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边远山区学校的课堂,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乏味而缺少生气与灵动的数学课堂,再加上数学高度的抽象性,让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都不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學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培养边远山区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策略
边远山区学校由于教学设备配置跟不上、教学资源不足、生源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对数学从小就缺乏探究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启迪的思维无法展开多方位的思考,数学成绩普遍较低,学生因此渐渐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状态,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乐于动手去尝试,去实践,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培养边远山区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进入童话般的数学
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对童话故事更是感兴趣。枯燥的数学课堂若是变成了童话般的世界,何愁孩子们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例如:我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之前,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的到来,好寂寞,好无聊啊!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2元钱。”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忙了一整天才织完。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2元钱。”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她累得趴倒在地上,心想: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第三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2元钱。”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学生出神地听完了故事,纷纷笑蜘蛛不会计算,结果做生意失败了。我趁热打铁,引出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学生学得特别认真,很快掌握了计算的要领。之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替蜘蛛出谋划策,该如何开店,如何定价。学生们兴趣盎然,小组讨论非常热烈,每个学生俨然就是个小老板,把本节课所学的乘法知识运用得正确且娴熟,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让课堂教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
传统的数学课堂乏味而缺少生气与灵动。但当把数学课堂搬离教室走进生活进行教学时,我们数学老师能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不是一问三不知了,而是充满朝气的小实践家。
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古民居,引导学生们利用刚刚学会的比例尺知识来绘制精确的祠堂平面图。接到任务后,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分工合作,有的定点,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计算……通过努力,每个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平面图绘制。动手与实践,让孩子们对数学学习有了全新认知,他们学得认真,学得有趣,也学得快乐。玩中学,学中玩,不亦乐乎。又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由于单位的转换需要思维想象的过程,一些学生如陷云雾里摸不着要领,所以开展一场模拟购物活动就可以轻松地解决抽象思维转化到具体直观展示中来;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则让学生先统计家里一个月的各项支出数据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能深切地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尽量多一些。只有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才会发挥出最大的学习动力。
三、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数学
(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们面对的是懵懵懂懂的山村孩子,如果他不喜欢你,就不相信你的一言一行,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标都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如果学生喜欢你,就会相信你的每一句话,与你合作,你就会感受“教学相长”的快乐。小学生喜欢与老师亲近,对喜欢的老师的课能认真听讲,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多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教会他们讲究卫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给予孩子最温暖的关怀。在学习生活中,如果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老师的“最爱”,让每个孩子在教室里都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老师必定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要善于表扬、鼓励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有了进步,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刺激。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表扬更要及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数学课堂能让学生特别有学习的动力,表扬的正面激励效应是永远存在的,这已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所证实。对孩子们多一点适时、适性的鼓励声音,让不同的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的行走在校园里;让所有孩子们每节课都能昂首走进教室,鼓励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声音、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深受学生喜欢。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对学生提出最中肯的建议、甚至批评;要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求,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常扪心自问:我,今天发现了孩子的哪些优点或特长?我,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做了哪些努力?当然,在学生的进步中,我们还要有足够的教育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聆听那花开的声音,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策略
边远山区学校由于教学设备配置跟不上、教学资源不足、生源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对数学从小就缺乏探究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启迪的思维无法展开多方位的思考,数学成绩普遍较低,学生因此渐渐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状态,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乐于动手去尝试,去实践,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培养边远山区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进入童话般的数学
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对童话故事更是感兴趣。枯燥的数学课堂若是变成了童话般的世界,何愁孩子们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例如:我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之前,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的到来,好寂寞,好无聊啊!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2元钱。”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忙了一整天才织完。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2元钱。”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她累得趴倒在地上,心想: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第三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2元钱。”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学生出神地听完了故事,纷纷笑蜘蛛不会计算,结果做生意失败了。我趁热打铁,引出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学生学得特别认真,很快掌握了计算的要领。之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替蜘蛛出谋划策,该如何开店,如何定价。学生们兴趣盎然,小组讨论非常热烈,每个学生俨然就是个小老板,把本节课所学的乘法知识运用得正确且娴熟,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让课堂教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
传统的数学课堂乏味而缺少生气与灵动。但当把数学课堂搬离教室走进生活进行教学时,我们数学老师能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不是一问三不知了,而是充满朝气的小实践家。
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古民居,引导学生们利用刚刚学会的比例尺知识来绘制精确的祠堂平面图。接到任务后,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分工合作,有的定点,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计算……通过努力,每个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平面图绘制。动手与实践,让孩子们对数学学习有了全新认知,他们学得认真,学得有趣,也学得快乐。玩中学,学中玩,不亦乐乎。又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由于单位的转换需要思维想象的过程,一些学生如陷云雾里摸不着要领,所以开展一场模拟购物活动就可以轻松地解决抽象思维转化到具体直观展示中来;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则让学生先统计家里一个月的各项支出数据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能深切地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尽量多一些。只有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才会发挥出最大的学习动力。
三、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数学
(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们面对的是懵懵懂懂的山村孩子,如果他不喜欢你,就不相信你的一言一行,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标都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如果学生喜欢你,就会相信你的每一句话,与你合作,你就会感受“教学相长”的快乐。小学生喜欢与老师亲近,对喜欢的老师的课能认真听讲,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多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教会他们讲究卫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给予孩子最温暖的关怀。在学习生活中,如果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老师的“最爱”,让每个孩子在教室里都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老师必定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要善于表扬、鼓励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有了进步,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刺激。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表扬更要及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数学课堂能让学生特别有学习的动力,表扬的正面激励效应是永远存在的,这已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所证实。对孩子们多一点适时、适性的鼓励声音,让不同的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的行走在校园里;让所有孩子们每节课都能昂首走进教室,鼓励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声音、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深受学生喜欢。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对学生提出最中肯的建议、甚至批评;要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求,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常扪心自问:我,今天发现了孩子的哪些优点或特长?我,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做了哪些努力?当然,在学生的进步中,我们还要有足够的教育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聆听那花开的声音,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