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说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仔细一想,教了这么多年语文,从字词到句式,再到篇章,方方面面还真没离开过这四点。我们备课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这四点的直接诠释。其中最基础的莫过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执教十余载,虽然称不上能非常好地驾驭语文课堂,但几轮下来也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自认为是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大字。也参加过多次各级论文大赛。可是初见本次大赛的通知,要求把范围确定在“核心素养”“写作”“衔接”这三个话题范畴内,不觉眼前一亮,语文的“核心素养”每次培训或业务学习时总是被专家提起,我们并不陌生,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它,还真拿不定主意。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全国语文教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语文教学策略探索变革,以适应教育发展新要求。2016年9月,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时全国开始使用部编语文新教材。我也很有幸成为第一届使用人员。一年的教学任务结束,从新教材的培训到讲授,深切感受到新教材的单元归类和知识分布更科学、更合理、更方便学生接受。基于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我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以期与同行共商共进。
一、以文为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新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为我们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把《春》《济南的冬天》放在了第一、二节课,又增加了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刚开始讲授还害怕学生不好理解,接受困难,毕竟这几篇文章理解起来有难度,旧教材都在后面。没想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与时俱进的。写一篇《初秋美景图》,学生来到了校园、宿舍、小游园仔细观察每个角落,让每一个美点都不容错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战告捷。
二、开展朗诵表演活动,提升朗诵能力
朗诵表演,它不是简单机械地诵读,而是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后,在学生自己的理解下进行个性的朗诵。《孙权劝学》虽全篇仅129个字,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两个片段,但是通过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的对话,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特别适合朗诵表演活动。在教授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感悟自读,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后再读。最后我将前后桌四人分成一个小组,三人分饰三个角色,一人旁白兼蒙母。準备一天的时间,然后小组上台表演。展示结果让我出乎意料,每组学生都能独立背诵,虽有卡壳,也是紧张所致。而且表情丰富,展现了人物性格特征。不仅如此,有几个组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孙权准备了手工帝帽、报纸帝袍;给吕蒙制作了竹简,补充了吕蒙刻苦学习的情节;鲁肃见到吕蒙才学长进后夸张的表情。全班完全扫除背诵障碍,没有哪个组表演不下去,而且高潮不断。从这件事中我看到了,兴趣是第一老师,没有学生学不会的,只有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以后要多探索并运用。
三、设置有效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发现文本最有思考价值最具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帮助与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如《木兰诗》中,我要求学生画出心中木兰的形象,有一个学生把木兰画得健壮如男,我问其理由,他说一个女子敢于替父从军,不仅是孝顺的冲动,更是实力的基础,木兰不是娇弱的女子,更不是貌美如花的美女。要不然也不会征战数年,不仅幸存而且立下战功无数,战友也没能识破木兰的女儿身。其他同学也很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只要我们对文本深入研究,就能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些,也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而已,在这些教学尝试中,我体会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编辑:张驰)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执教十余载,虽然称不上能非常好地驾驭语文课堂,但几轮下来也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自认为是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大字。也参加过多次各级论文大赛。可是初见本次大赛的通知,要求把范围确定在“核心素养”“写作”“衔接”这三个话题范畴内,不觉眼前一亮,语文的“核心素养”每次培训或业务学习时总是被专家提起,我们并不陌生,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它,还真拿不定主意。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全国语文教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语文教学策略探索变革,以适应教育发展新要求。2016年9月,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时全国开始使用部编语文新教材。我也很有幸成为第一届使用人员。一年的教学任务结束,从新教材的培训到讲授,深切感受到新教材的单元归类和知识分布更科学、更合理、更方便学生接受。基于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我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以期与同行共商共进。
一、以文为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新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为我们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把《春》《济南的冬天》放在了第一、二节课,又增加了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刚开始讲授还害怕学生不好理解,接受困难,毕竟这几篇文章理解起来有难度,旧教材都在后面。没想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与时俱进的。写一篇《初秋美景图》,学生来到了校园、宿舍、小游园仔细观察每个角落,让每一个美点都不容错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战告捷。
二、开展朗诵表演活动,提升朗诵能力
朗诵表演,它不是简单机械地诵读,而是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后,在学生自己的理解下进行个性的朗诵。《孙权劝学》虽全篇仅129个字,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两个片段,但是通过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的对话,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特别适合朗诵表演活动。在教授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感悟自读,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后再读。最后我将前后桌四人分成一个小组,三人分饰三个角色,一人旁白兼蒙母。準备一天的时间,然后小组上台表演。展示结果让我出乎意料,每组学生都能独立背诵,虽有卡壳,也是紧张所致。而且表情丰富,展现了人物性格特征。不仅如此,有几个组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孙权准备了手工帝帽、报纸帝袍;给吕蒙制作了竹简,补充了吕蒙刻苦学习的情节;鲁肃见到吕蒙才学长进后夸张的表情。全班完全扫除背诵障碍,没有哪个组表演不下去,而且高潮不断。从这件事中我看到了,兴趣是第一老师,没有学生学不会的,只有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以后要多探索并运用。
三、设置有效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发现文本最有思考价值最具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帮助与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如《木兰诗》中,我要求学生画出心中木兰的形象,有一个学生把木兰画得健壮如男,我问其理由,他说一个女子敢于替父从军,不仅是孝顺的冲动,更是实力的基础,木兰不是娇弱的女子,更不是貌美如花的美女。要不然也不会征战数年,不仅幸存而且立下战功无数,战友也没能识破木兰的女儿身。其他同学也很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只要我们对文本深入研究,就能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些,也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而已,在这些教学尝试中,我体会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