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齐听讲"的教学观念已被"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所取代。但是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 发挥 主体作用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共同完成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起着教学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存在,是评价整个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越便捷。教师再一味的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似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教与学得到和谐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1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是直接兴趣,如学生对某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与学习活动结果相联系的则是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觉得它对考学太重要了,于是产生了的学习兴趣。从地理知识本身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学科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间接兴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西双版纳》这节课的时候,我把自己设定为一名导游,学生当然就成了游客,利用多媒体设计出我们在白云国际机场登机,在地图上找到出发地点,然后乘坐飞机俯视"中国政区图",找到我们要去的云南省,飞机进入云南,俯视"云南地形图",确定西双版纳的位置,分析西双版纳的气候。下了飞机以后,我们登上"空中走廊"游览西双版纳,这里特有的动植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同身临其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特别兴奋,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教材在每节课后还设计了"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广泛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4要激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渲染出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时有条件地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教师对问题进行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教师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各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扫除在地理教学中的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常用的教具有:地图、画片、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等,要选择合理,利用得当,使课堂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美国HawardCardener对大量天才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其偏好的一种学习风格,学生只有采取其偏好的学习风格时,他们才能理解得深入,表现得最好。
6结束语
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地理教学应利用富有学科魅力和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地理教材,营造适合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地理教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渗透情感教育,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 发挥 主体作用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共同完成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起着教学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存在,是评价整个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越便捷。教师再一味的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似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教与学得到和谐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1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是直接兴趣,如学生对某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与学习活动结果相联系的则是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觉得它对考学太重要了,于是产生了的学习兴趣。从地理知识本身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学科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间接兴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西双版纳》这节课的时候,我把自己设定为一名导游,学生当然就成了游客,利用多媒体设计出我们在白云国际机场登机,在地图上找到出发地点,然后乘坐飞机俯视"中国政区图",找到我们要去的云南省,飞机进入云南,俯视"云南地形图",确定西双版纳的位置,分析西双版纳的气候。下了飞机以后,我们登上"空中走廊"游览西双版纳,这里特有的动植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同身临其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特别兴奋,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教材在每节课后还设计了"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广泛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4要激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渲染出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时有条件地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教师对问题进行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教师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各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扫除在地理教学中的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常用的教具有:地图、画片、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等,要选择合理,利用得当,使课堂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美国HawardCardener对大量天才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其偏好的一种学习风格,学生只有采取其偏好的学习风格时,他们才能理解得深入,表现得最好。
6结束语
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地理教学应利用富有学科魅力和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地理教材,营造适合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地理教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渗透情感教育,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