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学科底色,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起来

来源 :教育·名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高中教学已经全面进入核心素养的时代,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多数学科而言,教学首先是指向关键能力养成的,必备品格在关键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中同步养成。思想政治学科却并非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思想政治学科首先培养的是学生的必备品格,也就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强调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必备品格的养成过程中,学生得以形成相关的关键能力,比如理性分析社会中的人和事的能力等。我们在这样的理解之下,再思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就会发现它是直接指向立德树人的,是直接指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本学科的教学更生动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抓住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走出机械讲授的窠臼,努力在擦亮学科底色的基础上,让教学“活”起来。
  在这里,“学科底色”和“活”意义特殊:前者是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最基本的特色,后者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当具有的特征。教师应当精心研究思想政治课程以及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然后努力将两者结合起来,确保两者之间发生积极的互动,后者能够对前者主动有效地建构,那就能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具有强大的活力,因此如果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形成这一认识,那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底色也就擦亮了,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科底色
  学科底色反映的是一个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知识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精华,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整体框架……课程包括四个模块: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余三个必修模块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底色”。
  对于这一判断要理解其中的基本关系:“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也是本知识体系教学中的关键词。对于国家来说,纵观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每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候,就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飞速进展的时候。历史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既是对历史的概括,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各个领域得以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在教学中,要紧扣“发展”这个核心概念来实施教学。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关的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四个自信”,不应当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应当是学生自主建构出来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史料与实例,然后促使学生主动构建,从而让学生自主形成相关的认识,这也是一种以“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态度。从培育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践行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出的新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改进课堂行为评价,以更好地让思想政治学科底色起到奠基“活”的课堂的作用。
  二、基于思想政治学科底色的“活”课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并提出坚持“八个统一”创新思政教学的原则。有研究者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用“情真意切”概括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基本特征,具体而言,就是从“情境、情节、情理、情根”四个方面出发,用真实、真趣、真诚、真心打造有意味、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笔者认真分析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发现其核心就是追求课堂的灵动,努力让学生在主动构建学科知识及其体系的过程中表现出“活”的一面,从而让整个课堂呈现出具有高度活力的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一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体系中具有高度概括的地位,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作为探究与分享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
  这是一段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论断,也是本知识教学的“文眼”,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观点,关键在于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体验、比较、概括的过程。确定这一教学思路,还源自教材中的这样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这是一个非常朴素但却具有真理特征的论断。面向高中学生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然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正确性的感知最好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事实基础之上。从这个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可以发现其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在这一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已经通过多个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而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披荆斩棘,终于形成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催生了我国社会的基本制度,这种制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高度融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形成这样的认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只要将相关的史实前后串联起来,并且进行分析比较,那么学生不但能够顺利地形成这一认识,而且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用有些学生的话来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适合我国。因此我们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心。”在学生做出这一概括的时候,笔者还没有将“自信”这个概念告知学生,而学生已经自主形成了“自信”这一认识,这恰恰能够与“四个自信”发生共鸣。
  三、学科底色奠基学生“活”的人生
  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比较与概括的过程中,笔者不止一次感受到课堂上充满活力。很多认识的形成都不需要笔者刻意地去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与课程目标高度吻合。令笔者感触很深的是,每次教类似知识的时候,只要提供丰富史料,让学生进行体验、比较与概括,学生自主获得的认识都与课程目标高度吻合。这其中似乎存在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经过几代人总结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也说明这样的教学思路是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状态,也使得课堂具有高度的活力。有了这样的活力支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科底色也就成为学生“活”的人生的重要基础。
  总而言之,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灵动的智慧空间,“活”的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思维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是充满着“真”、洋溢着“善”、体验着“美”的课堂。有了这样的目标,再结合学生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必然会呈现出新的样态。
  參考文献:
  [1]唐蓓.擦亮思想政治的“学科底色”———以《政治与法治》综合探究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
  [2]张凤莲.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3).
  [3]钟倩,周卫华.打造情真意切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
  [4]施彬彬.如何上“活”高中思政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
其他文献
《年轻的古德蒙·布朗》中不仅多次涉及印第安人的负面形象,而且森林环境的刻画亦渗透着印第安人的宗教灵魂观,对这些印第安元素的有效解读可以丰富和深化小说的主题分析.本
本文旨在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大、中、小学3个不同阶段中所做议论文的语体异同.运用多维分析法,结果表明:中国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作文在6个维度上与中学阶段有显著差异;而中
翻译诗学是一个常用但语义模糊的翻译研究关键词.对它的使用有5个原型模式,即翻译诗学等于诗歌翻译理论、一般文学翻译理论、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双重变奏、诗学即政治、后现代
鲁迅小说最重要的四个译本是王际真译本(选译本)、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本、威廉·莱尔译本、蓝诗玲译本(后三个是全译本).本研究以王际真译本选译的11篇小说为基准,比较了四个译
一段时间内,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界一度引起广泛热议.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立德树人”思想认识不清、立场不稳.一部分人认为,教育是不断
期刊
本文在生成建构主义框架下对汉语供动型可逆句两个变体的派生关系和句法构造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一系列句法鉴别式,本文首先判定供动型可逆句两个变体表达的事件语义特征完全一
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教育研究者发现,由于多种原因,即使在同一个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种差异,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最适合的教育。我国古代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客观上也是因为发现不同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特点。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最恰当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当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面对数十个学生,教师很难真
期刊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听说读写,从学生信息输入有效性的角度来看,阅读是比听更加有效的信息输入方式,也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对阅读的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往往指单篇阅读,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对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者逐渐发现单篇阅读的局限性,尤其是将其放到学生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背景下,单篇阅读就暴露出广度不够等缺点。因此,教育专家提出
期刊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日益引起教师的注意,这就是议题式教学.研究议题式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选择更好的教学方式,以使之更好地适应于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对
期刊
核心素养是全球教育领域倡导并应用解决核心知识学习、能力与情感态度发展问题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使人才在发展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成功地融入社会。因此,我国在2014年要求各阶段教育构建科学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每个学习阶段内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以及个人发展必须的能力与素质。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也基于核心素养要求调整课程体系,构建灵动课程。但经过诸多实践探索,目前仍然存在内容交叉冲突、衔接不当等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