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阅读在当今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想把一篇文章看懂,把试题做好,一定要先整体把握文章。即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只有把握了中心,才算是看懂了文章。只要看懂了文章,那么考试的题目就容易做了。因为,好多题目的考察都是和中心有关联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放在首位。
1、审视文题法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透过题目的眼睛,我们能看到文章的深处。从对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有的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斑羚飞渡》;有的文题干脆就直接揭示或暗含文章中心,如《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黄河颂》;有的则是文章的线索,如《羚羊木雕》《风筝》;有的揭示相关的人、物、事或相关的场景如《藤野先生》《春》《散步》等;还有的文题一语双关,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当然,从文章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可能还有其他多种情况,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快速深入地了解课文。因此分析探讨文题的作用,对初步感知全文是有帮助的。
2、抓关键句法
文章开头、中间或结尾部分的 议论抒情的句子都是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就是画龙点睛的句子,细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到文中的感情或作者的写作目的。尤其是位于结尾部分的这样的句子,更值得反复品味。好多文章都是卒章显志的。掌握这一方法,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中心很重要。
3、不同体裁分析法
文章的主题是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内核。不同文体的主题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小说的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题旨和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综合考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看人物生存的环境,看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的分析,对其遭际的了解等来分析概括。课文《孔乙己》便是如此。概括散文的主题,可以通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途径来完成。如
《背影》等。
4、文章内容概括法
常言道:文无定法,对于同一题材的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形式。对于前面谈到的几点,有的可能文章适用,有的可能不适用。那这时怎么办?还有一种好方法:文章内容概括法。按照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或是谁怎样了的思维模式,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而知道了文章的内容,也就能体会到文章中心,也就整体把握了文章。
5、理清文章层次法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面对一大块蛋糕,不知如何下嘴,从哪儿开始吃。但如果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那就容易吃多了。 同样,理清文章层次,就像用刀给文章切蛋糕,“蛋糕”切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显现出来了,这时,就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了。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被整体感知了。这类方法适用篇幅长而且复杂的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划分层次的方法: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按线索划分、(人物线、事物线、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等);按中心事件划分;按表达方式划分;按文章体裁划分;按场景变换和地点转换划分等。
6、 辨析文章类型法
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借景抒情何借物抒情的记叙文等。对于不同内容的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意图也不一样。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主题侧重于表现文中人的精神风貌、性格及品质等;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主题侧重于表现生活中的某个道理或启发等;借景抒情类的记叙文主题更侧重抒发某种感情等。
7、关注作者情感态度法
当然,所有的记叙文类的文章里都渗透着作者本人对所写文章的情感态度或者是所寄托的愿望理想,对于这一点,在整体把握文章中心的时候,应给予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对文章的中心把握的更全面。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课文,从对课文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要以叶圣陶先生这句话为指导,在教学中,多总结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中学 )
1、审视文题法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透过题目的眼睛,我们能看到文章的深处。从对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有的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斑羚飞渡》;有的文题干脆就直接揭示或暗含文章中心,如《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黄河颂》;有的则是文章的线索,如《羚羊木雕》《风筝》;有的揭示相关的人、物、事或相关的场景如《藤野先生》《春》《散步》等;还有的文题一语双关,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当然,从文章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可能还有其他多种情况,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快速深入地了解课文。因此分析探讨文题的作用,对初步感知全文是有帮助的。
2、抓关键句法
文章开头、中间或结尾部分的 议论抒情的句子都是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就是画龙点睛的句子,细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到文中的感情或作者的写作目的。尤其是位于结尾部分的这样的句子,更值得反复品味。好多文章都是卒章显志的。掌握这一方法,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中心很重要。
3、不同体裁分析法
文章的主题是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内核。不同文体的主题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小说的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题旨和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综合考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看人物生存的环境,看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的分析,对其遭际的了解等来分析概括。课文《孔乙己》便是如此。概括散文的主题,可以通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途径来完成。如
《背影》等。
4、文章内容概括法
常言道:文无定法,对于同一题材的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形式。对于前面谈到的几点,有的可能文章适用,有的可能不适用。那这时怎么办?还有一种好方法:文章内容概括法。按照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或是谁怎样了的思维模式,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而知道了文章的内容,也就能体会到文章中心,也就整体把握了文章。
5、理清文章层次法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面对一大块蛋糕,不知如何下嘴,从哪儿开始吃。但如果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那就容易吃多了。 同样,理清文章层次,就像用刀给文章切蛋糕,“蛋糕”切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显现出来了,这时,就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了。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被整体感知了。这类方法适用篇幅长而且复杂的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划分层次的方法: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按线索划分、(人物线、事物线、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等);按中心事件划分;按表达方式划分;按文章体裁划分;按场景变换和地点转换划分等。
6、 辨析文章类型法
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借景抒情何借物抒情的记叙文等。对于不同内容的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意图也不一样。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主题侧重于表现文中人的精神风貌、性格及品质等;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主题侧重于表现生活中的某个道理或启发等;借景抒情类的记叙文主题更侧重抒发某种感情等。
7、关注作者情感态度法
当然,所有的记叙文类的文章里都渗透着作者本人对所写文章的情感态度或者是所寄托的愿望理想,对于这一点,在整体把握文章中心的时候,应给予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对文章的中心把握的更全面。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课文,从对课文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要以叶圣陶先生这句话为指导,在教学中,多总结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