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就被每一学科每一位教师奉为圭臬。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依然鲜见。长期以来,阅读答案的评分标准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性讲授与学生的机械化记忆固定化,功利性严重。本文旨在以《散步》教学为例,探索在研学后教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研学后教;审美教学;课题研究
一、基本概念
所谓研学后教,是在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中实际教学问题提出的。“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之前编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钻研知识、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过课堂交流来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之间互教。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教师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指导、拓展延伸,有针对性且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研究背景
自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就被每一学科每一位教师奉为圭臬。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依然鲜见。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侧重关于“如何教”的预设,而新课堂则呼唤“怎样学”的指导,由于缺乏操作原理和带有普适性的教学策略,空泛的理念口号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仍然大面积低效。因此,如何将“研学后教”与“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落到实处,有着极大的的现实意义。
自2012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启动“研学后教”模式的教学探讨之后,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在“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紧紧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采取“行政推动、师生主动、培训促动、课题驱动、教研带动、评价拉动”等方式,在全校中小学稳步推进、有序进行,“研学后教”模式走进了不同的课堂,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研学后教”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师进行了比较多的探究,但是语文教学一直以来讲究“文道结合”“文以载道”,语言与思想密不可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先教后学。这些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由、好奇的天性,抑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强调“经典阅读”“自主阅读”的现代教育环境下,如何真正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高贵修养的炼成目标之一。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及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研学后教”教学理念在具体学科上的体现,希望通过教师引领性的指导阅读,学生自主发现文字之美,真正使语文的阅读教学走向一种喜悦、欣喜的阅读。
三、研究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研学,就是想要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进行高效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在课堂上借助导学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依靠学生的互动和教师的引导完成教学任务,引发學生的自主意识和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回归学习本真”的教学思想,能够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营造师生和谐课堂生态环境。
四、研学后教的具体实施——以《散步》为例
长期以来,阅读答案的评分标准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性讲授与学生的机械化记忆固定化,功利性严重。尤其在以学习为中心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探究发现类阅读,还是教师直接讲授下的常规阅读,都格外重视分数的落实,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美的教育。
《散步》作为篇幅并不长的散文,其实也可以像现代诗一样来赏析玩味,并且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并不是单一的,我们结合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为学生进行引导解读,在“四美”教学,即“发现美”“品味美”“探究美”和“创造美”这一观念统照下,引领学生由字词到句段,一点一点赏析、消化,最后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悟。此外,加入中考真题的探究,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答什么、答案的给分标准是什么。
五、课堂实录
(一)发现美——导入课文
师:有一种运动,最古老又最时尚,在进行这种运动的过程中,又可以从容欣赏到沿途的风景,会发生各种故事,这种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生:《散步》。
(二)品味美、探究美——思考探究
师:首先我们要扫除字词的障碍,请同学结合PPT做几道题。
生:一一回答PPT所展示的读读写写和解词释义。
师:好的,解决了字词的障碍,那么接下来要结合课文,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初读课文,理顺文思,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在哪里做了什么,其间有什么波折,如何解决的……)?
生: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儿子想要走小路,母亲想要走大路,最后一家人和解,互相帮助走小路的故事。
师:好的,基本包含了概括情节的要素,总结得很好,请坐。本文的语言并不晦涩,读起来还很有美感,现在来解决下一问题。
2.再读课文,品味情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结合微话题,选取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你喜欢这个部分的理由。(微话题有:课文美句赏析、大词小用的奥秘……)
生1:我要赏析的是课文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里从视觉角度写南方初春的田野绿色斑驳的状态,还从听觉角度写了春天冬水的声音,就能让人感觉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很好,多感官角度立体描写,就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借鉴。此外,这一段主要体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1:对生命的赞颂。
师:很好,我们收获了第一个写作主题——生命(板书)。接下来,还有哪位同学想要分享你的答案?
生2:我想赏析的是文章第三自然段“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作者强调了两次“太迟了”,还说“春天总算来了”,说明作者对母亲很孝顺,很担心母亲,用词很巧妙。
师:好的,你的观察也很细致,分析得也很全面,不过还有一个词,“熬过去”,尤其是“熬”这个字,是不是也能体现作者的心情?不仅是母亲在遭受煎熬,儿子是不是……
生2:是的,儿子也在受煎熬,母亲身体不适,儿子心里煎熬。
师:所以我们有收获了第二个写作主题(板书)——
生:孝顺。
师:很好,还有同学要来一起分享吗?
生3:我选的是第六自然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仿佛领袖人物一般。”这里大词小用,其实没多大的事,作者还说他是领袖人物,还说责任重大,感觉有点好笑。
师:你的感觉还挺准的嘛,大词小用的一个特点确实是能够增加语言的幽默感,但是这里却不仅仅是这样。也许对于作者而言,在那一刻他真的感到为难,因为那样的处境,他需要兼顾上下两代人的期待,他肩上承担着——
生3:责任,所以老师,还有一个主题是责任。
师:很好!抢在我前面抢答了!(板书)但是责任的背后是不是还要以对家人的爱为基础?(板书)还有同学想要补充吗?
生4:老师,我选的是这一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这句话说的主题是选择还有责任,因为选不一样的路,就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这一次的选择还要让作者决定,所以不仅有选择还有责任。
师:很全面,已经不需要我多言了。(板书)结合我们的板书,已经收获了这么多的关键词,那么一篇文章会有那么多的主题吗?会不会是我们想太多,过度解读了呢?这就需要给大家引入一个文学理论: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而实现过程即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读者在此过程中是主动的,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接受活动,不仅受作品的性质制约,也受读者制约。这个理论是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在上世纪提出的,著名的“接受美学理论”。这个理论给了我们读者很大的话语权,只要不离谱,惊世骇俗,其实多元的解读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投射在我们的日常联系上,才会有那么多的“言之成理即可”。我们借今年的中考真题来感受一下:
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2020年广州中考语文卷第22题)
主要原因有:
(1)在当时,看电影是一种时兴的庆祝方式。
(2)父亲通过看电影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因姐姐考上大学而自豪和喜悦的心情。
(3)看电影的做法,是父親因为姐姐考上大学而感到无比自豪且能体现出父亲对姐姐的疼爱与重视。至于对“父亲”的这个举动是否赞同,可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可从“父亲疼爱女儿”“对父亲付出的肯定”等角度来回答。不赞同可从“家庭不富裕,不用铺张浪费”“节俭办实事”等角度来作答。
答案不唯一,围绕中心,言之成理即可。
(三)创造美——读《散步》,写小诗
师:好,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课,赏析了他的美句和思想主题,接下来学以致用,大家参考例子,结合自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创作一首小诗。
爱的信任
【关键词】研学后教;审美教学;课题研究
一、基本概念
所谓研学后教,是在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中实际教学问题提出的。“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之前编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钻研知识、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过课堂交流来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之间互教。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教师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指导、拓展延伸,有针对性且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研究背景
自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就被每一学科每一位教师奉为圭臬。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依然鲜见。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侧重关于“如何教”的预设,而新课堂则呼唤“怎样学”的指导,由于缺乏操作原理和带有普适性的教学策略,空泛的理念口号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仍然大面积低效。因此,如何将“研学后教”与“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落到实处,有着极大的的现实意义。
自2012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启动“研学后教”模式的教学探讨之后,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在“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紧紧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采取“行政推动、师生主动、培训促动、课题驱动、教研带动、评价拉动”等方式,在全校中小学稳步推进、有序进行,“研学后教”模式走进了不同的课堂,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研学后教”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师进行了比较多的探究,但是语文教学一直以来讲究“文道结合”“文以载道”,语言与思想密不可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先教后学。这些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由、好奇的天性,抑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强调“经典阅读”“自主阅读”的现代教育环境下,如何真正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高贵修养的炼成目标之一。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及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研学后教”教学理念在具体学科上的体现,希望通过教师引领性的指导阅读,学生自主发现文字之美,真正使语文的阅读教学走向一种喜悦、欣喜的阅读。
三、研究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先研学,就是想要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进行高效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在课堂上借助导学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依靠学生的互动和教师的引导完成教学任务,引发學生的自主意识和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回归学习本真”的教学思想,能够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营造师生和谐课堂生态环境。
四、研学后教的具体实施——以《散步》为例
长期以来,阅读答案的评分标准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性讲授与学生的机械化记忆固定化,功利性严重。尤其在以学习为中心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探究发现类阅读,还是教师直接讲授下的常规阅读,都格外重视分数的落实,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美的教育。
《散步》作为篇幅并不长的散文,其实也可以像现代诗一样来赏析玩味,并且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并不是单一的,我们结合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为学生进行引导解读,在“四美”教学,即“发现美”“品味美”“探究美”和“创造美”这一观念统照下,引领学生由字词到句段,一点一点赏析、消化,最后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悟。此外,加入中考真题的探究,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答什么、答案的给分标准是什么。
五、课堂实录
(一)发现美——导入课文
师:有一种运动,最古老又最时尚,在进行这种运动的过程中,又可以从容欣赏到沿途的风景,会发生各种故事,这种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生:《散步》。
(二)品味美、探究美——思考探究
师:首先我们要扫除字词的障碍,请同学结合PPT做几道题。
生:一一回答PPT所展示的读读写写和解词释义。
师:好的,解决了字词的障碍,那么接下来要结合课文,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初读课文,理顺文思,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在哪里做了什么,其间有什么波折,如何解决的……)?
生: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儿子想要走小路,母亲想要走大路,最后一家人和解,互相帮助走小路的故事。
师:好的,基本包含了概括情节的要素,总结得很好,请坐。本文的语言并不晦涩,读起来还很有美感,现在来解决下一问题。
2.再读课文,品味情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结合微话题,选取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你喜欢这个部分的理由。(微话题有:课文美句赏析、大词小用的奥秘……)
生1:我要赏析的是课文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里从视觉角度写南方初春的田野绿色斑驳的状态,还从听觉角度写了春天冬水的声音,就能让人感觉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很好,多感官角度立体描写,就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借鉴。此外,这一段主要体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1:对生命的赞颂。
师:很好,我们收获了第一个写作主题——生命(板书)。接下来,还有哪位同学想要分享你的答案?
生2:我想赏析的是文章第三自然段“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作者强调了两次“太迟了”,还说“春天总算来了”,说明作者对母亲很孝顺,很担心母亲,用词很巧妙。
师:好的,你的观察也很细致,分析得也很全面,不过还有一个词,“熬过去”,尤其是“熬”这个字,是不是也能体现作者的心情?不仅是母亲在遭受煎熬,儿子是不是……
生2:是的,儿子也在受煎熬,母亲身体不适,儿子心里煎熬。
师:所以我们有收获了第二个写作主题(板书)——
生:孝顺。
师:很好,还有同学要来一起分享吗?
生3:我选的是第六自然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仿佛领袖人物一般。”这里大词小用,其实没多大的事,作者还说他是领袖人物,还说责任重大,感觉有点好笑。
师:你的感觉还挺准的嘛,大词小用的一个特点确实是能够增加语言的幽默感,但是这里却不仅仅是这样。也许对于作者而言,在那一刻他真的感到为难,因为那样的处境,他需要兼顾上下两代人的期待,他肩上承担着——
生3:责任,所以老师,还有一个主题是责任。
师:很好!抢在我前面抢答了!(板书)但是责任的背后是不是还要以对家人的爱为基础?(板书)还有同学想要补充吗?
生4:老师,我选的是这一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这句话说的主题是选择还有责任,因为选不一样的路,就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这一次的选择还要让作者决定,所以不仅有选择还有责任。
师:很全面,已经不需要我多言了。(板书)结合我们的板书,已经收获了这么多的关键词,那么一篇文章会有那么多的主题吗?会不会是我们想太多,过度解读了呢?这就需要给大家引入一个文学理论: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而实现过程即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读者在此过程中是主动的,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接受活动,不仅受作品的性质制约,也受读者制约。这个理论是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在上世纪提出的,著名的“接受美学理论”。这个理论给了我们读者很大的话语权,只要不离谱,惊世骇俗,其实多元的解读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投射在我们的日常联系上,才会有那么多的“言之成理即可”。我们借今年的中考真题来感受一下:
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2020年广州中考语文卷第22题)
主要原因有:
(1)在当时,看电影是一种时兴的庆祝方式。
(2)父亲通过看电影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因姐姐考上大学而自豪和喜悦的心情。
(3)看电影的做法,是父親因为姐姐考上大学而感到无比自豪且能体现出父亲对姐姐的疼爱与重视。至于对“父亲”的这个举动是否赞同,可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可从“父亲疼爱女儿”“对父亲付出的肯定”等角度来回答。不赞同可从“家庭不富裕,不用铺张浪费”“节俭办实事”等角度来作答。
答案不唯一,围绕中心,言之成理即可。
(三)创造美——读《散步》,写小诗
师:好,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课,赏析了他的美句和思想主题,接下来学以致用,大家参考例子,结合自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创作一首小诗。
爱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