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地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让身边的文化走进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乡土文化 双城市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82-01
2010年,黑龙江省省将迎来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高考,从近几年已经实施新课程的省份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能力考查远比知识考查突出,尤其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更为显著。在高考指挥棒与素质教育大旗共同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要深刻把握住两者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地理课堂这一主阵地,让新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地做到有所改造,有所创新,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公民。
在教学中,作者和学生以所在的双城市为背景,利用身边多元的文化,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方面的独特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也包括我们自己,对身边一些事物和现象习以为常、视而不见。比如春去春又回,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化,农事活动的季节安排、交通流量、工业布局、人口迁移、旅游、城市化、环境质量……,也可能我们曾留意过,但真要让同学针对各种现象拿出合理的解释,就有些困难了。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高中地理知识,而且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虽然这一标准写在选修模块上,但在必修上,我们仍然能够去实践。
第二,能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已经被距离化,因为不在考重点校的范围和边缘位置,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心理上会产生很大落差,他们对学习往往会失去兴趣,或者偏科严重,或者放松学习,把精力转移到不被家长和老师所接受的其他领域。而即便是那些被老师寄予重大期望的学生,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很大压力,要么不能正确估量自己,自信心膨胀,要么心理负担过重,害怕失误,害怕失去在家长和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与尊严,他们往往牺牲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学习,成为学习的奴隶。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应该让孩子快乐成长的。
第三,身边的文化,可唤起学生人文精神的回归。
年少常会轻狂,但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深刻感觉到自身的成长环境对自己未来的影响,自己的心境,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在中学阶段,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一些客观和主观的环境因素,对自身有正确的评价与判断,并能树立远大而实际的奋斗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及适时判断和调整自己的目标,均会有所建树,均会成为社会前进的积累元素。每个人都是热爱生活的,就如青少年喜欢流行歌曲,追星,喜欢奇装异服,女生喜欢化妆美容、时尚服装、歌星影帝;男孩喜欢武器、战争、网络游戏、武打玄幻小说的电子书、名人传记,等等。不同的时代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追求享受,不知感恩,似乎也成为90后的一大隐形的顽疾。而针对学生所体现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膨胀等,很多教育家、社会学家都在作文立说: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2008年10月18日,在双城市新世纪广场举行了一场万人吟诵《新三字经》的表演。《新三字经》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化部前部长高占祥同志仿照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三字经》,用三字韵文形式撰写的,共236句、1416字。其内容涵盖现代青少年文化启蒙、人生励志、传授人生经验等多方面。活动由中华民族促进会发起,由双城市承办,在活动现场高占祥老先生还展示了由他亲笔书写的达四十八米的长卷,此次活动参加者一万余人,与长卷一起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
第四,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历史传承,注重子孙后代发展的国家,自然把可持续发展,做为战略重点来抓。“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而我们的教学,就要不辱于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让学生通过课堂,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建立起科学的发展观。
双城,地处松嫩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开展了玉米的深加工工程,引进了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厂,并兴办了多家饲料厂,“以奶牛、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牧业也实现了较快发展, 到2005年,奶牛存栏达到22万头,家禽饲养量1800万只,肉牛饲养量40万头,生猪饲养量100万头,年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双城市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气候、土地、土壤、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市场需要量的变化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其影响较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双城市周边的土地利用状态发生了变化,以哈市和双城市为中心,自城区向外,随土地价格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利用方式也不同。蔬菜、园艺、乳畜、禽蛋成为城郊农民生产的重点,大田作物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加强,从犁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种植比重也在提高。面向市场的经营,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丰富了市区居民的餐桌,美化绿化了环境,为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等。双城市83万人口,城市化水平不足30%,因而,每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即使生活在市内的孩子,亲属也遍布乡村,因而,对农村的环境丰富了解。在学习《区域产业活动》一章,利用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让学生来介绍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及其变化,把相关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学生还主动地介绍:在村里和郊区及工业区内如今已建立了很多的工厂,很多村民已经成为工厂里的工人。其实,在双城,沼气的开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但使用历史与规模都不长。如今在一些乡村,沼气已经开始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沼气池原料来源丰富,尤其是使用牛粪做原料,既实现了废物的利用,也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提供了清洁廉价的能源,这样做既节能又环保,沼渣还能做有机肥料,沼液可做养料。如今:双城市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结合越来越紧密。农民实现离土不离乡,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增产增收,生产积极性高涨,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快速发展。落实到教材上,“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让学生用自己眼晴看到的,自己心中想到的,自己嘴里说出的,与教材内容结合,深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迁移与转化,从而便于考试时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积累,加以分析并解决试题。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建设,离不开家乡人的辛勤的劳动,政府的宏观规划、决策与管理,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从而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建设出方献策,积极看待城乡发展等方面,树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乡土文化 双城市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82-01
2010年,黑龙江省省将迎来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高考,从近几年已经实施新课程的省份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能力考查远比知识考查突出,尤其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更为显著。在高考指挥棒与素质教育大旗共同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要深刻把握住两者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地理课堂这一主阵地,让新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地做到有所改造,有所创新,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公民。
在教学中,作者和学生以所在的双城市为背景,利用身边多元的文化,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方面的独特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也包括我们自己,对身边一些事物和现象习以为常、视而不见。比如春去春又回,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化,农事活动的季节安排、交通流量、工业布局、人口迁移、旅游、城市化、环境质量……,也可能我们曾留意过,但真要让同学针对各种现象拿出合理的解释,就有些困难了。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高中地理知识,而且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虽然这一标准写在选修模块上,但在必修上,我们仍然能够去实践。
第二,能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已经被距离化,因为不在考重点校的范围和边缘位置,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心理上会产生很大落差,他们对学习往往会失去兴趣,或者偏科严重,或者放松学习,把精力转移到不被家长和老师所接受的其他领域。而即便是那些被老师寄予重大期望的学生,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很大压力,要么不能正确估量自己,自信心膨胀,要么心理负担过重,害怕失误,害怕失去在家长和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与尊严,他们往往牺牲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学习,成为学习的奴隶。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应该让孩子快乐成长的。
第三,身边的文化,可唤起学生人文精神的回归。
年少常会轻狂,但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深刻感觉到自身的成长环境对自己未来的影响,自己的心境,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在中学阶段,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一些客观和主观的环境因素,对自身有正确的评价与判断,并能树立远大而实际的奋斗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及适时判断和调整自己的目标,均会有所建树,均会成为社会前进的积累元素。每个人都是热爱生活的,就如青少年喜欢流行歌曲,追星,喜欢奇装异服,女生喜欢化妆美容、时尚服装、歌星影帝;男孩喜欢武器、战争、网络游戏、武打玄幻小说的电子书、名人传记,等等。不同的时代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追求享受,不知感恩,似乎也成为90后的一大隐形的顽疾。而针对学生所体现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膨胀等,很多教育家、社会学家都在作文立说: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2008年10月18日,在双城市新世纪广场举行了一场万人吟诵《新三字经》的表演。《新三字经》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化部前部长高占祥同志仿照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三字经》,用三字韵文形式撰写的,共236句、1416字。其内容涵盖现代青少年文化启蒙、人生励志、传授人生经验等多方面。活动由中华民族促进会发起,由双城市承办,在活动现场高占祥老先生还展示了由他亲笔书写的达四十八米的长卷,此次活动参加者一万余人,与长卷一起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
第四,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历史传承,注重子孙后代发展的国家,自然把可持续发展,做为战略重点来抓。“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而我们的教学,就要不辱于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让学生通过课堂,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建立起科学的发展观。
双城,地处松嫩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开展了玉米的深加工工程,引进了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厂,并兴办了多家饲料厂,“以奶牛、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牧业也实现了较快发展, 到2005年,奶牛存栏达到22万头,家禽饲养量1800万只,肉牛饲养量40万头,生猪饲养量100万头,年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双城市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气候、土地、土壤、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市场需要量的变化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其影响较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双城市周边的土地利用状态发生了变化,以哈市和双城市为中心,自城区向外,随土地价格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利用方式也不同。蔬菜、园艺、乳畜、禽蛋成为城郊农民生产的重点,大田作物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加强,从犁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种植比重也在提高。面向市场的经营,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丰富了市区居民的餐桌,美化绿化了环境,为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等。双城市83万人口,城市化水平不足30%,因而,每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即使生活在市内的孩子,亲属也遍布乡村,因而,对农村的环境丰富了解。在学习《区域产业活动》一章,利用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让学生来介绍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及其变化,把相关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学生还主动地介绍:在村里和郊区及工业区内如今已建立了很多的工厂,很多村民已经成为工厂里的工人。其实,在双城,沼气的开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但使用历史与规模都不长。如今在一些乡村,沼气已经开始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沼气池原料来源丰富,尤其是使用牛粪做原料,既实现了废物的利用,也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提供了清洁廉价的能源,这样做既节能又环保,沼渣还能做有机肥料,沼液可做养料。如今:双城市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结合越来越紧密。农民实现离土不离乡,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增产增收,生产积极性高涨,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快速发展。落实到教材上,“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让学生用自己眼晴看到的,自己心中想到的,自己嘴里说出的,与教材内容结合,深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迁移与转化,从而便于考试时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积累,加以分析并解决试题。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建设,离不开家乡人的辛勤的劳动,政府的宏观规划、决策与管理,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从而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建设出方献策,积极看待城乡发展等方面,树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