻来世,人际关系的协调与人文思想的培育是其基本内涵。与西方的价值观念相比,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弃绝了此岸与彼岸、天与人的相异与相离,将人生的价值实现,全部投入于现实人生中,注重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的协调。统治者要想使天下稳固,就要善于掌握民情、把握民心。这种重视人的作用的思想与企业文化的宗旨是吻合的,有利于企业各项工作中突出人的主体作用。
1.2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教化作用的思想,有助于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和建立,对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及共同价值目标的确立有积极作用。价值观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特别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认为人人皆有羞耻之心,关键在于要用高尚的道德去教育、感化他们,使他们明白何为高尚、何为卑鄙,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从而形成“君子”人格。这就要求,在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重视企业精神的培育。
1.3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礼仪秩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企业建立适合其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形式。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誉,注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借鉴传统文化的很多做法,用切实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礼仪形式来形象地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念,优化企业的文化氛围。目前,我国不少企业都有一些固定的文化仪式,如礼貌用语、服务规程、升旗仪式等等,这些都是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2.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因素
2.1生态问题对企业文化的根本性影响。当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生态危机的重重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人口问题、生存质量问题等,阻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生态危机表面上是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是大自然对“科技万能”的理性主义的无情报复。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塑生态文化,即摒弃“反自然”的文化,抛弃“发展科学技术以征服自然便意味着社会的进步”的错误观念,建立尊重自然的文化,遵照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原则,实现人和自然的共同繁荣。当前,许多学者、企业家转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中国文化智慧的启示下寻找人、企业、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2.2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是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诱因。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客观诱因。21世纪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文化含量日益增大。具体到商业活动中,商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几乎无不贯穿着个性化的文化特质,体现着企业的集体价值判断、经营思想及行为规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个性化文化的竞争。
2.3经济全球化对开放性文化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全球作为销售市场、生产车间和资源获取地,民族文化达到空前的交融、碰撞,这正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促生力量。总之,打破狭隘、封锁的文化模式,以平等、包容、开放的精神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开放的内在要求。
2.4市场观念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外儒内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部分,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割断义利关系的不正确的义利观;过分讲求中庸之道而造成的淡薄的竞争观念;其它如家长观念,个人专制,平均主义等。这些落后的文化观念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反而得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给文化变革带来了内在的压力。品质文化、顾客导向、竞争观念、绩效管理等已逐渐成为新文化的基石。
3.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策略
3.1用唯物史观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唯物史观为解读“企业文化”范畴提供了哲学基础,也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 企业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作为一种亚文化又具有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产生于企业自身的实践活动并由这一实践活动所决定。我们必须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中国企业实践活动实践,研究和发现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必须确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并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保持一致。
3.2注重弘扬民族文化,树立中国特色企业形象。凡是能够走向世界的企业文化,大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并与该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总是以亚文化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之中。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品牌正是由于注入了民族的文化,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万宝路西部牛仔形象、日本的松下电器、法国的波儿多、韩国的三星等无不体现着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与民族精粹的文化底蕴。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的整体企业形象的竞争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基本趋势。企业文化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就必须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3.3融东、西方企业文化精髓的创新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强调内在的和谐与统一,主张“和为贵”,它所倡导的“齐家先修身,治国先齐家”的整体主义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重视企业内部“人”的因素,才能发挥企业整体团队的优势,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老子主张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哲学理念,也会对企业文化起借鉴作用;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特别强调管理制度的建设,倡导法家的精神,即不要把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寄托在个别的领导人的英明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即惟有健全合理的制度,才能为企业带来稳定性,并使企业持续成长,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的法制文化,对于现代的企业文化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然而,在企业文化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西方国家却走在了前面,因此,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企业文化理论成果。美国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的重新认识,揭示了东西方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具有横向借鉴和沟通的必要和可能。中国在企业文化创新中也只有通过这种比较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创造新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总之,现代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在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的同时,要更加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收稿日期:2008-09-07
1.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资源
传统文化是在相当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必然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及发展变迁的独特性而形成了自身独具个性的民族文化,它始终以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的阐明及其实践为核心,以心性修养为重点。这些极具生命力的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是相通的,这使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事、轻鬼神,重现世、轻来世,人际关系的协调与人文思想的培育是其基本内涵。与西方的价值观念相比,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弃绝了此岸与彼岸、天与人的相异与相离,将人生的价值实现,全部投入于现实人生中,注重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的协调。统治者要想使天下稳固,就要善于掌握民情、把握民心。这种重视人的作用的思想与企业文化的宗旨是吻合的,有利于企业各项工作中突出人的主体作用。
1.2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教化作用的思想,有助于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和建立,对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及共同价值目标的确立有积极作用。价值观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特别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认为人人皆有羞耻之心,关键在于要用高尚的道德去教育、感化他们,使他们明白何为高尚、何为卑鄙,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从而形成“君子”人格。这就要求,在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重视企业精神的培育。
1.3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礼仪秩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企业建立适合其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形式。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誉,注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借鉴传统文化的很多做法,用切实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礼仪形式来形象地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念,优化企业的文化氛围。目前,我国不少企业都有一些固定的文化仪式,如礼貌用语、服务规程、升旗仪式等等,这些都是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2.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因素
2.1生态问题对企业文化的根本性影响。当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生态危机的重重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人口问题、生存质量问题等,阻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生态危机表面上是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是大自然对“科技万能”的理性主义的无情报复。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塑生态文化,即摒弃“反自然”的文化,抛弃“发展科学技术以征服自然便意味着社会的进步”的错误观念,建立尊重自然的文化,遵照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原则,实现人和自然的共同繁荣。当前,许多学者、企业家转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中国文化智慧的启示下寻找人、企业、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2.2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是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诱因。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客观诱因。21世纪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文化含量日益增大。具体到商业活动中,商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几乎无不贯穿着个性化的文化特质,体现着企业的集体价值判断、经营思想及行为规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个性化文化的竞争。
2.3经济全球化对开放性文化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全球作为销售市场、生产车间和资源获取地,民族文化达到空前的交融、碰撞,这正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促生力量。总之,打破狭隘、封锁的文化模式,以平等、包容、开放的精神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开放的内在要求。
2.4市场观念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外儒内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部分,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割断义利关系的不正确的义利观;过分讲求中庸之道而造成的淡薄的竞争观念;其它如家长观念,个人专制,平均主义等。这些落后的文化观念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反而得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给文化变革带来了内在的压力。品质文化、顾客导向、竞争观念、绩效管理等已逐渐成为新文化的基石。
3.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策略
3.1用唯物史观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唯物史观为解读“企业文化”范畴提供了哲学基础,也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 企业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作为一种亚文化又具有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产生于企业自身的实践活动并由这一实践活动所决定。我们必须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中国企业实践活动实践,研究和发现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必须确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并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保持一致。
3.2注重弘扬民族文化,树立中国特色企业形象。凡是能够走向世界的企业文化,大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并与该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总是以亚文化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之中。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品牌正是由于注入了民族的文化,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万宝路西部牛仔形象、日本的松下电器、法国的波儿多、韩国的三星等无不体现着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与民族精粹的文化底蕴。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的整体企业形象的竞争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基本趋势。企业文化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就必须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3.3融东、西方企业文化精髓的创新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强调内在的和谐与统一,主张“和为贵”,它所倡导的“齐家先修身,治国先齐家”的整体主义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重视企业内部“人”的因素,才能发挥企业整体团队的优势,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老子主张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哲学理念,也会对企业文化起借鉴作用;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特别强调管理制度的建设,倡导法家的精神,即不要把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寄托在个别的领导人的英明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即惟有健全合理的制度,才能为企业带来稳定性,并使企业持续成长,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的法制文化,对于现代的企业文化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然而,在企业文化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西方国家却走在了前面,因此,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企业文化理论成果。美国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的重新认识,揭示了东西方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具有横向借鉴和沟通的必要和可能。中国在企业文化创新中也只有通过这种比较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创造新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总之,现代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在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的同时,要更加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收稿日期:20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