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成语的盖头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组和短语。一般而言,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的,而且,大部分的成语是由古代沿用下来的,代表着一个故事或典故。因此,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既富有深刻内涵,又具有感情色彩的。
  最近几年高考,成语一直是热点。以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为例,18套试卷中就有16套试卷考查了成语。由此可见,我们复习中不能忽视成语。
  综合近几年各地语文高考试卷,不难发现,成语的考查主要落实在音形、词义、词性、感情色彩、搭配几个方面。在平时的复习中,如果我们多注意从这几个角度进行训练,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意成语中易错的字音字形
  (一)对成语字音的掌握,高考要求是A级,即识记——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读,多留心成语的读音。
  1.在成语中约定俗成的多音字。
  成语中有些字是多音字,但在成语中已经固定读法的,这就需要学生遇到这类成语时特别注意。以2009年语文高考江苏卷第一题为例:
  “降龙卧虎、敷衍塞责、落拓不羁、纤尘不染、可圈可点、厚古薄今、老成持重、否极泰来、乐不思蜀、屏气凝神”
  2.成语中易犯“字读半边”错误的字。
  在成语里有不少字大家拿不准字音,往往会犯“字读半边”错误或者误读成形近字的字音。遇到这类成语,我们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要谦虚地向字典老师求教,事后再牢牢记住,这才是最好的积累方法。
  如09年北京卷第一题:
  “人才荟萃(kuài)、鸢飞鱼跃(yuān)”
  3.成语中的生僻字。
  成语多数是书面用语,这也就决定了其中一些字多是生活中不常用的生僻字。
  如09年高考全国卷Ⅱ第一题:
  “戎马倥偬(zǒng)”
  重庆卷第一题“怙恶不悛(quān)、狼奔豕突(shǐ)”
  (二)高考对成语字形的要求是D级,即鉴赏评价——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高考对成语字形的考察方式一般是将成语与词语、熟语放在一起辨析。题目考查集中在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三种类型上,在词语的选择上贴近生活甚至是非常熟悉的,撷取经常用错的汉字,重视课本中出现过的易用错的汉字。
  对于这种成语,大家平时遇到就要特别注意其中特别易混淆的字,尽量从意义上理解掌握,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正确性。
  如:09年高考重庆卷第二题:
  “额首称庆;不明就理”。(“额首称庆”中“首”当为“手”,意思是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庆幸。“不明就理”中“理”该为“里”,“就里”是内部情况的意思。“就理”就解释不通。)
  二、关注句中成语的正确运用
  高考对成语的运用要求达E级,会表达应用,也就是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2009年和2008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绝大部分都对成语的运用进行了考查,总结归纳后,大体上是从成语的含义、搭配、感情色彩、词性、谦敬等角度出题的。
  1.对成语含义的考查。
  (1)望文生义
  最近高考对成语含义的考查中,望文生义的题型出得较频繁。有些成语字面含义与实际含义有较大区别的,我们在遇到时就要特别留心。像前些年考查的“量入为出(08年)、耳提面命(07年)、功败垂成(06年)、差强人意(04年)、如数家珍(03年)、炙手可热(99年)、火中取栗(98年)、莘莘学子(97年)、万人空巷(97年)、不刊之论(93年)”,这些都属于易望文生义的,平时碰到就要稍微留意。
  再如09年的全国卷Ⅰ第二题: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D.今年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这其中的“春秋鼎盛、明日黄花”都是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不合语境
  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含义不符合上下语境意思的需要,实际还是对成语含义的考查。像“鱼目混珠(07年)、有口皆碑(02年)、安步当车(01年)、一劳永逸(99年)、望其项背(98年)”等都是考的是否符合语境。
  再如09年高考全国卷Ⅲ第十三题: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如上所示,“匪夷所思”就是考查学生对成语具体含义的把握程度,是否适合上下语境要求。
  2.关注成语与句中成分的搭配。
  高考中考成语搭配方面一般热衷于考查对象搭配是否一致。
  再如09年高考全国卷Ⅱ第二题: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南腔北调”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用来描述“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明显对象搭配错误。
  3.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也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比如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近几年高考涉及到的有“处心积虑、火中取栗、趋之若鹜、炙手可热、无所不为、蠢蠢欲动、推波助澜”等。
  如09年高考江西卷第三题:
  A.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游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不假思索”、“死得其所”这两个成语都是褒义词,而这两句的语境都要求用贬义词。这些成语都褒义贬用了。
  4.留意成语的词性。
  对成语的运用,很多人都将分析重点放在词义上而忽视了词性。而有些成语之所以要辨析它是否可以用作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是因为可能它只能有一种用法。09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成语没有涉及这一角度。
  08年高考四川卷第二题
  C.去三亚过春节,那儿有灿烂的阳光、温暖的海水、洁净的沙滩,再加上椰林、蓝天,一幅幅在北方冬天难以置信的美丽景色,令人留连忘返。
  “难以置信”只能用作谓语,不能用作定语。
  5.小心成语的谦敬用法。
  成语除词义、搭配、词性、感情色彩需要关注,还需小心成语的谦敬用法。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用,而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在别人身上。最近三四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成语都没有涉及这一角度。
  如05年高考广东卷第三题: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抛砖引玉”,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
  对于这类词要多注意积累。常见的谦词有:蓬荜生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词有: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以上总结归纳了近几年高考成语考点,在平时做到成语题目时,我们不妨多注意这几个角度。当然我们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以此提高辨析成语的能力,形成大量积累,唯有如此,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做成语题目时得心应手。
其他文献
小伙计与若瑟夫分别是中国文学巨匠鲁迅的《孔乙己》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这两个人物,看似无足轻重,却不可或缺,意蕴极丰。两位文学家在对小人物的塑造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两个人物都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从小伙计的口中,我们知道了咸亨酒店的陈设布局,长衫主顾与短衣帮的高下之别和小伙计求职时的人情世故。在他眼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又是唯一穿长衫的人。由此交
期刊
在高考的最后冲刺时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这最后的时间里能使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正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可能会使很多人只看重眼前的一个个知识点的训练,字音、成语、病句等一个个考点细化量化,反复分析、强化练习,让学生深陷试卷的海洋。因为这样比较“实惠”,可以在学生的分数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于是各个学校无论是高一高二如何重视阅读,到高三都要为考点复习让路。那么高三的阅读就真的可以被“牺牲
期刊
新课程不仅为教师留下更大的创造空间,还赋予课堂以活力和张力。如何在新课改中让课堂焕发活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谈粗陋的策略。    一、树立大语文观,实施同类教学    根据课改的要求:课堂上倡导树立大语文教材观,主张将教材,教参等基础性资源与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的课堂活动等生成性资源以及课堂与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等素材性资源有机整合,实施课堂教材的生成,使课堂真正变得鲜活
期刊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针对1926年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爱国人士的“三·一八”惨案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天,由当局控制的《国务院通电》称请愿学生、群众是“暴徒”,第二天的《临时执政令》进一步指控极少数著名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如徐谦、李大钊、易培基等)“啸聚群众”,“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持木棍,袭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
期刊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依据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和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的观点,问题教学法可以作这样的界定: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
期刊
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刻画好人物。只有人物活起来了,文章才能神采飞扬,情韵动人。如何让人物活起来呢?    一、细节处显精神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就是主人公
期刊
语文学科的作文板块因其在高考卷面上占有的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都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老师们花气力最多的地方。可是每年高考后,很多考生的作文成绩似乎并不理想,作文教学的功效因而也常常招致社会非议。故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高中生虽然涉世未深,但他们都处在一个追梦的季节,意气风发的年龄阶段,眼光敏锐、思维活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再加
期刊
结构是文章表现形式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如果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没有坚实、强壮的骨骼,血肉固无所依附,灵魂亦无所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骨骼,或有头无尾,缺胳膊少腿,畸形变态,那也绝不是完整的篇章。所以,对于结构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于结构之美应进行执著追求。    一、完整连贯,转接轻妙    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求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文章的部分与部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漂亮的女子总是让人多看两眼的。我们的作文,尤其是长于说理的议论文,怎样让人多看几眼,看了又看,看而难忘呢?这就需要运用靓丽的语言抓住读者的眼球。    一、巧用意象美化语言    议论文的写作归根究底是一个说理过程,如果能把抽象的逻辑推理转化为鲜活的意象,用形象的表达为人们提供思维想象空间,人们就会更认同你的观点,文章语言的文采也会随之而来。  1.形象诠释法。例如:论述对象:希望。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多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很多学生更是一提起作文就产生一种畏惧感。那么针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