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详细分析目前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农村水资源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节水机制、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节水工程。
关键词:水资源;探索;灌溉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山东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路不断完善。80年代初期,提出了“一硬化、两配套”的发展思路,工程建设以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为主。90年代初以来,以大田喷灌、果树微灌、蔬菜滴灌为代表的高标准“三灌”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山东省及时总结,形成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由东到西、梯次推进,综合节水、主攻‘三灌’、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节水灌溉总体思路。各地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模式。
1、在区域发展上,解决一些地方发展节水灌溉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避免大起大落
山东发展节水灌溉的地域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按水资源紧缺程度、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区域模式,二是按灌区特点和性质形成的灌区模式。胶东地区有“胶东之水天上来”之称,水资源十分紧缺,经济相对发达,以发展高标准“三灌”工程为重点。鲁中南地区重点普及渠道防渗、暗管输水,适当发展“三灌”工程。鲁西北平原重点解决大水漫灌问题,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全面推行“分级供水、用水计量、节水扩浇”的办法。库河灌区大力修建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并从测水量水入手,全面推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的用水管理办法。井灌区以低压管道输水为主。部分山丘区则采取山下打井、山上建池、调水上山、自流节灌的形式。
2、在技术手段上,针对一些人对科学和技术认识不到位的现实,解决发展节水灌溉中的片面性问题
一是输水、配水、灌水多环节并重。总结推广了配水管水环节上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计划供水,输水环节上的渠道硬化和管道输水,灌水环节上的小畦灌、短沟灌、水稻控制灌溉、喷灌、微灌等。以垛庄水库为代表,对灌区进行全面节水改造,建成防渗渠道和四级供水管网,利用自然压差对农田实行自流灌溉、自压管灌、自压喷灌和自压微灌,实现了多环节的最佳节水效果。
二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在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推广了旱作农业技术、农田保墒技术,全省有2/3的农田进行了畦田“三改”,每年推广旱地龙33万hm2。桓台县采取人工增雨、四级拦蓄、回灌补源相配套的综合措施调节降雨时空分布和入渗,采取促控结合、增储保墒相配套的措施提高土壤水的综合利用率,采取合理布井、合理开采、优化灌水、以管代渠、井渠联灌、畦田改造、大田喷灌等田间灌水技术措施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适水、适肥、适播量的水肥调控措施相配套,使单方水生产粮食达到2.04kg,连续10年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
3、在组织实施上,针对单纯就推广节水灌溉而推广节水灌溉的现象,解决推而不广的问题
山东比较成功的组织实施方式有三种: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节水灌溉。福山区在大棚草莓和大棚樱桃中应用微灌技术后,每季仅减少草莓烂果损失就可收回全部工程投资,大樱桃提前上市,价格提高10~20倍。全省已建成了400多个不同规模的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是结合现行农村生产体制和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发展节水灌溉。栖霞市在4万hm2苹果节水工程建设中,以井为体系,以户为单元,联户安装,单户管理,或利用农民原有的小机器、地头井,单户安装,单户管理,?1999年推广喷灌带120万m,增加喷灌面积近6667hm2。寿光、肥城、青州等地采取变频恒压、一井多户、一户一表,高效节水,灵活方便。这类工程农民投着放心、管着上心、用着省心。三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水灌溉。严重缺水的淄博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目前节水灌溉面积已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在经营管理上,宜分则分,宜合则合,解决经营管理方式不活的问题
一是统分结合的区域性规模经营,即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统一服务。这是目前的主要形式,分布较广。临淄、兖州等地按节水面积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平阴县采取农户管、公司管、公司农户联合管等形式;灌区建立用水户代表大会和灌区管理委员会等民主管理;沂水县跋山灌区改造、泰安市郊区1333hm2节水工程等股份制管理形式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土地适度集中的规模经营,由集体农场、家庭农场,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三是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使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得到保证。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节水灌溉工作的新突破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确定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山东省将在名、优、特、新、外农业产品的发展中,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如烟台苹果、莱阳梨、寿光蔬菜、肥城桃等,都优先给予扶持。要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领导、科技、投入、改革的力度,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逐步升级,促进节水灌溉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力争早日建成节水型农业省。为实现以上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尽快把市、县、镇三级领导机构建立完善起来采取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把每年的节水灌溉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落实到具体人员。建立监督机制,对节水灌溉任务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通报,使各级政府领导和业务部门真正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硬任务,常抓常议,抓出效果。
2、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节水灌溉发展政策的研究,如节水灌溉投入保障政策、以工补农政策、征收农业灌溉水资源费政策、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政策、用水价格约束政策等,依靠政策保障节水灌溉的稳定和发展。同时还要争取中央扶持、拿足省级投入,落实地方投入、吸引社会投入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节水灌溉发展资金。
3、强化管理,实现节水工程良性运行
一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严格项目申报、立项和审批程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大审计和监督的力度,切实用好各种资金,尽快出台《山东省节水灌溉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三是加强工程管理,深化改革,继续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责利挂钩,引导社会的力量参与节水工程的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采取户办、联户办、股份合作、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推广费县的“政府财政贴息、水管单位担保、受益主体承贷、收取水费还本”的利用贷款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逐步改革调整水价,建立起高效、合理的运作体制,实现以工程养工程,最终在全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水灌溉发展机制。
关键词:水资源;探索;灌溉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山东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路不断完善。80年代初期,提出了“一硬化、两配套”的发展思路,工程建设以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为主。90年代初以来,以大田喷灌、果树微灌、蔬菜滴灌为代表的高标准“三灌”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山东省及时总结,形成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由东到西、梯次推进,综合节水、主攻‘三灌’、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节水灌溉总体思路。各地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模式。
1、在区域发展上,解决一些地方发展节水灌溉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避免大起大落
山东发展节水灌溉的地域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按水资源紧缺程度、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区域模式,二是按灌区特点和性质形成的灌区模式。胶东地区有“胶东之水天上来”之称,水资源十分紧缺,经济相对发达,以发展高标准“三灌”工程为重点。鲁中南地区重点普及渠道防渗、暗管输水,适当发展“三灌”工程。鲁西北平原重点解决大水漫灌问题,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全面推行“分级供水、用水计量、节水扩浇”的办法。库河灌区大力修建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并从测水量水入手,全面推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的用水管理办法。井灌区以低压管道输水为主。部分山丘区则采取山下打井、山上建池、调水上山、自流节灌的形式。
2、在技术手段上,针对一些人对科学和技术认识不到位的现实,解决发展节水灌溉中的片面性问题
一是输水、配水、灌水多环节并重。总结推广了配水管水环节上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计划供水,输水环节上的渠道硬化和管道输水,灌水环节上的小畦灌、短沟灌、水稻控制灌溉、喷灌、微灌等。以垛庄水库为代表,对灌区进行全面节水改造,建成防渗渠道和四级供水管网,利用自然压差对农田实行自流灌溉、自压管灌、自压喷灌和自压微灌,实现了多环节的最佳节水效果。
二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在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推广了旱作农业技术、农田保墒技术,全省有2/3的农田进行了畦田“三改”,每年推广旱地龙33万hm2。桓台县采取人工增雨、四级拦蓄、回灌补源相配套的综合措施调节降雨时空分布和入渗,采取促控结合、增储保墒相配套的措施提高土壤水的综合利用率,采取合理布井、合理开采、优化灌水、以管代渠、井渠联灌、畦田改造、大田喷灌等田间灌水技术措施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适水、适肥、适播量的水肥调控措施相配套,使单方水生产粮食达到2.04kg,连续10年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
3、在组织实施上,针对单纯就推广节水灌溉而推广节水灌溉的现象,解决推而不广的问题
山东比较成功的组织实施方式有三种: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节水灌溉。福山区在大棚草莓和大棚樱桃中应用微灌技术后,每季仅减少草莓烂果损失就可收回全部工程投资,大樱桃提前上市,价格提高10~20倍。全省已建成了400多个不同规模的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是结合现行农村生产体制和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发展节水灌溉。栖霞市在4万hm2苹果节水工程建设中,以井为体系,以户为单元,联户安装,单户管理,或利用农民原有的小机器、地头井,单户安装,单户管理,?1999年推广喷灌带120万m,增加喷灌面积近6667hm2。寿光、肥城、青州等地采取变频恒压、一井多户、一户一表,高效节水,灵活方便。这类工程农民投着放心、管着上心、用着省心。三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水灌溉。严重缺水的淄博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目前节水灌溉面积已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在经营管理上,宜分则分,宜合则合,解决经营管理方式不活的问题
一是统分结合的区域性规模经营,即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统一服务。这是目前的主要形式,分布较广。临淄、兖州等地按节水面积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平阴县采取农户管、公司管、公司农户联合管等形式;灌区建立用水户代表大会和灌区管理委员会等民主管理;沂水县跋山灌区改造、泰安市郊区1333hm2节水工程等股份制管理形式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土地适度集中的规模经营,由集体农场、家庭农场,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三是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使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得到保证。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节水灌溉工作的新突破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确定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山东省将在名、优、特、新、外农业产品的发展中,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如烟台苹果、莱阳梨、寿光蔬菜、肥城桃等,都优先给予扶持。要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领导、科技、投入、改革的力度,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逐步升级,促进节水灌溉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力争早日建成节水型农业省。为实现以上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尽快把市、县、镇三级领导机构建立完善起来采取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把每年的节水灌溉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落实到具体人员。建立监督机制,对节水灌溉任务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通报,使各级政府领导和业务部门真正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硬任务,常抓常议,抓出效果。
2、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节水灌溉发展政策的研究,如节水灌溉投入保障政策、以工补农政策、征收农业灌溉水资源费政策、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政策、用水价格约束政策等,依靠政策保障节水灌溉的稳定和发展。同时还要争取中央扶持、拿足省级投入,落实地方投入、吸引社会投入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节水灌溉发展资金。
3、强化管理,实现节水工程良性运行
一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严格项目申报、立项和审批程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大审计和监督的力度,切实用好各种资金,尽快出台《山东省节水灌溉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三是加强工程管理,深化改革,继续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责利挂钩,引导社会的力量参与节水工程的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采取户办、联户办、股份合作、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推广费县的“政府财政贴息、水管单位担保、受益主体承贷、收取水费还本”的利用贷款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逐步改革调整水价,建立起高效、合理的运作体制,实现以工程养工程,最终在全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水灌溉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