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国际化是当前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必然选择。积极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推动会计领域改革,这是我国会计界的一项重要目标与任务。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国际化的相关概念,总结分析了会计国际化在我国的具体表现,接着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间协调、国内会计监管等方面;最后,本文提出了提出了优化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若干对策。
一、会计国际化概述
(一)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会计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而逐渐兴起的。会计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代表着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过程中形成的统一的会计惯例,这种国际间的会计管理能够促使各国之间会计沟通更加便捷、协调。由于具备国际上公认的会计管理与准则,各国会计主体之间能够采取规范、统一化的语言报告本国经济事务当中的经济业务。
(二)会计国际化的表现及其在我国的体现
从客观层面上而言,我国会计准则在建设层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是同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广泛支持分不开的,政府在会计准则国际化领域一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态度,积极推动国内会计准则同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在2005年实现了与国际通行财务报告标准的趋同。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门对于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制定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时间安排。2007年初,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当中广泛实施,并于后续几年中扩大了新准则的实施范围。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我国自1992年陆续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等会计事务处理事务性规范,截止至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初具规模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规范体系。但是,由于经济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差异,我国会计准则的详细程度与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同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2005,在世界上要求本国企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编制相应财务报告的国家已经达到了65个,但是中国不在其列。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如果现在还不能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无法适应经济开放的需求。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与关键环节。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企业使用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因此而产生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数量上。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了41项具体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完备。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会计是一种商业化程度极高的语言表象形式,会计准则的功能主要是能够让投资者通过阅读本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实际运营状况和經营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备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领域仍然比较狭窄,从而导致了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
三、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定和规范本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借鉴与参考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但是,上述准则在我国相应的经济环境具体执行过程中总会大打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宏观监管层面的原因使然,二是法律层面不完善的原因。客观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惩罚力度较弱等都是较为突出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经济环境使得会计准则的实施显得举步维艰,会计准则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自然就难以真正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国际间协调的问题
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促使各国企业以及其它会计主体之间进行高效的协调。但是由于各国及各地区之间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与法律体系背景,因此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体系。当前我国的会计体系主要包含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三个方面。政府在会计规范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形成了既有行业准则同时也有制度规范的会计模式。总体来看,多数会计准则都具备统一化程度较高且强制性的特征。上述特征是由中国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中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且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参差不起,准则则是更多的依靠个人的主观评判决定的,由于人们对会计准则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操作性更强的规范作为指导。
(三)国内会计监管问题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上市企业会计监督制度,我国相关方面的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国家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以及主体等领域的规定详细程度远远不够,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钻了法律的漏洞,进行一系列暗箱操作。因此,证据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及处罚的力度。
就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自身监督而言,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其会计监督中大部分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具备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素质,无法适应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的实际需求。内部审计部门中的人员大多数来自于公司财务、事业、人事等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内控监督队伍在专业化知识的广覆盖,但是这部分跨部门的人员缺乏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内控培训,对内控工作的性质与发展动态了解不足;其次,由于缺乏专业化背景,一部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或者只具备表面化的审计、财务知识,却无法全面掌握经济学、法律等相关知识体系,且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适应公司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状况。 四、优化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一)加速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政府、企业以及会计行业协会需要大力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积极服务财务报告的制定,高度重视投资人与债权人对于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市场需要;要着重理清与理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二者之间关系的混乱;与此同时,应当加快推进相关准则的制定进程,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升会计准则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披露的独立性与科学性,从而促使具备国际化规范的准则更广为人知。
(二)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发展动向
要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与新方向,政府相关政策制定者与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会计国家化的进程。為此,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做法,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征求意见搞或讨论稿时,我国也迅速针对同样的问题发出征求意见稿,从而使政府以及全国会计实务界、理论界都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动态,跟上会计国际化发展步伐。而且意见稿可以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每年的沟通对话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反映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特殊问题。
(三)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要持续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首先,要保证上市公司公示的财务报表可靠可信,从根源上防范,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以本公司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完善制度建设:
1.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设立所需的会计岗位,聘用岗位所需的会计人员,职责明确,保证岗位之间互相牵制,建立核查制度,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完成。
2.实行定期轮岗制,使会计人员全面地掌握公司会计业务,及时发现岗位存在的问题,避免会计人员长时间在某一岗位而形成的舞弊,杜绝隐患。
遵循会计标准原则和提供双重报告原则。就第一个原则而言,遵循会计标准原则是企业所有会计及审计工作所应当共同遵行的基本文件,这也是保障企业内部会计及审计工作合法性的前提;每一级财务部门的首要职责便是在企业日常活动中遵循国家制定的会计标准和基本原则。另外,公司的财务部门还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会计基础结构,各个子企业的财务部门也必须按照此结构进行,这有利于监督集团内部的下属企业是否严格遵守了上述标准与原则。双重报告原则是指每一产业集团或者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就某一特定事项应当同时向本企业负责人和总公司财务副总裁报告。包括企业的整体发展运营策略以及具体的销售、人事任命事项,从而发现企业在经营策略、经营效果和企业的资源利用与开发、产品的质量管控等方面是否存在改善与提高的空间。
五、 结语
当前,包括会计界在内的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我们不应该被动的接受会计国际化发展的结果,而应当在政府、企业以及会计从业人员三个层面积极参与到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充分调动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参考借鉴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避免简单机械的复制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而言,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去,积极施加我国会计界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作者单位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一、会计国际化概述
(一)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会计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而逐渐兴起的。会计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代表着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过程中形成的统一的会计惯例,这种国际间的会计管理能够促使各国之间会计沟通更加便捷、协调。由于具备国际上公认的会计管理与准则,各国会计主体之间能够采取规范、统一化的语言报告本国经济事务当中的经济业务。
(二)会计国际化的表现及其在我国的体现
从客观层面上而言,我国会计准则在建设层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是同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广泛支持分不开的,政府在会计准则国际化领域一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态度,积极推动国内会计准则同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在2005年实现了与国际通行财务报告标准的趋同。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门对于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制定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时间安排。2007年初,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当中广泛实施,并于后续几年中扩大了新准则的实施范围。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我国自1992年陆续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等会计事务处理事务性规范,截止至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初具规模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规范体系。但是,由于经济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差异,我国会计准则的详细程度与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同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2005,在世界上要求本国企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编制相应财务报告的国家已经达到了65个,但是中国不在其列。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如果现在还不能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无法适应经济开放的需求。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与关键环节。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企业使用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因此而产生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数量上。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了41项具体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完备。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会计是一种商业化程度极高的语言表象形式,会计准则的功能主要是能够让投资者通过阅读本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实际运营状况和經营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备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领域仍然比较狭窄,从而导致了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
三、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定和规范本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借鉴与参考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但是,上述准则在我国相应的经济环境具体执行过程中总会大打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宏观监管层面的原因使然,二是法律层面不完善的原因。客观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惩罚力度较弱等都是较为突出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经济环境使得会计准则的实施显得举步维艰,会计准则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自然就难以真正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国际间协调的问题
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促使各国企业以及其它会计主体之间进行高效的协调。但是由于各国及各地区之间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与法律体系背景,因此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体系。当前我国的会计体系主要包含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三个方面。政府在会计规范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形成了既有行业准则同时也有制度规范的会计模式。总体来看,多数会计准则都具备统一化程度较高且强制性的特征。上述特征是由中国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中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且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参差不起,准则则是更多的依靠个人的主观评判决定的,由于人们对会计准则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操作性更强的规范作为指导。
(三)国内会计监管问题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上市企业会计监督制度,我国相关方面的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国家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以及主体等领域的规定详细程度远远不够,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钻了法律的漏洞,进行一系列暗箱操作。因此,证据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及处罚的力度。
就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自身监督而言,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其会计监督中大部分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具备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素质,无法适应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的实际需求。内部审计部门中的人员大多数来自于公司财务、事业、人事等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内控监督队伍在专业化知识的广覆盖,但是这部分跨部门的人员缺乏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内控培训,对内控工作的性质与发展动态了解不足;其次,由于缺乏专业化背景,一部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或者只具备表面化的审计、财务知识,却无法全面掌握经济学、法律等相关知识体系,且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适应公司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状况。 四、优化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一)加速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政府、企业以及会计行业协会需要大力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积极服务财务报告的制定,高度重视投资人与债权人对于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市场需要;要着重理清与理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二者之间关系的混乱;与此同时,应当加快推进相关准则的制定进程,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升会计准则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披露的独立性与科学性,从而促使具备国际化规范的准则更广为人知。
(二)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发展动向
要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与新方向,政府相关政策制定者与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会计国家化的进程。為此,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做法,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征求意见搞或讨论稿时,我国也迅速针对同样的问题发出征求意见稿,从而使政府以及全国会计实务界、理论界都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动态,跟上会计国际化发展步伐。而且意见稿可以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每年的沟通对话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反映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特殊问题。
(三)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要持续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首先,要保证上市公司公示的财务报表可靠可信,从根源上防范,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以本公司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完善制度建设:
1.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设立所需的会计岗位,聘用岗位所需的会计人员,职责明确,保证岗位之间互相牵制,建立核查制度,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完成。
2.实行定期轮岗制,使会计人员全面地掌握公司会计业务,及时发现岗位存在的问题,避免会计人员长时间在某一岗位而形成的舞弊,杜绝隐患。
遵循会计标准原则和提供双重报告原则。就第一个原则而言,遵循会计标准原则是企业所有会计及审计工作所应当共同遵行的基本文件,这也是保障企业内部会计及审计工作合法性的前提;每一级财务部门的首要职责便是在企业日常活动中遵循国家制定的会计标准和基本原则。另外,公司的财务部门还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会计基础结构,各个子企业的财务部门也必须按照此结构进行,这有利于监督集团内部的下属企业是否严格遵守了上述标准与原则。双重报告原则是指每一产业集团或者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就某一特定事项应当同时向本企业负责人和总公司财务副总裁报告。包括企业的整体发展运营策略以及具体的销售、人事任命事项,从而发现企业在经营策略、经营效果和企业的资源利用与开发、产品的质量管控等方面是否存在改善与提高的空间。
五、 结语
当前,包括会计界在内的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我们不应该被动的接受会计国际化发展的结果,而应当在政府、企业以及会计从业人员三个层面积极参与到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充分调动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参考借鉴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避免简单机械的复制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而言,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去,积极施加我国会计界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作者单位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