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更为看重学生主体地位,更为重视教学效率与质量,更为关注教学氛围等等,给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初中课程
学校开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等各种素养,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其整体素质。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们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法,跟上时代潮流,而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发挥自身素养,履行自身职责,终有所获,具体如下所示:
一、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教学对象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变,促使教师们重新审视本门课程,以期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而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们转变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剔除應试教育旧观念,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即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和法律意识为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也就是明确了教学对象为学生,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准确定位自己,担负起引导者、监督者、维护着的职责,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在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孩子们体会丰富多样的情感,了解情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了教学活动,为孩子们播放了各种类型的影片节选,有惹人大笑的喜剧,让人同情的悲剧;有吸引人眼光的科幻片、也有逻辑缜密的推理片……但笔者没有设置提问环节,追问学生的感想,将这段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让他们自己的去品味影片中复杂多样的情感,了解情感的特点,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促使教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地位,明确了自身服务者的身份,只好将课堂主导权交由学生,即由他们支配课堂时间,完成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建构高效课堂。
二、构建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要发挥教与学的统一性,即师生关系和谐,教学工作高效。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借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则是配合教师教学行为,珍惜教师教学成果,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互相配合推动教学工作进度,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如,在学习《师生之间》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师生沟通,即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与付出,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抓住学生心理,师生之间消除隔膜,加深彼此的情感。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用体验、观察活动代替了讲授活动,让孩子们观察其他教师的备课活动,体验作业批改任务并到教师家中拜访,了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体会教师的辛苦。在学生了解教师的同时,笔者也尝试与学生对话,寻找共同话题,了解学生的喜好,询问学生当下的困惑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教师的工作日常,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现状,师生关系更进一步,也为彼此之间的愉快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建构高效课堂。
三、实施示范引导,实现知行合一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殊不知自身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学生效仿对象,实现知行合一。
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了本课的导入活动——列举了各种道德模范的事例供同学们学习借鉴;之后组织了一场师生茶话会,即师生围坐一圈讲述自己或他们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事迹,而笔者也加入其中,倾听孩子们的故事,讲述自己的事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等到茶话会即将结束之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美化自己的故事,或者从他人的故事中习得一二,引发了大家的思考。笔者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留下了一些空白。当然,除了课堂时间,笔者履行引导者职责,纠正学生思路,引领学生思想之外,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引导大家,让大家成长为一名懂得尊重他人、有礼貌、守诚信的好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借助言语和行为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自身做到了知行合一,成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榜样。
综上,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出现了一些新变,为了适应这些新变,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策略,即教师进行准确地位,尝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互动频繁,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价值,引导学生言行等等,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推动教学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淑娜.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J].学周刊,2013(16).
[2]刘字铭.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6(09).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初中课程
学校开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等各种素养,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其整体素质。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们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法,跟上时代潮流,而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发挥自身素养,履行自身职责,终有所获,具体如下所示:
一、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教学对象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变,促使教师们重新审视本门课程,以期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而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们转变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剔除應试教育旧观念,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即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和法律意识为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也就是明确了教学对象为学生,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准确定位自己,担负起引导者、监督者、维护着的职责,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在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孩子们体会丰富多样的情感,了解情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了教学活动,为孩子们播放了各种类型的影片节选,有惹人大笑的喜剧,让人同情的悲剧;有吸引人眼光的科幻片、也有逻辑缜密的推理片……但笔者没有设置提问环节,追问学生的感想,将这段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让他们自己的去品味影片中复杂多样的情感,了解情感的特点,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促使教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地位,明确了自身服务者的身份,只好将课堂主导权交由学生,即由他们支配课堂时间,完成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建构高效课堂。
二、构建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要发挥教与学的统一性,即师生关系和谐,教学工作高效。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借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则是配合教师教学行为,珍惜教师教学成果,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互相配合推动教学工作进度,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如,在学习《师生之间》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师生沟通,即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与付出,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抓住学生心理,师生之间消除隔膜,加深彼此的情感。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用体验、观察活动代替了讲授活动,让孩子们观察其他教师的备课活动,体验作业批改任务并到教师家中拜访,了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体会教师的辛苦。在学生了解教师的同时,笔者也尝试与学生对话,寻找共同话题,了解学生的喜好,询问学生当下的困惑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教师的工作日常,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现状,师生关系更进一步,也为彼此之间的愉快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建构高效课堂。
三、实施示范引导,实现知行合一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殊不知自身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学生效仿对象,实现知行合一。
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了本课的导入活动——列举了各种道德模范的事例供同学们学习借鉴;之后组织了一场师生茶话会,即师生围坐一圈讲述自己或他们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事迹,而笔者也加入其中,倾听孩子们的故事,讲述自己的事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等到茶话会即将结束之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美化自己的故事,或者从他人的故事中习得一二,引发了大家的思考。笔者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留下了一些空白。当然,除了课堂时间,笔者履行引导者职责,纠正学生思路,引领学生思想之外,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引导大家,让大家成长为一名懂得尊重他人、有礼貌、守诚信的好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借助言语和行为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自身做到了知行合一,成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榜样。
综上,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出现了一些新变,为了适应这些新变,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策略,即教师进行准确地位,尝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互动频繁,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价值,引导学生言行等等,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推动教学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淑娜.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J].学周刊,2013(16).
[2]刘字铭.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