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语言情境,考查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的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些建议体现了新的教育评价观。当前试卷命题由于大多教师研究意识不强,研究不够深入,存在着题型单调,命题语言呆板,重视知识积累,忽视知识运用和语文能力考查,不能体现三维目标达成度的考查等问题。那么如何较好地发挥试卷的导向价值,更真实地反映教和学的水平,引导师生转变教和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内外进行生动活泼的学科学习,使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命题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必须体现“依托文本,放眼生活,加强整合”的理念。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加强整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本着这样的原则,我认为试卷命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语言情境,体现学以致用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应注重积累,语文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但积累是为了运用,应让知识积累为能力转化服务。试卷命题的设计,都应从利教、利学、利用的角度,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知识的命题要突出积累,突出理解与运用,对优秀作品、成语的理解与背诵等要求,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具体语境理解中完成,要由单纯的“识记型”向“应用型”转变,尽量不出单一知识的纯概念题。如:
  1.花好月圆,花前月下!你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花,在春天的感召下,舒展出美丽的四肢,使出_____;鲁迅笔下的蜡梅花,花瓣 ,很有点_____ 的韵致;叶绍翁抬头眼见杏花,满心惊喜:“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杨万里眼中的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月色也是那样美好,孟浩然赞道:“_____,江清月人。”……
  2.郑和长得( ),平时举止( )。他率领船队下西洋,出发那天,老百姓( ),争相观看浩浩荡荡的船队。在下西洋途中,面对( )和凶恶的海盗,他( ),闯过了一个个险关……(填成语)
  该题考查的是本册书中要求学生积累背诵的名段名句和成语,大多是需要学生终身记忆的文化常识,设置语境,不光可以考查学生对名篇名段和成语的积累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些成语、句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情况。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使答题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行为,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和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意义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题型多元开放,体现综合考查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加强整合,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努力通过整合,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试卷题型  既要多元开放,又要体现综合考查。
  首先是基础与开放的整合。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促使考题内容必须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必须以课程标准中本年级段的要求和教材为指针,体现开放而不失课标的制约,体现创新而不失教材基础知识的依托,将教材的基础性和开放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课内积累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其次是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对成语、名篇名句、典型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考查都要充分体现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尽量不出单纯的识记型题型,而是引导学生以积累为基础,进行语言迁移运用,重组仿造,提高语言感悟、理解、表达能力。如:
  1.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_______________
  2.仔细读下列句子,仿写一句
  如果我是一朵白云,我会装扮蓝天;如果我是一束阳光,我会照耀大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以“天上的云变化万千”为内容,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第三是能力与方法的整合。在拟题时,题目可以用“学会 ”为题引,引出答题要求,在答题要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
  (1)学会书写。写一手好字,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答题时你可要书写端正喽!卷面分5分
  (2)学会使用生字新词。处处留心,就可以学到不少新词儿。
  (3)学会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下面的习作片段,有五处毛病,请你仔细读后用修改符号帮助他改正。
  ……
  考查并引导学生,培养其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最后是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试题呈现的内容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综观以上所举事例:成语运用题,引导学生学习郑和不屈不挠的探险精神;句子运用题,渗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学会奉献等生活态度的引导。
  社会实践题,渗透基本礼仪修养的培养和要有宽广胸怀、博爱精神的引领……如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①会交际:“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当你在下楼梯时,不小心撞到了抱着本子上楼的老师,老师的本子全撒在了楼梯上。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把你说的和做的写下来。②关注社会热点: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污染,灾难深重。有的网友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应该尽力支援;也有人说,日本一向对中国有侵略之心,不可做好心的“农夫”,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还有以下第三部分所举的课外阅读短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等,都是既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试卷中,听、说、读、写、书几项语文的基本能力都应进入考查视野,一般试卷中少有的考查书写能力、听力以及社会实践类的试题,都应兼顾到。题型涉及面要广,要关注到生活中的语文:日常交际和社会热点话题。这类试题的设置,可以变革传统的考查观,必定会逐步唤起语文课堂对倾听与书写等方面的关注,从而落实相关能力培养。   三、把握分值权重,体现年段提升
  在中高年级语文试卷中,往往会出现年段特点不清晰的问题,即大量的基础知识充斥其中,重在考查学生的积累,这一方面会在客观上导致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中、高年级年段特点,试题没有针对性,没有随年段升高提升读写能力。
  试卷对各题分值的设置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尤其要重视读写能力考查。
  三至六年级阅读考查权重幅度:20%~35%(上下浮动5分),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作文考查权重幅度:25%~35%(上下浮动5分),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
  阅读题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不要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每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结合语境,都必须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本文的前提下完成,不要出现脱离阅读材料就能完成的题目。如读《桥》完成练习:
  1.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用“∥”可将短文分成四个部分,依次可用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请照样子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第二、第四部分的小标题。
  突遇山洪→_______________→桥塌殉职→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表面不说话,但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他像一座山”可体会到什么?
  3.用“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一个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理由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不禁让我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大江保卫战》。我想这样赞美上文中的老汉: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是写“老汉”的,应该以“老汉”作为题目,可短文为什么要以“桥”作为题目呢?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这几道阅读题中,没有单独考查基础知识和单独写话的试题,以考查学生的 “阅读能力”为核心,从“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这三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注意了朝向文本内容的概括、提炼、感知等理解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另一方面注意了朝向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如第3题),同时也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第5题)。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充分体现了年段提升,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作文题的设计也要体现年段提升。例如:学会表达:下面的作文题,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请你按要求把它写出来。(35分)
  家里的长辈是我们最亲近、最熟悉的人,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他们的独特特点了吗?试着写一写。给文章起个显眼的题目,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她)的独特特点,比如:《“爱唠叨”的奶奶》《“爱管闲事”的爷爷》《“购物狂”老妈》《我的“球迷”爸爸》等等。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语句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题目自己定。
  小学生作文重在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想象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续写等应该作为作文试题的主要类型。该题设计的话题作文,体现了高年级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留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一方面为学生“拟题留白”,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选材留白”。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独我”表达,写出真实独特的个性作文。
  一般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基础考查分值应该逐步下降,阅读和习作的分值应该递增。试卷中板块分值配置上应该有梯度。
  四、活化命题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的语文考题设计过于呆板、程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应试的积极性。必须进行改革,让每道考题都能具有一定的“磁力”,吸引学生去做。因此,试卷的拟题首先要从情境的创设入手,注意活化命题语言。卷首可设计开考寄语,如:“同学们,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检阅收获的时候!你们准备好了吗?一起去语文竞技场去体验一番吧!相信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目的在于打消学生应试的顾虑,激起学生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卷中可设计鼓励语:“做了这几道题,你一定觉得自己很成功吧,不过以下的内容更要动脑筋喽。”激励学生战胜自我,再树努力完成试卷的信心;卷尾设计小结提示语:“祝贺你,你即将凯旋!请你有时间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胜利果实。记住!细心 耐心 智慧=成功。”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体验成功与失败。
  每道考题题目的语言表达要力求注意重心下移,体现启发性与鼓励性,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表述要亲切,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乐意去做。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就是个指挥棒,起着导教导学的基本功能。所以,出卷者在拟题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中的年段教学目标,以课标精神为准绳,让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持续发展,为课改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 ,“顺应童心”一词出现频率持续上升,但很多时候“顺应童心”一词又步入了教师们上课和评课时“挂在口头”,而真正在上课时又“置之脑后”的尴尬境地。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童心”缺失的现象。老师们很少按照“儿童的样子”,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灵活选择教学策略,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对于“顺应童心”我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对“顺应童心”的理解、思考和实践都还刚刚开始,对具体实施策略的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研组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以所占课时最多的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语文教研组工作就更是重中之重。语文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语文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抓好语文教研组的建设是提升语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今年全
曾听到一位妈妈诉苦:孩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造句,老师要求不能用拼音,一定要造到四行。“这么小的孩子字都没认全,能造多长的句子呢?”家长无奈代劳。这位妈妈很犯愁:“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折腾孩子还是折腾家长?”可以理解这位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作业要求太高,有拔苗助长之嫌。长此以往,不但造成了孩子的负担,也变成了家长的苦恼。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吸
【案例描述】  在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后,教师出示米尺。  师:我们来一起找找身边的小数,估计黑板上长边大约有几米。  生1:大约3米。  生2:大约4米。  (教师量约4米。)  师:黑板宽是多少呢?教师量黑板宽约1米几分米,再量课桌长约1米,课桌短边有1米吗?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生:分米。  (教师量宽,生读:4分米或40厘米。)  师:我把1米画在黑板上,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
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有专家的观点,教授有教授的说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见解。有套话形的(这种普遍些)、有表格式的(行政人员多用这种)、有理论性的(专家教授多用这种)……纵观这些观点和看法、建议,不下百余种。由此而引出的对同一节课的评价也是各抒己见,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然而,专家、教授、行政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老
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我们的教师对课堂“生成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少语文教师都能够多样化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基于教材的前提下大胆而又不失科学地跳出教材教语文,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2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11年的语文教研工作,让我亲历教改前线,亲临新课程课堂,发现了一些新问题:语文课堂生成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不少语文老师一味追求课堂生成
经常有这样“精彩”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滴水不漏,与教师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听课者叹服!细细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不过是老师与部分学生合演的“木偶剧”。教师对课堂中回答错误的学生采取“失聪”、“失明”的做法,笔者认为:错误是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也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而应变“错”为“宝”,巧妙利用生成性资源。  一、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观点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教学论主张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收,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那些影响学生
数学是一门能让人变聪明的学问,教会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是小学数学课堂责无旁贷的使命。作为学校教育环境内部的关键性主体,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差异性解读以及对其自身角色的定位与执行就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被个性化地演绎,继而导致了不同教学效果的产生。具体而言,教师对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解角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程度、对其职业角色定位的高度都决定了一个智慧型的课堂能否生成,而一个智慧型课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  《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如何把这样的老故事上出新意来,我在备课时,仔细地琢磨了这个问题。我想,故事的内容不用看书,学生几乎都能一字不差地讲出来。那只有通过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