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最近的一则题词。这个精辟论述抓住了物理学的根本,表达了物理学界的共同见解,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先辈的共鸣。在长期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我国的物理教育界逐步达成了重视实验教学的共识,并在课程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使之得以保障。《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实验选题与课程教材的不断更新,使教学结构从学科分划型向教学层次型全面转变。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高校非物理类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本科生进入高校后要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能够受到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及科学素质的培养。虽然这些实验中使用过的仪器设备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能一个也用不上,但正是通过对这些仪器设备的调试、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多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各方面才会得到系统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真正地正确体会、理解和掌握不同实验项目中那些精妙的设计思想、严谨的实验原理和独特的实验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与相关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就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这些正是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且是其他课程所不可取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上《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却是有限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借助物理实验的机会充分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呢?本文在教学和管理模式方面做以下探索,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运行模式
2.1人员分类与分工
将教研室的人员分为两类,一类为管理人员,一类为教师人员,大概比例为1:2。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实验仪器的维修和采购,保证本学期所用仪器得到及时的维修,以保证正常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人员专门负责讲课、辅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和录入学生成绩,如图1所示。
2.2两类人员充分合作
以实验项目(实验室)为依托,将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按照1:2的关系固定下来。也就是说,在一个学期内,一位教师人员只负责讲授某一个实验项目,即只在某一个固定的实验室上课;而一位管理人员只负责两个固定的实验项目所用仪器的维修工作,即他只对两个教师人员负责。这样一来,一位管理人员和两位教师人员结合,只负责两个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工作,与别的实验室无关。做到“包干到户,责权分明”,从而可以高效的将教学和管理任务进行下去。
首先,一位教师人员在一个学期内只负责一个实验项目,有利于他彻底吃透一个实验项目。从基本的实验原理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从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到仪器的具体操作流程,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实验结果的标准处理方法,教师人员可以充分熟悉本实验所用仪器的属性,以便于及时快速的排除仪器故障,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针对这个实验项目的特性,教师人员可做一份很好的PPT课件,便于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本次实验,达到 “做一个实验是一个实验”的教学目的。而且,教师人员可充分拓展与本实验相关的实际应用,充分挖掘本次实验项目的物理内涵,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
其次,一位管理人员只负责维修两个实验室的仪器;而在一个学期内,一个实验室始终是某一位教师在上课,这样很方便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就仪器的使用和损坏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出现“仪器坏了都不知道是哪个老师上课时坏了”的情况。
再次,就学生而言,在一个学期要进行的12个实验项目中,可以分别感受12位教师的不同上课风格,可由新鲜感促进学习情绪,避免因过于熟悉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3成绩处理
在本文所探索的教学模式框架下,一位教师人员只负责一个实验项目,也就是说,一位教师人员要对所有学生讲授一遍本实验项目。在成绩录入时,可采用以下方式。以120个行政班为例,用Excel制作12个工作表,如图2(a)所示,工作表的名字依次为1-10、11-20等等;在每一个工作表中,创建10个Sheet;以名字为1-10的工作表为例,其包含的10个Sheet的名字分別为1、2等等,如图2(b)所示。在每一个Sheet中,标明本学期12个实验的名称,以便于负责相应实验的教师进行成绩录入。学期末时,每一位教师人员分别负责一个工作表的成绩汇总和录入。
三、结论
本文认为,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可将教研室人员按照1:2分为两类,一类为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实验仪器的维修和采购;另一类为教师人员,专门负责实验课的讲授和辅导学生实验。并且,以实验项目(实验室)为依托,将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按照1:2的关系固定下来。这样一来,教师人员在一个学期内只需讲授某一个实验项目,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高校进行,而且保证了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之间能就实验仪器的维修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最近的一则题词。这个精辟论述抓住了物理学的根本,表达了物理学界的共同见解,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先辈的共鸣。在长期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我国的物理教育界逐步达成了重视实验教学的共识,并在课程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使之得以保障。《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实验选题与课程教材的不断更新,使教学结构从学科分划型向教学层次型全面转变。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高校非物理类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本科生进入高校后要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能够受到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及科学素质的培养。虽然这些实验中使用过的仪器设备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能一个也用不上,但正是通过对这些仪器设备的调试、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多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各方面才会得到系统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真正地正确体会、理解和掌握不同实验项目中那些精妙的设计思想、严谨的实验原理和独特的实验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与相关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就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这些正是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且是其他课程所不可取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上《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却是有限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借助物理实验的机会充分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呢?本文在教学和管理模式方面做以下探索,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运行模式
2.1人员分类与分工
将教研室的人员分为两类,一类为管理人员,一类为教师人员,大概比例为1:2。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实验仪器的维修和采购,保证本学期所用仪器得到及时的维修,以保证正常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人员专门负责讲课、辅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和录入学生成绩,如图1所示。
2.2两类人员充分合作
以实验项目(实验室)为依托,将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按照1:2的关系固定下来。也就是说,在一个学期内,一位教师人员只负责讲授某一个实验项目,即只在某一个固定的实验室上课;而一位管理人员只负责两个固定的实验项目所用仪器的维修工作,即他只对两个教师人员负责。这样一来,一位管理人员和两位教师人员结合,只负责两个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工作,与别的实验室无关。做到“包干到户,责权分明”,从而可以高效的将教学和管理任务进行下去。
首先,一位教师人员在一个学期内只负责一个实验项目,有利于他彻底吃透一个实验项目。从基本的实验原理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从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到仪器的具体操作流程,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实验结果的标准处理方法,教师人员可以充分熟悉本实验所用仪器的属性,以便于及时快速的排除仪器故障,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针对这个实验项目的特性,教师人员可做一份很好的PPT课件,便于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本次实验,达到 “做一个实验是一个实验”的教学目的。而且,教师人员可充分拓展与本实验相关的实际应用,充分挖掘本次实验项目的物理内涵,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
其次,一位管理人员只负责维修两个实验室的仪器;而在一个学期内,一个实验室始终是某一位教师在上课,这样很方便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就仪器的使用和损坏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出现“仪器坏了都不知道是哪个老师上课时坏了”的情况。
再次,就学生而言,在一个学期要进行的12个实验项目中,可以分别感受12位教师的不同上课风格,可由新鲜感促进学习情绪,避免因过于熟悉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3成绩处理
在本文所探索的教学模式框架下,一位教师人员只负责一个实验项目,也就是说,一位教师人员要对所有学生讲授一遍本实验项目。在成绩录入时,可采用以下方式。以120个行政班为例,用Excel制作12个工作表,如图2(a)所示,工作表的名字依次为1-10、11-20等等;在每一个工作表中,创建10个Sheet;以名字为1-10的工作表为例,其包含的10个Sheet的名字分別为1、2等等,如图2(b)所示。在每一个Sheet中,标明本学期12个实验的名称,以便于负责相应实验的教师进行成绩录入。学期末时,每一位教师人员分别负责一个工作表的成绩汇总和录入。
三、结论
本文认为,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可将教研室人员按照1:2分为两类,一类为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实验仪器的维修和采购;另一类为教师人员,专门负责实验课的讲授和辅导学生实验。并且,以实验项目(实验室)为依托,将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按照1:2的关系固定下来。这样一来,教师人员在一个学期内只需讲授某一个实验项目,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高校进行,而且保证了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之间能就实验仪器的维修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