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很多班主任及老师头疼的问题,教育“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难题,我认为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把“问题”真正理清。
什么是问题学生? 我认为大约可以分十种类型:乖巧的学生;叛逆的学生;孤僻的学生;招摇的学生;霸道的学生;懦弱的学生;怪异的学生;暴躁的学生;隐形的学生;偏执的学生。相信大家也能在自己的班中找到相对应的学生。遇到问题学生时,我们先不要急躁,要冷静分析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是来自家庭的,还是社会的,是来自心理的还是生理的。只有分析清楚问题的成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我们还要弄清问题学生的问题属于哪个方面的,是学习方面的,还是情感方面的,是交往方面的还是社会方面的,然后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能比较集中精力克服问题学生了。
要转变问题学生,首先教师应先转变自己的观念。“问题学生”的问题再多,也属于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犯错者不等于罪犯。“问题学生”的差,主要体现在他的学习状态、成长状态有偏差。你或许改变不了他的家庭状况,改变不了社会环境,但用我们的宽容、爱心、耐心、决心、智慧与学生互动,可以改变他的心灵。任何时候,只要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改变了,他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其次,一视同仁,摘掉“有色”眼镜。有位教育家说:“一旦我们人为地把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挫折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影响不是暂时可以消除的,很可能会使他带着失败者的心态去面对将来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或者说很多老师关注更多的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那些学习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往往被忽略了,可是,当我们与那些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目光相对时,我们是否读出了他们眼神中的期待。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但是当他们仅存的那点自信和被肯定的渴望被我们忽略,有些学生因此失去了自信将自己封闭起来,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更多的学生是背道而驰的选择了特殊的行为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比如:有些学生大声喧哗,可能只是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有些学生激怒教师,也许只是因为教师一个轻蔑的眼神,有些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可能只是满足自己的一种心理欲求,有些学生离家出走,可能只是因为父母亲缺乏一句温暖的话语……这些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就是想让我们注意到他,他们也需要阳光和雨露。
第三,沟通为主,慎用处罚。其实,处罚常常是一种伤害。它只是一种权力行为,一种情绪行为,而不是教育行为。回想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犯错误的学生训一顿,训到学生泪流满面,承认错误,我认为这就是我要的结果了,然后就此了事。现在想来,这种做法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如果当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问题前后分析清楚,将学生的状况搞清楚,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不再犯错,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待问题学生,我们要慎用罚站、讥讽等惩罚手段,因为惩罚并不会修正学生的偏差行为,要敢于给予学生犯错的空间,让学生在犯错中成长。毕竟,无论问题多严重的学生,只要找,你总会发现他的优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这颗善的种子随时随地会发芽。
爱的投入能成为我们与问题学生的联系纽带。我们要想转化问题学生,就要从内心中真正的理解问题学生,我们要发掘学生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在施教过程中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想法,在不同标准下问题学生的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问题学生不急不躁,必要时可以做一些让步,再次我们要站在问题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让教育管理更加有效,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要运用情感的武器,蹲下来讲话,让他们找回自信,让他们从内心中愿意亲近你,愿意与你交流,所以说爱的投入就成为我们与问题学生的联系纽带。
总之,只有我们用爱心,真正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着想,相信我们以后遭遇问题学生时都会没问题的。
什么是问题学生? 我认为大约可以分十种类型:乖巧的学生;叛逆的学生;孤僻的学生;招摇的学生;霸道的学生;懦弱的学生;怪异的学生;暴躁的学生;隐形的学生;偏执的学生。相信大家也能在自己的班中找到相对应的学生。遇到问题学生时,我们先不要急躁,要冷静分析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是来自家庭的,还是社会的,是来自心理的还是生理的。只有分析清楚问题的成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我们还要弄清问题学生的问题属于哪个方面的,是学习方面的,还是情感方面的,是交往方面的还是社会方面的,然后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能比较集中精力克服问题学生了。
要转变问题学生,首先教师应先转变自己的观念。“问题学生”的问题再多,也属于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犯错者不等于罪犯。“问题学生”的差,主要体现在他的学习状态、成长状态有偏差。你或许改变不了他的家庭状况,改变不了社会环境,但用我们的宽容、爱心、耐心、决心、智慧与学生互动,可以改变他的心灵。任何时候,只要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改变了,他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其次,一视同仁,摘掉“有色”眼镜。有位教育家说:“一旦我们人为地把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挫折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影响不是暂时可以消除的,很可能会使他带着失败者的心态去面对将来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或者说很多老师关注更多的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那些学习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往往被忽略了,可是,当我们与那些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目光相对时,我们是否读出了他们眼神中的期待。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但是当他们仅存的那点自信和被肯定的渴望被我们忽略,有些学生因此失去了自信将自己封闭起来,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更多的学生是背道而驰的选择了特殊的行为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比如:有些学生大声喧哗,可能只是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有些学生激怒教师,也许只是因为教师一个轻蔑的眼神,有些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可能只是满足自己的一种心理欲求,有些学生离家出走,可能只是因为父母亲缺乏一句温暖的话语……这些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就是想让我们注意到他,他们也需要阳光和雨露。
第三,沟通为主,慎用处罚。其实,处罚常常是一种伤害。它只是一种权力行为,一种情绪行为,而不是教育行为。回想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犯错误的学生训一顿,训到学生泪流满面,承认错误,我认为这就是我要的结果了,然后就此了事。现在想来,这种做法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如果当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问题前后分析清楚,将学生的状况搞清楚,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不再犯错,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待问题学生,我们要慎用罚站、讥讽等惩罚手段,因为惩罚并不会修正学生的偏差行为,要敢于给予学生犯错的空间,让学生在犯错中成长。毕竟,无论问题多严重的学生,只要找,你总会发现他的优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这颗善的种子随时随地会发芽。
爱的投入能成为我们与问题学生的联系纽带。我们要想转化问题学生,就要从内心中真正的理解问题学生,我们要发掘学生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在施教过程中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想法,在不同标准下问题学生的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问题学生不急不躁,必要时可以做一些让步,再次我们要站在问题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让教育管理更加有效,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要运用情感的武器,蹲下来讲话,让他们找回自信,让他们从内心中愿意亲近你,愿意与你交流,所以说爱的投入就成为我们与问题学生的联系纽带。
总之,只有我们用爱心,真正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着想,相信我们以后遭遇问题学生时都会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