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也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从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相关情景、联系生活实际三方面来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方式单一,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有效实现。所以,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探究多样的课堂形式,进而调动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師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要提想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这点,并不断进行落实。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首先,我通过谈话导入教学“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2500年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三角形的某种特性,现在你也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我让学生准备出三角尺,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三角形,并用刻度尺量出第三边的长度,然后再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5cm和12cm的直角三角形,用刻度尺量出第三边的长。由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研究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学生可以得出3?+4?=5?;5?+12?=13?。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个性质?由此可以让学生得出勾股定理的定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掌握了勾股定理有关内容。
二、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课堂的知识丰富有趣,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如果课堂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关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方程思想。首先,我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导入教学:“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卡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最后客车比客车先到一小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开始展开探讨,然后我找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思考:如果用x表示ab两地之间的距离,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方程?由此让学生分清哪些是已知,哪些是未知,并能够运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把题意表示出来。最后,我为学生出示类似的题型让学生练习。如此,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首先,我通过联系实际引入教学:“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例如建筑物、艺术作品、中国的方块字等等。掌握图形对称的奥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和谐。”接下来我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同时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存在哪些轴对称图形。如此,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与生活都有重要意义。所以,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需求,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文汉.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J]. 江苏教育研究,2016(Z1):103-106.
[2]吴燕萍,高飞.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电大理工,2014(01):74-7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方式单一,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有效实现。所以,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探究多样的课堂形式,进而调动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師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要提想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这点,并不断进行落实。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首先,我通过谈话导入教学“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2500年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三角形的某种特性,现在你也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我让学生准备出三角尺,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三角形,并用刻度尺量出第三边的长度,然后再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5cm和12cm的直角三角形,用刻度尺量出第三边的长。由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研究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学生可以得出3?+4?=5?;5?+12?=13?。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个性质?由此可以让学生得出勾股定理的定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掌握了勾股定理有关内容。
二、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课堂的知识丰富有趣,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如果课堂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关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方程思想。首先,我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导入教学:“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卡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最后客车比客车先到一小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开始展开探讨,然后我找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思考:如果用x表示ab两地之间的距离,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方程?由此让学生分清哪些是已知,哪些是未知,并能够运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把题意表示出来。最后,我为学生出示类似的题型让学生练习。如此,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首先,我通过联系实际引入教学:“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例如建筑物、艺术作品、中国的方块字等等。掌握图形对称的奥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和谐。”接下来我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同时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存在哪些轴对称图形。如此,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与生活都有重要意义。所以,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需求,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文汉.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J]. 江苏教育研究,2016(Z1):103-106.
[2]吴燕萍,高飞.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电大理工,2014(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