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篇幅越来越多,阅读能力测试题占总比分的将近60%,同时,阅读材料也越来越难,往往阅读理解的得分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最后的考试得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谈一谈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阅读能力 能力提高
初中英语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增加词汇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瞎写瞎做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是我们必须要探索的一个课题。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很多英语老师仍然把阅读课当作一节语法课上,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学生只是记录课文的语言点和短语、句型,想要提高阅读技能根本无从谈起。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任务型阅读模式进行授课,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读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中,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全文,可分段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可指导学生掌握重要的词汇和语法。读后,可以进行练习巩固和提升训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上英语阅读课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好的英语读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还可以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此外,老师可以每学期组织英语演讲、讲故事、歌唱比赛等,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许多学生在做英语阅读题时,都会先看懂文章,再做题目。如果老师能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的话,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略读(skimming)。学生先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大意是有重点的。比如,当出现first, second的这种归类总结的地方,或because, as a result这样的因果关系,或是 but, however的语意转折处,都需要格外留心。文章讲述主要观点之后通常会有for example来佐证,如果看懂了主要观点,那么对示例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不需要太多了。Skimming的技巧在于第一遍阅读文章,抓住文章大意是非常重要的。
2.查阅(scanning)。具体到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查字典。在查某个生词时,我们不必要把它所在的那一页上的每一个词都看一遍才找到想要查的字,只是用眼睛对字典中的一页扫描一下,脑中有要找的字,看到它,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忽略不计。在阅读中,scanning的技巧在于带着问题找答案,在文中查阅,帮助学生准确找到答案。Skimming和Scanning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获取文章整体信息能力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3.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文中出现生词时,让学生不要急于查字典,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意思去猜测,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4.领会作者的想法和意图。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或词语的褒贬,这对于理清全文思路、把握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5.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主旨句。文章的主旨句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所以读懂这两句话对于理解整篇文章关系重大。
四、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它能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好的人阅读能力强、速度快。培养语感必须进行大量的、输入型的语言训练。而阅读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输入形式。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语材料,多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文化,多掌握积累一些词汇的用法。我们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专项训练,比如每周固定一节阅读练习课,对学生提出要求,完成相应量的阅读篇幅,培养学生形成快速阅读、快速捕捉、快速感知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增强了语感,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我们英语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在指导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3).
[2]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张辉霞.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0(23).
[4]雷雯.浅谈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步骤[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阅读能力 能力提高
初中英语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增加词汇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瞎写瞎做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是我们必须要探索的一个课题。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很多英语老师仍然把阅读课当作一节语法课上,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学生只是记录课文的语言点和短语、句型,想要提高阅读技能根本无从谈起。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任务型阅读模式进行授课,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读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中,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全文,可分段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可指导学生掌握重要的词汇和语法。读后,可以进行练习巩固和提升训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上英语阅读课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好的英语读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还可以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此外,老师可以每学期组织英语演讲、讲故事、歌唱比赛等,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许多学生在做英语阅读题时,都会先看懂文章,再做题目。如果老师能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的话,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略读(skimming)。学生先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大意是有重点的。比如,当出现first, second的这种归类总结的地方,或because, as a result这样的因果关系,或是 but, however的语意转折处,都需要格外留心。文章讲述主要观点之后通常会有for example来佐证,如果看懂了主要观点,那么对示例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不需要太多了。Skimming的技巧在于第一遍阅读文章,抓住文章大意是非常重要的。
2.查阅(scanning)。具体到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查字典。在查某个生词时,我们不必要把它所在的那一页上的每一个词都看一遍才找到想要查的字,只是用眼睛对字典中的一页扫描一下,脑中有要找的字,看到它,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忽略不计。在阅读中,scanning的技巧在于带着问题找答案,在文中查阅,帮助学生准确找到答案。Skimming和Scanning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获取文章整体信息能力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3.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文中出现生词时,让学生不要急于查字典,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意思去猜测,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4.领会作者的想法和意图。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或词语的褒贬,这对于理清全文思路、把握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5.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主旨句。文章的主旨句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所以读懂这两句话对于理解整篇文章关系重大。
四、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它能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好的人阅读能力强、速度快。培养语感必须进行大量的、输入型的语言训练。而阅读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输入形式。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语材料,多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文化,多掌握积累一些词汇的用法。我们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专项训练,比如每周固定一节阅读练习课,对学生提出要求,完成相应量的阅读篇幅,培养学生形成快速阅读、快速捕捉、快速感知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增强了语感,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我们英语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在指导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3).
[2]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张辉霞.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0(23).
[4]雷雯.浅谈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步骤[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