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材:为意义建构而存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近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A、B两位教师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其间出现的几个小波折,让我对数学课堂上学材的选择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课堂上的一波三折:小棒惹的祸?
  (一)多一根小棒反而不行?
  上课伊始,两位执教教师均出示5根小棒,让学生从中任选3根去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并记录操作的结果。A教师出示的5根小棒分别是8 cm、4 cm、5 cm、2 cm、3 cm,B教师出示的5根小棒分别是3 cm、3 cm、4 cm、6 cm、9 cm。
  在两节课中,学生汇报交流选取的3根小棒时,出现了若干次重复选取的情况,只是说的小棒的顺序不同而已。例如,有学生说选取8 cm、5 cm、4 cm,另有学生说选取了5 cm、4 cm、8 cm,也有学生说选取4 cm、5 cm、8 cm。学生以为选取的先后顺序不同,也是不同的选法。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都及时说明了这是同一种情况,可学生为什么还是多次出现类似的重复情况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仔细研读教材。教材安排的内容为:有4根长度分别为8 cm、4 cm、5 cm、2 cm的小棒,从中任意选3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与同学交流。
  很显然,A教师在教材中的4根小棒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3厘米小棒,一方面是受教材后续内容(见图1)的启发;另一方面,是认为增加3厘米的小棒后,选取3根小棒可能的情况更齐全,还会出现其中两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长度的情况。而B教师安排的5根小棒,可能出现更多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会出现等腰三角形的情况。
  但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从5根里任选3根,将会有C35=10(种)不同选法。而且,学生误以为选取的顺序不同,也是不同的选法,那样就会有A35=60(种)排列。选法太多,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致更多地纠缠于不同的选法,而无暇顾及三边之间的关系。若是从4根里选3根,只有C34=4(种)不同的选法,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选取8 cm、5 cm、2 cm这3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二)为何还要再比较?
  当学生发现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时一定不能围成三角形后,教师让学生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的情形。很自然,学生得到的结论:两条短边的长度和一定大于长边。例如,选取8 cm、5 cm、4 cm,4+5>8。可教师接着又让学生比较了8+5>4,8+4>5,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A教师还呈现了3根长度均为5 cm的小棒,让学生围一围,然后说一说:在围成的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相等,还能说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大于长边吗?学生产生了疑问,在此基础上师生概括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B教师则呈现了一个一般的三角形(如图2),三条边的长度用字母a、b、c表示,而不是具体的长度。教师的想法很明显:长度不知道,还能说成两条短边的和大于长边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说出:a+b>c,a+c>b,b+c>a,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两位教师用心良苦,但学生真的领会了吗?学生获得的结论“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大于长边”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后获得的,感受非常深刻。他们认为,将两条短边的长度和与长边比较,即可确定能否围成三角形,为何还要再进行其他的比较(如比较8+5>4,8+4>5),这不是很显然的事吗?因为8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
  (三)为什么学生只能想到“两条短边的和大于长边”?
  很显然,在上述的情况下去概括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那是很勉强的。
  为什么学生只想到“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大于长边”?
  回顾课堂教学,教师先出示了8 cm、5 cm两根小棒,然后让学生再选取一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第一位学生选择4 cm,很顺利地围成了三角形(如图3)。第二位学生选择了2 cm,视频展示3根小棒围的结果(如图4),然后再调整5 cm、2 cm两根小棒的位置直至两根小棒平放(如图5),虽然不能围成三角形,但从这里,学生直观地看到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小于长边。
  再来看教材编排(见图6)。从图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围成三角形的,还是不能围成的,三种呈现方式与上述呈现方式有一个共同点:都将一根小棒平放。这将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心理暗示呢?我想,这样的暗示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用其他两根的长度和与平放的那根长度相比。如果其他两根长度和大于平放的那根的長度,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而图3~图5中的三种呈现方式,无论是围成三角形的还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均是将最长的一根8cm小棒平放,这样,学生自然想到的就是“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大于长边”。这也就不难理解,虽然执教教师想了不少的办法,但“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得出还是显得很勉强。
  二、意义建构:学材选择有讲究!
  如何让学生实现从“两条短边的长度和大于长边”向“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转变呢?这实际上是本节课的难点。仔细研讨教材,可以发现:卡通萝卜选择了8 cm、5 cm、4 cm三根小棒,卡通蘑菇选取了8 cm、5 cm、2 cm三根小棒,虽然它们选取了不同的小棒,但展示的方式是一致的,都是将最长的那一根平放;卡通青椒选取的则是5 cm、4 cm、2 cm三根不同的小棒,但最重要的是它的展示方式的不同——它没有将最长的5 cm小棒平放,而是将4 cm的小棒平放。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是什么?对我们的教学又有什么启示呢?如果平放,能够提示学生想到用其他两条边的长度和与平放的那根比较;那么,把不同的小棒平放,则能提示学生想到的可能不仅是两条短边的长度和与长边比较,而是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水到渠成了。
  特别地,在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题(如图7)时,还应在表格中增加7~17 cm之间任一个数值(如9 cm)的选项,并引导学生逐一讨论各个选项,说一说各自的理由,从而帮助学生跳出“两条短边的和大于长边”的“陷阱”,深化“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学材的选择,主要关乎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内容呈现的时机与方式。课堂上我们所提供的学材,都要给学生以学习的支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必须基于学情、吃透教材。
其他文献
一、教学实录  师 据郭沫若先生统计,李白流传到现在的900多首诗歌当中,有170多首是写酒的。而这170多首当中,世人公认写得最好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歌。我想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下,你来读一下好吗?【点评:简洁的导语,突出酒在李白诗歌中的分量,也突出了酒在李白生活中的分量。】(一位女生朗读。)  师 很好,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还有一个作者李白的特征暂时没能读出来,是什么特征呢? 
期刊
摘要:“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这一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发展分数概念有着特殊的意义——既要唤起学生前期感知的经验基础,又要为今后进一步抽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性质奠定基础。基于教材解读和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顺利地从“一”走向“多”,建立起“一个整体”的概念,打通理解“量”与“率”的通路。  关键词: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整体;量;率;平均分  一、教材解读  分数是
期刊
摘要:课堂生成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有效的生成是可以因势利导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规定时间内,时刻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活用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呈现”“交流”“角色”“评价”“拓展”五个方面寻求改变,催化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角色;评价;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有效的生成是可以因势利导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规定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感悟符号表征可以让数学表达更简洁、让数学思维更简化、让数学结论更一般化等价值,明确符号表征的时机有理解概念时、表达规律时、解决问题时等,经历从通俗的自然语言到规范的统一语言的符号表征过程。  关键词:符号表征;符号意识;数学表达;数学思维  著名数学家罗素曾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準(2011年版)》也将“符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引领与精神塑造的重要资源。文言文教学旨在以文言文独特的教育价值涵养具有文化自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域下扎实而有创新地推进文言文教学,可以选取的策略有:以“三大主题”为导向,拓展解读视野;以视角提炼为抓手,把握教学维度;以“化”“融”和合为载体,优化教学情境。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实现了教学内容从“读什么”向“如何读”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从“分散性”向“集中型”的转变。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要把握“策略教学”的方向不游移,统筹“整体规划”的思路不偏离,坚持“巩固运用”的实践不放松。以预测单元为例,运用“激活—建构—巩固”的教学方法来整体规划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习得预测策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定位;“预测”单元;小
期刊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既是减轻学生生理表象的负担,也是舒缓学生心理层面的压力,具有多重积极意义。通过教师预做评估作业总量、家校协同监控作业时长来控量减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提升数学作业质量的创新增效举措有:渗透文化,让数学作业更有高度;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有温度;调动多感官,让数学作业更有维度;合理分层,让数学作业更有梯度;突出探究,让数学作业更有深度;关注情感,让数学作业更
期刊
摘要:数学思考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以“结构化学习”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合理设计主线,突出“整体关联”;融通探索过程,凸显“动态建构”;聚力数学思考,促进“思维进阶”。让学生在系统中感受整体,在结构中实现建构,在思维中学会思维。  关键词:结构化学习;数学思考题;整体关联;动态建构;数学思维  所谓“结构化学习”,是指建立在数学知识系统和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以“整体关联
期刊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个人亲身经历获得认知、生发情感,在体验中检验反思,从而丰富生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路径有:通过游戏、猜谜等教学方式,营造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感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分享成果,提升认知,实现“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通过反思领悟,对已有认知进行深度建构,进而能迁移运用到后来的学习中,达到“学会学习”
期刊
摘要:打通教材前后的识字内容,有效设置相应的识字情境,连接学生积累与课堂教学,引导學生在趣味体验中发现形声字的奥秘。具体路径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故事、动画等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初步体验中生发兴趣;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体验中真实感知,在字理探究中深化思维;链接相似知识点,挖掘语言文字及符号图表中隐藏的内在规律,在深度反思中自主建构。  关键词:初体验真感知深反思  形声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