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京剧趣谈》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文章由“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评论家、戏曲研究员。小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不明白我国国粹的美学内涵。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课型,化繁为简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区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关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关系,温儒敏教授专门作过论述:“精读主要由老师教,要讲得比较细、比较精,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略读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从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不同,要配合进行,才能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本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都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一是内容理解上,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师:请大家注意课题前的星号,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1:略读课文。
师:应该怎样学习?
生2:快速浏览,关注阅读提示,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提取中心句……
师: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京剧艺术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生3:“马鞭”和“亮相”。
师:像这种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再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就叫作分类别。“马鞭”和“亮相”你觉得哪部分内容更有趣,更吸引你?
(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并简要说明原因)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应摒弃烦琐的课文分析,化繁为简,做到过程简要、目标简要、引导简要,在“简”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学习等能力。
二、紧扣课题,“趣”字入手
既然课题是“京剧趣谈”,教学中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趣”,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把握“趣”呢?
交流课文第一部分:马鞭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马鞭的作用,并感受道具使用的以虚代实)
师:课文题目中有“趣谈”,那我们从“马鞭”这部分内容中找找,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有趣呢?
(生选择自己认为有趣的语句并进行分析,师出示道具“马鞭”,借助真实道具,通过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师:手持马鞭做出不同动作代表不同含义,马鞭虽小,用处却很大。有同学谈到了“狠狠做戏”很有趣,我们一起来欣赏演员的诠释吧!
(播放视频《豆汁记》)
师:咦,同学们,我有个疑问,这位演员如果真喝豆汁,可以吗?
生(齐):不可以。
师: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可以让人想到真实的画面。道具的虚实相生体现了艺术美。
交流课文第二部分:亮相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并感受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色)
师:“亮相”这部分内容的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有趣呢?
(生选择自己认为有趣的语句并进行分析,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补充拓展: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师:他们的亮相是怎样的?请看图片和视频资料。
(课件出示图片及《三岔口》视频)
师:这是哪种亮相?
生1:静态亮相。
师:京剧的某些环节看似不合常理,却恰好体现了京剧动静结合的艺术美。今天我们学习《京剧趣谈》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2:我学到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
师:作者既从文章整体的布局谋篇上分类别,又从具体内容上分类别,让我们读起来条理清晰、趣味盎然。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通过视频及道具来“激趣”。通过觀看《金玉奴》中的《豆汁记》和《三岔口》两段视频资料,可以很快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让学生感受京剧舞台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美。在说到“马鞭”这种道具时,笔者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物。笔者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并展示表演手持马鞭高扬、低垂等动作,告诉学生手持马鞭做出不同动作代表不同含义。马鞭虽小,用处却大,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二是通过赏析文本语言来“品趣”。在“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中都有幽默风趣的句子,学生赏析语言的同时,可以品京剧之趣。通过交流,学生感受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别具匠心,语言是多么的通俗幽默,细细品味作者的语言,可谓“趣”无处不在。
三、合作学习,迁移延伸
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本课始终。第一次小组合作,笔者引导学生选择“马鞭”或“亮相”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将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并在全班交流时引导提升。作者既从文章整体的布局谋篇上分类别,又从具体内容上分类别,使学生再次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提供阅读素材《走向大自然的建筑》,利用思考题,引导学生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思考题:
1.本文以_____________为题,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内容。
2.用简练的语言填写表格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方法指导,有语言积累,有迁移延伸,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富源路小学)
一、关注课型,化繁为简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区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关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关系,温儒敏教授专门作过论述:“精读主要由老师教,要讲得比较细、比较精,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略读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从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不同,要配合进行,才能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本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都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一是内容理解上,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师:请大家注意课题前的星号,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1:略读课文。
师:应该怎样学习?
生2:快速浏览,关注阅读提示,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提取中心句……
师: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京剧艺术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生3:“马鞭”和“亮相”。
师:像这种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再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就叫作分类别。“马鞭”和“亮相”你觉得哪部分内容更有趣,更吸引你?
(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并简要说明原因)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应摒弃烦琐的课文分析,化繁为简,做到过程简要、目标简要、引导简要,在“简”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学习等能力。
二、紧扣课题,“趣”字入手
既然课题是“京剧趣谈”,教学中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趣”,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把握“趣”呢?
交流课文第一部分:马鞭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马鞭的作用,并感受道具使用的以虚代实)
师:课文题目中有“趣谈”,那我们从“马鞭”这部分内容中找找,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有趣呢?
(生选择自己认为有趣的语句并进行分析,师出示道具“马鞭”,借助真实道具,通过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师:手持马鞭做出不同动作代表不同含义,马鞭虽小,用处却很大。有同学谈到了“狠狠做戏”很有趣,我们一起来欣赏演员的诠释吧!
(播放视频《豆汁记》)
师:咦,同学们,我有个疑问,这位演员如果真喝豆汁,可以吗?
生(齐):不可以。
师: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可以让人想到真实的画面。道具的虚实相生体现了艺术美。
交流课文第二部分:亮相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并感受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色)
师:“亮相”这部分内容的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有趣呢?
(生选择自己认为有趣的语句并进行分析,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补充拓展: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师:他们的亮相是怎样的?请看图片和视频资料。
(课件出示图片及《三岔口》视频)
师:这是哪种亮相?
生1:静态亮相。
师:京剧的某些环节看似不合常理,却恰好体现了京剧动静结合的艺术美。今天我们学习《京剧趣谈》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2:我学到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
师:作者既从文章整体的布局谋篇上分类别,又从具体内容上分类别,让我们读起来条理清晰、趣味盎然。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通过视频及道具来“激趣”。通过觀看《金玉奴》中的《豆汁记》和《三岔口》两段视频资料,可以很快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让学生感受京剧舞台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美。在说到“马鞭”这种道具时,笔者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物。笔者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并展示表演手持马鞭高扬、低垂等动作,告诉学生手持马鞭做出不同动作代表不同含义。马鞭虽小,用处却大,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二是通过赏析文本语言来“品趣”。在“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中都有幽默风趣的句子,学生赏析语言的同时,可以品京剧之趣。通过交流,学生感受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别具匠心,语言是多么的通俗幽默,细细品味作者的语言,可谓“趣”无处不在。
三、合作学习,迁移延伸
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本课始终。第一次小组合作,笔者引导学生选择“马鞭”或“亮相”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将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并在全班交流时引导提升。作者既从文章整体的布局谋篇上分类别,又从具体内容上分类别,使学生再次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提供阅读素材《走向大自然的建筑》,利用思考题,引导学生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思考题:
1.本文以_____________为题,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内容。
2.用简练的语言填写表格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方法指导,有语言积累,有迁移延伸,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富源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