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全民艺术普及项目创新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是新时期群艺馆(文化馆)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能,当下文化馆立足这一核心职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普及活动,提升了全民的文化艺术素养。我们熟知的艺术普及活动有合唱、舞蹈、美术、声乐、工艺、非遗技艺等,都深受群众的欢迎。如何创新服务项目,创办更加贴合传统文化,又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活动,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本文就以“古诗词吟诵吟唱系列活动”为例,探讨其成功经验以及可以改进完善之处。
  关键词:全民艺术普及 项目创新 古诗词 吟诵吟唱
  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当“音乐遇见古诗词”,在悠扬的古琴声中,人们“和诗以歌”,以吟诵吟唱古诗词致敬经典,迅速成为全民艺术普及领域的新宠。“古诗词吟诵吟唱系列活动”也成为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推出的又一品牌活动。
  一、项目基本情况
  群艺馆(文化馆)的艺术普及活动,有阵地活动、社会活动以及线上线下活动之分,“古诗词吟诵吟唱系列活动”是通过对核心骨干的培训,把这一高雅的艺术形式送出去的艺术普及活动。
  该项目的火热是从参与一个大型读书活动开始的。在湖北省图书馆举办的第三届长江读书节颁奖仪式上,曾荣获“长江读书节十佳领读者”的秦海群等表演的开场节目《<离骚>节选:上下求索》,令人印象深刻,由此古诗词吟诵吟唱活动开始走红。在2019年第四届长江读书节分会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该节目再次惊艳亮相,成为推动该项目走出馆舍的良好契机。
  据不完全统计,从启动仪式的4月中旬到9月,“古诗词吟诵吟唱系列活动”相继走进3所高校、4所小学,以及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时尚书店,开展了十几场讲座教学活动,精彩的朗诵和吟唱,将大家带入古诗词的韵味中,特别是在最受欢迎的教唱环节,一句句的吟唱传授和互动方式,让大家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有古琴和笛子伴奏,气氛高雅,轻松愉快。该项目还深入条件相对艰苦的村镇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与2所高校就提升大学生素質教育方面展开合作,以特聘教师的形式开展古诗词的吟诵吟唱活动。目前,累计受众达1万人,指导和培养了一批爱好音乐、喜欢古典诗词的文化志愿者。
  二、成功经验探析
  古诗词吟诵吟唱系列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其活动的创新性发展、团队推广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一)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探讨。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经》《楚辞》、汉乐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古诗词吟诵吟唱传统经典,较好地契合了当代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吟诵吟唱形式内容的完美统一。该项目诵唱内容以古典诗词为主,并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在讲座中,不仅教授音调、咬字技巧,逐字逐句地对抑扬顿挫、平仄起伏进行示范指导,还加入了简单的礼仪动作,使学习者热情高涨,跟着旋律吟唱。吟诵吟唱演出都是以团队形式出场,大家身着古装,次序排开,束冠绾发,衣袂飘飘,搭配韵味十足的肢体礼仪动作,在悠扬的古琴和笛声中,诵唱经典,十分引人注目。
  (三)拥有稳定、活力十足的推广团队。其项目的策划人和主要推动者,要用音乐的形式推广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是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音乐美为一身的,如果不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的话,那就少了欣赏诗词的一个天然维度。因此,他们拜访名师,深入学习古诗词,刻苦钻研吟诵吟唱技巧,研究不同朝代的礼仪,把该品牌打造得更具专业性。经过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中国传统古诗词文化的人走到一起,其中不乏少儿、音乐生、社会艺术团体、机关退休干部等。现已成立“海声群诵志愿服务队”“少儿吟诵吟唱队”“老年吟诵吟唱队”“华中科技大学吟诵吟唱队”。
  三、建议
  诗与歌原为一体,是文学与音乐在艺术审美层面的有机结合。但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古典诗词作品,大多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而“古诗词吟诵吟唱系列活动”,正是恢复诗歌传统,通过增强其音乐性,促进人们对古典诗词整体的感知和赏析。在其推广过程中,也有可以完善之处。
  (一)正确处理“古”与“新”的问题。古诗词吟诵吟唱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着力靠近传统,增强了其音乐属性,特别加强了其仪式感,令人耳目一新,但经典的生命力在于常在常新,我们更应该立足现代土壤,用现代的声音艺术诠释古典诗词,而非单纯复古。只有沟通古典和现代,才能在歌唱中更深刻地阐释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
  (二)加强教唱的学术性和系统性。古诗词吟诵吟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历史积淀,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和推广传承需要用严谨科学的态度,使其不走偏,不走弯,不走错。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其声腔、咬字、平仄、韵律、动作等加以深入探讨,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便于其更好地传承发展。
  (作者简介:李国姣,女,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办公室副主任,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历史悠久。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民间艺术正在消亡。这些曾经影响、陪伴几代人的传统艺术面临青黄不接、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困境。因此,地方高校有义务承担起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本文将主要对王河湾挎鼓的传承和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传承与创新 王河湾挎鼓  一、研究背景  王河湾挎鼓是一种流传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民间舞蹈,因其起源于张家口市宣化区王
期刊
摘要:音乐是初中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音乐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将音乐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不断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音乐 核心素养  一、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既对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推动
期刊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在浩瀚的音乐历史长河中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繁星众多的音乐家中也独具光辉,而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所以研究莫扎特的作品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将以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K576第一乐章为例,简单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从踏板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杰作。由于莫扎特创作作品的时期所用的钢琴与现代钢琴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介绍踏板的演变过程和特点,着重分析如何用现代钢琴的踏板来演绎莫扎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传承 可行性 实施路径  一、三灶民歌传承和发展现状  三灶民歌
期刊
摘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的要求,蛟河市松江镇紧紧围绕抓队伍、创特色,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带动全民文化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使全民文化与乡村旅游、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机融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创新 乡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加大松江镇的文化资金投入。突出抓好镇文化站和镇内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精神世界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庞大的中华文明体系中的一部分。它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文化智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华戏曲也是世界艺术遗产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 传承弘扬 免费培训 公益演出平台  近些年,戏曲艺术不但在国内有观众,更是受到国外文化学者的追捧
期刊
落叶情  秋风与叶子  有个约定  一起去旅行  葉子和秋风一起  蝴蝶般飞舞  纷飞的叶子折断翅膀  生命变得枯黄  我知道  叶子的离去  不是不依恋树的温暖  树的繁茂  是叶的愿望  树摇摆着双手  无法留住  叶子的远去  经历过风雨  我知道  叶子的离去  是为了再一次的相聚  我感觉  我感觉自己  是一株含羞草  娇羞地听到自己的心跳  我感觉自己  生如一枝孤独的莲花  泥淤中
期刊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流放到北海边地牧羊十九年,不向匈奴屈服,不辱汉使气节的故事尽人皆知。苏武忠于祖国,坚守使命和气节的精神千百年来为后人传颂和敬仰。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苏武出使过程中,在被匈奴流放前,还曾两度求死——第一次是副使张胜向苏武报告自己参与匈奴虞常叛乱事败时,苏武说:“见犯乃死,重负国!”因此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他才免于一死。第二次是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
期刊
摘要:熊秉明的《教中文》收录了20多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旅居法国时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故土以及母亲的眷恋之情。熊秉明的诗歌并不难读,感情也容易体会,但重点在于小诗的表达方式。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诗歌的语言组织形式入手,对其进行语法和音乐性的分析,从而体察熊秉明小诗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诗歌细读 语法分析 音乐性  一、熊秉明和《教中文》  熊秉明,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1947年留法,
期刊
摘要:“榕树即故乡”,黄河浪先生的故乡情结通过“榕树”这一主要载体得到体现。文章将“榕树”人格化,赋予其多重人格象征含义,在形象化析义的同时展现故乡“善”与“自然”田园文化的特质。  关键词:榕树 物象 人格象征含义  米兰达·布鲁斯及威尔金森在《符号与象征》中提出:“象征,换句话说,是用一种视觉图像或符号来表达某种思想——是对普遍真理更为深刻的记录。”他们认为,象征本体具有可视性,象征的功能并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