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二“问”、三“导”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应该以字词的串讲为主,还是当作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去赏析?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一“读”、二“问”、三“导”的方式,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以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言文;一读;二问; 三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多少年来,文言文的教学就似乎一直在两条道路之间徘徊,一篇文言文是应该以字词的串讲为主,还是当作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去赏析?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中很实在的问题,这似乎成了一个两难问题。前者,重字词串讲,往往过于琐碎,欠缺整体分析,文本的整体美感难以体现;后者,则着重文本的人文内涵主题精神等分析,给人以讲解不细致到位之感。难道没有解决的办法?如何找到两种教法的平衡点?笔者认为,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深入到文本当中去,从作品的文化内涵入手,然后再加入对字词的讲解,把对字词的讲解和作品的赏析融合到最佳的境界,这样的教授效果应该是最理想的。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其内在原因除了其文字艰深,远离社会现实外,还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关。在课程改革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的教学观念、单一的授课方式,还时常制约着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考试题的能力要求和题型的设置偏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些也必然影响到文言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位,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对烦琐的文言文实词与虚词积累视为畏途,这与课程标准的宗旨背道而驰。
  由此,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探索,笔者认为通过一“读”、二“问”、三“导”的方式,能够兼顾上文提出的两难局面,既解决文言文字词串讲问题,又不失文章整体的赏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价值,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
  一、以读促感,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古人写文章讲究格律、音韵,许多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适合朗读和背诵。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任务就是熟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对脱离,加上其本身字音、句读、语法结构与现代的差异,就更需要反复诵读了。当然诵读时要特别注意字音,特别是异读字和通假字。如《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两个“食”都是“喂养”的意思,作动词要读成“sì”,而“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食”是“餐、顿”的意思,作量词,要读成“shí”。需要强调的是文言文的阅读必须出声地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在反复诵读中逐步加深对词语、句子、文章的理解。
  有位陶老师执教《口技》就用“读”贯穿于他的整个课堂中,在检查预习时对文中重点字词设计了“读一读”这个环节,在整体感知课文时,陶老师设计了“带着问题听朗读”的环节,在分析问题时,陶老师设计了“学生自读-学生点评-学生再读”的环节,让学生读出了口技人声音由小渐大、由弱渐强的层次感,最后在品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时,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了第二、三小节。
  二、以问促思,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主要以问题引导展开,而思维也总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疑问,提出各种见解。教师抓住“文眼”去设计问题展开教学,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在学生熟读全文后,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设计提问,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达到质的飞跃。
  例如,在学习《马说》时,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我们发现文中所列举的“食马者”种种无知荒谬的行径,恰恰是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而他们还要将人才稀缺的原因,归咎于“天下无马”,从中我们看出昏庸的“食马者”是扼杀千里马的罪魁祸首。再回过头来审视“然后”两字,我们不仅仅体会到“伯乐的出现,是千里马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且明白了要怎样才能让千里马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辨,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意识。
  三、以导代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落实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但过于强调字词句的落实,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情绪,学生只看见一堆熟悉的字,却并不能体会其中的人物故事、人文情怀。我希望通过这样一次尝试,达到“取法其上、得手其中”的效果,让学生在快乐的品读、想象、创作中,不知不觉地落实字词,又深入地体会到文言文本身的美麗。更进一步地,我更希望引导学生在学文言文时,形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读完文章后能够自己问问自己,我读到的是一堆字,还是一个立体的情境?我脑中有没有影像、心中有没有感受?进而通过反复品味文字、展开想象,来完成文言文的精读。
  许老师在执教《核舟记》这一课时,就不是逐字逐句枯燥的模式,而是由文章作者引到“文中是怎样介绍刻核舟的人的?”即开头部分。接着由“你觉得作者看到这个核舟时会是怎样的感受”引到文章结尾部分。然后再由布置学生在自己折纸船上画上所刻的东西这个环节导到对核舟船头、船尾、船中、船背所刻之物的内容,学生在描述自己所画的核舟时尽管有的词句不够完美,但学生在趣味练习中强化了文言词句,加深了理解。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提出新的要求。“教有学法,教无定法”。要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要认真研读古文,制定出适宜的策略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尝到学习文言文的甜头,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皎雪.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培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施红亚.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12).
  [3]格保永.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借助多媒体可以直观呈现感知材料,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中可以为想象和联想提供支点。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形象演示,借此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开启想象思维的闸门,感知语言文字所蕴藏的内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想象;共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想象的基础是丰富的感性材料,联想则是
【摘要】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个性化阅读就像一股清泉,以特有的魅力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命的滋养。本文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深入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打造鲜活的语文课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阅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工具,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更关乎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待和学习热情。  【关键词】语文;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语言生动与否,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率,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合理使用语言艺术。可是,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并不重视课堂教学语言,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问题”。比如,普通
【摘要】从教育角度剖析《青蛙看海》文本,得出教育启示,结合教学实践领悟教学理念。  【关键词】学习;领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终于,我们这个年级组的教研活动结束了。听着栾老师上的汇报课,我第一次有了重新接触文本、细细备课并且进行整理研究的想法。于是,静下心来,再一次面对这篇自己上过又听了几位不同老师执教的课文。找到这节课的中心话题,结合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又一
【摘要】集诗人、批评家于一身的艾略特有一段著名的文学观论述,他认为:“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式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简而言之,就是用某种对应的实物、场景、事件来唤起或者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无不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关键词】语文;外物;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让外物与情感牵手。这是创作者所遵循的创作原则,即融情于景、感物起兴。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依
【摘要】每年9月为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宣传月。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她要承担起树魂立根的责任。针对这一特点,我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可抓住结合教育的点、线、面,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民族精神;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深挖处理教材的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多线条、多侧面、多角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捕捉教育契机,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会理解,学会表达。  【关键词】对话;感悟;涵泳;独特体验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材的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寓意,蕴含着有价值的指引目标。学生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难点。那么,怎样让孩子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呢?通
【摘要】教师引导学生悟出了多少,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本文探讨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对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诟病之声就从未停止过,包括一些学生家长在内的人甚至认为几个月不上语文课,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那么为什么学生的课堂学习如此低效呢?  笔者
【摘要】把课外阅读与经典诵读相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本文对课外阅读与经典诵读相结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有明确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可是,这140多万字读什么?又如何指导学生去达
【摘要】初中的作文教育以往呈现出机械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对于学生的长久价值观的成长非常不利,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文的教育采取情感教育的措施,提出了几点情感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育;情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的现象  (一)初中生对语文写作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生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