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一门课程,因此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的关键要素。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平时教学的点滴体会和不断反思,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教材中的素材也比较丰富,要把这些琐碎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或是系统才方便同学理解记忆。同时还涉及到高科技和创新等领域,因此更需要反思教学,使琐碎知识体系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关键词:实验教学;三维目标;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性学科,表现得更为直观、生动、丰富,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中学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后对自然科学知识乃至社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教学又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性活动,要求人民教师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课堂是每个教师实现三维目标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1]。
一、体会知识体系,明确三维目标
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从而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分析资料、思考讨论问题、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知识体系及编排特点,才能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教学材料中关于“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知识,安排了“图示资料分析”并设置了相关的“思考与讨论”,教材用资料图片给学生呈现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官获得感性认识。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过程及原理。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其它实例”这部分内容,教材仍然以“图示资料”及“思考与讨论”的方式直观呈现知识,这样安排有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从而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分析资料、思考讨论问题、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此而外,教材中两处安排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安排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二、以“问题探讨”为基础,落实“三维目标”
首先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到重视教材,我们应深入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源,以此为基础,增加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水分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图示”,然后让学生结合“思考讨论”,带着问题观察图,分析交流问题结果。在处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它实例”这部分内容时,同样给学生出示“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同种植物吸收不同种元素及不同种植物吸收同种元素的“柱状图”,然后讨论相关问题。由此可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完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这样处理教材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细胞吸收水分以及吸收其它元素的有关知识。这样重视教材、图文并重,问题与资料图示并重的方法处理教材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建构了知识,又让学生明确了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把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价值三维目标有效实施。
三、通过“实验探究”深化三维目标
在实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习活动的架构者,学生通过主动进行实验来获得参与学习过程的满足感,而恰恰是这中满足感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大幅度提升与强化强化,从而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说教材在“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是本节课实施三维目标的最有价值的素材。我首先给学生简要讲述了本实验探究的原理、方法,然后给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案,最后让学生代表分别表达交流各组的方案,确定最优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各组的实验结果,获得结论。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了科学的严谨性,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获得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强化落实了方法过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四、利用“与生活中的联系”拓展三维目标
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与讲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发和引导,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我们提倡用直截了当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積极情感。本节教材两处安排“与生活中的联系”栏目。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有深切感受的生活现象,并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领会教材体系安排的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迁移应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利于学生主动、积极、愉快接受知识。
参考文献:
[1]宋晓林.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06):101.
[2]王雪红.浅谈生物实验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220.
关键词:实验教学;三维目标;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性学科,表现得更为直观、生动、丰富,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中学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后对自然科学知识乃至社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教学又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性活动,要求人民教师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课堂是每个教师实现三维目标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1]。
一、体会知识体系,明确三维目标
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从而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分析资料、思考讨论问题、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知识体系及编排特点,才能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教学材料中关于“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知识,安排了“图示资料分析”并设置了相关的“思考与讨论”,教材用资料图片给学生呈现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官获得感性认识。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过程及原理。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其它实例”这部分内容,教材仍然以“图示资料”及“思考与讨论”的方式直观呈现知识,这样安排有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从而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分析资料、思考讨论问题、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此而外,教材中两处安排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安排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二、以“问题探讨”为基础,落实“三维目标”
首先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到重视教材,我们应深入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源,以此为基础,增加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水分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图示”,然后让学生结合“思考讨论”,带着问题观察图,分析交流问题结果。在处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它实例”这部分内容时,同样给学生出示“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同种植物吸收不同种元素及不同种植物吸收同种元素的“柱状图”,然后讨论相关问题。由此可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完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这样处理教材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细胞吸收水分以及吸收其它元素的有关知识。这样重视教材、图文并重,问题与资料图示并重的方法处理教材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建构了知识,又让学生明确了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把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价值三维目标有效实施。
三、通过“实验探究”深化三维目标
在实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习活动的架构者,学生通过主动进行实验来获得参与学习过程的满足感,而恰恰是这中满足感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大幅度提升与强化强化,从而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说教材在“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这是本节课实施三维目标的最有价值的素材。我首先给学生简要讲述了本实验探究的原理、方法,然后给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案,最后让学生代表分别表达交流各组的方案,确定最优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各组的实验结果,获得结论。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了科学的严谨性,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获得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强化落实了方法过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四、利用“与生活中的联系”拓展三维目标
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与讲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发和引导,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我们提倡用直截了当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積极情感。本节教材两处安排“与生活中的联系”栏目。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有深切感受的生活现象,并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领会教材体系安排的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迁移应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利于学生主动、积极、愉快接受知识。
参考文献:
[1]宋晓林.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06):101.
[2]王雪红.浅谈生物实验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220.